首页期刊导航|针织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织工业
针织工业

邓淑芳

月刊

1000-4033

zzgybjb@yahoo.com.cn

022-27382711 27385020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鹊桥路25号

针织工业/Journal Knitting Industri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针织工业》是目前全国针织行业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被推荐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多次被评为国家纺织工业局优秀期刊和天津市优秀期刊。《针织工业》创刊于1973年,多年来,为促进我国针织工业发展,加强针织工业科技信息交流,本刊密切注视国内外针织科技、针织生产方面的发展动向,大量搜集和报道了针织及染整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情况。对行业的实用技术、技改经验进行了推广。交流了许多企业的管理经验,同时也注意到相关行业的发展对针织行业的推动作用。《针织工业》的读者对象为针织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大专院校师生,及针织机械、针织原料、染整机械、染化料助剂、纺织品贸易等针织相关行业的有关人员。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全国各地邮局均可定阅。凡于当地邮局错过订阅的读者,可直接向本编辑部索取订单。另本编辑部还备有1994年至今的合订本,每年装订为一本,欢迎选购。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尿素印花用双偶氮活性橙色染料的应用

    杨晶晶董欣怡吴丞黄芳...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3支以2,4-二氨基苯磺酸为偶合组分的双偶氮活性染料(YDY-1、YDY-2、YDY-3)用于棉织物的印花,考察了印花工艺条件对印花织物色深的影响和各项色牢度性能.结果表明:3支活性染料YDY-1、YDY-2、YDY-3具有较好的印花工艺宽容性,蒸化时相对湿度可低至55%,蒸化时间2~3 min,小苏打用量可低至1.0%,与尿素用量为5.0%相比,当不使用尿素时,染料YDY-1、YDY-2、YDY-3印花织物相对色深分别增加了4.8%、7.2%和1.3%;染料YDY-1、YDY-2、YDY-3在棉织物上的印花固色率分别为71.1%、74.3%和77.2%;变色牢度和沾色牢度都为4~5级,干摩和湿摩分别都达到4~5级和4级,耐日晒色牢度达到3级及以上.

    活性染料印花尿素2,4-二氨基苯磺酸

    精纺丝绒筒纱大生产染色工艺研究

    陈振杰沈淑济孟凡娜王晓清...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丝绒混纺筒纱大生产染色的最佳工艺,从卷绕密度、助剂的选择、染色工艺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实践与讨论.通过试验优化了丝绒混纺筒纱染色工艺,该工艺条件下经大生产模拟染色,对染色后纱线的外层、中层、内层的色差及染色前后纱线的回潮率、耐摩擦色牢度和强力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工艺下染色的纱线具有较好的色牢度且无明显色花、色差等问题;总结得出的最佳工艺,对企业的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丝绒混纺筒子纱染色工艺色差

    催化剂在纯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工艺中应用

    张京彬刘淑云张子超周延钊...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棉织物冷轧堆白度不稳定、强力损伤大等问题,文中探究了催化剂在纯棉针织物冷轧堆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精练剂、催化剂、分散剂、稳定剂、片碱及双氧水用量对纯棉针织物白度、毛细效应及顶破强力的影响,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为:片碱用量15 g/L、100%双氧水用量20 g/L、精练剂CML用量10 g/L、催化剂GFF用量5 g/L、分散剂PF71用量2 g/L、稳定剂KKV-C用量10 g/L,处理后织物的白度为72.20,毛效为15.5 cm,顶破强力为837 N.与传统冷轧堆工艺相比,该工艺能够改善处理后织物的白度、毛细效应及顶破强力.

    催化剂冷轧堆过氧酸纯棉针织物白度毛细效应顶破强力

    规整微纳米锥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的研究

    牛鑫窦若兮刘皓孙海博...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利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锥形阳极氧化铝(C-AAO)模板,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和旋涂法,构建规整微纳米锥结构聚苯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ANI-PMMA)柔性导电膜,最后通过互锁封装制备规整微纳米锥结构柔性压阻传感器,并对规整微纳米锥结构PANI-PMMA导电膜的表面形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微纳米锥长度为(1.38±0.03)µm的传感器在0~2.3 kPa范围内表现出108.27 kPa-1的高灵敏度、2 000次载荷加载和卸载下循环稳定性和±4.72%的低迟滞性,并且可以对手腕运动状态和身体运动状态进行监测.

