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燃煤锅炉密闭空间蒸汽管道泄漏检测研究

    庄文斌
    205-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蒸汽管道检测过程中,依托单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检测出管道泄漏,易在池化层丢失部分特征信息,使得检测结果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燃煤锅炉密闭空间蒸汽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将声波传感器和声信号发射装置安装到小空间智能运行无人机上,并控制无人机在燃煤锅炉密闭空间 自主巡检,采集蒸汽管道泄漏信号;利用改进匀相窄波局部特征尺度分解算法处理采集的声波信号,去除信号中的噪声信息;对降噪后的时域信号进行三级小波分解,基于小波系数提取标准差、峰度和偏度等小波统计特征;最后,应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构建蒸汽管道泄漏检测模型,将小波统计特征输入其中,得到最终的泄漏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方法应用后,得到的蒸汽管道泄漏检测准确率大于92%,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能.

    燃煤锅炉蒸汽管道泄漏检测声波信号小波变换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气悬浮带式输送机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分析

    王涛
    210-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悬浮带式输送机是一种运行平稳、高效、环保且效益好的散料输送设备,已广泛应用于粮食领域.受物料特性及行业的差异,气悬浮带式输送机在煤炭行业散料运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围绕气悬浮带式输送机原理,结合煤炭行业特点,针对输送带跑偏、盘槽气孔防堵孔、输送带选型及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气悬浮带式输送机运行和维护费用较低、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好、环保效益高,适合应用于煤炭行业.

    气悬浮带式输送机煤炭行业防跑偏输送带

    基于"三因素"判定的主通风机风量测定研究与应用

    齐二伟李经烨刘英英李凌乾...
    21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主通风机风量测定方法、确定不同测定方法下测风点布置的基础上,对不同煤矿的在用主通风机的风量进行测定,得到通风机直径、通风机外壳是否安装皮托管、通风机外壳静压孔数量对测定方法选择的匹配关系,并将主通风机进行分类,建立"三因素"判定风量测定匹配原则,进而对此匹配原则进行测定验证.

    主通风机风量测定"三因素"判定法匹配原则

    ZLD-1500型煤矿井下用氮气冷却机组试验研究

    王长彬
    219-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阐述了ZLD-1500型煤矿井下用氮气冷却机组的低温冷却机组、构成、典型优点及性能参数,并基于矿用制氮装置(氮气流量1 500 m3/h、氮气出口压力1.0 MPa)工况下,对煤矿井下用氮气冷却机组的氮气出口压力、氮气出口温度及各项安全保护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机组在氮气流量为1 500 m3/h的工况下,氮气出口温度可以达到-30℃,满足现场需求,为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防治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矿用制氮装置自燃火灾火灾防治氮气冷却

    浅埋多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及开采滞后时间分析

    尹家宽王立阳王帆
    223-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群一般采用下行顺序开采,但有时需要采用上行顺序进行开采.青龙寺煤矿井田范围内上部煤层受火烧区影响,可采区域相对5-2煤层较小,且在青龙寺煤矿井田西北部3-1煤层受前期小窑开采影响,煤层完整性遭到破坏,将矿井的首采区布置于井田西部先期开采地段内的5-2煤层中,上部煤层开采时即为上行开采.根据上行开采理论中的采动影响倍数法、"两带"高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结合青龙寺矿地质条件,对5-2煤上部煤层的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青龙寺煤矿上部各煤层(3-1、3-2、4-2煤层)可进行正常的上行开采.并根据工程类比、经验统计、覆岩移动活跃期分析,最终得出上行开采滞后于5-2煤长壁开采工作面的时间不少于9个月.分析结果为后续上部煤层上行开采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撑.