    柔性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阳极氧化铝原位聚合规整微纳米锥结构智能可穿戴运动监测

    抗菌型塑身长裤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王传春汪滨刘佳丽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塑身服装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塑身长裤因紧身贴体的特性使其抗菌功能尤为重要.文章首先研究抗菌面料及其抗菌性能,优选纳米银抗菌纤维布,将其运用到塑身长裤上,同时对塑身长裤的款式、结构、工艺进行设计,制备一款抗菌型塑身长裤.经过面料性能测试及真人试穿评价表明,该塑身长裤不仅具有贴体塑身服装的功能特点,还结合了纳米抗菌材料的优势.通过对纳米抗菌面料在塑身服装上的创新应用研究,掌握了塑身服装设计中特殊材料的应用原理和一般规律,为复杂材料产品的结构设计、款式设计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塑身服装塑身长裤纳米银纤维布抗菌性能结构设计

    压缩裤对人体生理和运动的影响研究

    潘星夷朱文慧王永荣冯旭...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压缩裤对人体生理和运动表现的影响,测试不同品牌压缩裤产品穿着时的压力分布.监测6名受试者穿着压缩裤在跑步过程中的肌电值,并记录主观心理感觉,分析压缩裤的运动功效.结合压力与跑步运动试验发现,测得压力最大的是腓肠肌与胫前肌处,也是跑步时平均肌电值最高、跑步后较易感到酸痛的部位,证明压缩裤的压力分布符合运动者需求.结果表明,压缩裤呈现从小腿到大腿的梯度递减压力分布,具有减缓人体肌肉振动的功效,能够有效帮助人体运动,减少运动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压缩裤服装压肌电运动疲劳

    含锦纶或羊毛织物贮存中色牢度的检测与评价

    黄晓东张海煊郝建金魏彤彤...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含锦纶或羊毛的织物在贮存中产生的褪色、变色现象,测试18个样品,探究50℃温度环境、95%湿度环境、30%H2O2、0.1 mol/L Na2S2O3、人造光、光汗复合、臭氧共7个因素对含锦纶或羊毛的织物褪色及变色的影响.研究得出人造光和臭氧是导致织物变色的主要因素,分析讨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建议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将含锦纶或羊毛织物的耐光色牢度合格评价指标定为3~4级,将耐臭氧色牢度合格评价指标定为3~4级.

    锦纶羊毛织物贮存色牢度

    GB/T 37635-2019国家标准制定研究与解读

    高紫玲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对GB/T 37635-2019《纺织品弹性织带耐疲劳外观变化试验方法》国家标准进行解读..重点介绍标准的适用范围、试验原理;对试样尺寸、拉伸速度、拉伸比例、疲劳拉伸次数和外观检查间隔周期等试验参数进行研究,确定试验参数;并从试样重复性和试验室比对两方面对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该标准对于规范弹性织带的质量、统一上下游企业对弹性织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弹性织带耐疲劳外观变化标准解读试验参数重现性试验验证

    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研究进展

    苗驰刘皓王探宇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技术进展.介绍超声传感器原理;分析以纺织品等柔性材料作为传感器基底的超声传感器主要特点,分析导体的可拉伸性与压电材料对制备柔性超声传感器的重要性;综述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在血压监测、血流速度监测和扫描成像方面的技术现状与应用;总结分析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开发、应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具有柔软、透气、可高度集成等特点,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小型化、集成化柔性可穿戴超声传感器是未来发展趋势.

    可穿戴电子设备柔性传感器超声检测医疗健康智能纺织品

    牛仔用靛蓝的电化学还原技术研究进展

    朱合金文水平陈桂春巩继贤...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色牛仔作为广受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靛蓝染料的还原环节常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电化学法还原靛蓝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替代技术,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中系统综述了靛蓝电化学还原技术的现状,深入探讨了靛蓝的直接电化学还原、电催化加氢还原和间接电催化还原3种方法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存在的挑战,提出了潜在的研究方向,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靛蓝电化学还原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牛仔用靛蓝电化学还原电化学还原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