    上行开采"两带"高度围岩平衡法覆岩移动活跃期滞后时间

    基于VIC-3D监测的相似材料模拟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研究

    范相如李宪国许峰高树磊...
    229-234,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胜煤田呼吉尔特矿区煤层厚度大、埋深大,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存在超高发育现象.为研究呼吉尔特矿区某深埋矿井煤层开采覆岩裂隙的动态演化规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模拟过程中采用VIC-3D技术监测采动裂隙的动态发育规律.相似材料模拟显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88 cm,裂采比为30.8,裂隙带形态呈对称"梯形";VIC-3D监测结果表明,在裂隙发育处,拉张应变较集中,基于VIC-3D监测的导水裂隙带应变云图形态与裂隙带形态相似,与模拟试验结果相吻合,VIC-3D监测技术能够进一步验证实际开挖中裂隙发育情况.

    呼吉尔特矿区导水裂隙带相似材料模拟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应变

    双鸭山矿区井下地应力测试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陈金宇孙卓越武龙云王社新...
    235-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法对双鸭山矿区7个矿井不同水平与采区的30个测点进行地应力测试,得出双鸭山矿区整体上属于高地应力场,局部地区属于超高地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达到36.35 MPa,应力场以σH>σv>σh型为主;根据最大水平主应力矢量图可知,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随着矿区由北向南由N86.3°E方向逐渐转为N31.3°W方向,地应力场类型由σH>σv>σh逐渐转为σH>σh>σv.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双鸭山矿区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埋深的关系方程为:σH=0.033H+4.675;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埋深的关系方程为:σh=0.017H+3.465.分析了双鸭山矿区地应力侧压比、水平主应力差及差比、平均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比值随深度变化关系,得出随着埋深增加,双鸭山矿区侧压比整体呈降低趋势、主应力差整体呈升高趋势,平均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的比值与深度的关系为:k=195.59/H+0.926 1.预测双鸭山矿区进入深部采区后地质构造会比较发育,岩体破坏趋势变大,巷道维护难度增加.研究结果对双鸭山矿区井巷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压致裂地应力应力场类型侧压比主应力差

    基于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天然气开发应用

    余绍志纪国法
    242-247,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资源开采工作注意事项,以西南地区某地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天然气田为研究案例,应用ABAQUS数值模拟分析软件,结合前期地质勘查资料展开较为详细的建模分析,重点探究了应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开采时,水力裂缝长度和分段间距两项关键指标对开采效果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应当控制井壁处诱导应力差值,避免其过大或过小,因而也需要避免水力裂缝长度和分段间距过低或过高;相对而言,控制水力裂缝长度为100~200 m内,且控制分段间距为50~100 m时,有利于致密砂岩地质环境下的复杂裂缝的产生,此时对开采工作也相对较为有利.

    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天然气开发

    松软厚煤层超高巷道围岩失稳因素分析与控制技术

    童保国姜福领毕寸光孙自波...
    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阳主焦煤矿2301综放工作面回风巷沿煤层顶板布置,但在回采过程中,存在上端头三角煤损失和巷道底板煤层无法回收问题.为此,提出了回风巷超前底煤回收工艺,但面临着超前超高回采巷道围岩控制问题.支承压力高、煤体软弱、巷道超高和超前架反复支撑等因素导致超高巷道变形严重;结合回收底煤工艺和巷道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主被动联合支护、强化巷帮支护的控制策略和强力锚网索+超前超高液压支架联合支护方法.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支承压力下巷道围岩塑性区、位移和应力场分布特征,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补打锚杆、强化超前支架护帮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巷道片帮现象.采用超高巷道围岩控制方法可多回收煤炭资源2.44万t,直接经济效益2.19亿元,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前景.

    松软厚煤层超高巷道煤帮稳定主被动联合支护

    基于MPSO-BP神经网络的煤矸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高海涛
    254-259,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煤矸石图像对比度低、环境复杂、边界难以识别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微粒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的煤矸石识别方法.首先,对煤矸石图像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纹理特征;其次,结合纹理特征与灰度均值,利用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最后,引入迁移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结合灰度均值与纹理特征的神经网络在识别煤矸石时,比传统方法效果更佳,并且识别时间较短,仅为1 980 s.引入迁移学习与卷积神经网络后,识别精确度在扩展数据库上分别提升了2.47%、1.47%和2.60%,改进后的模型性能精度高达0.95.与传统方法相比,研究方法在时间和识别精度上均有所提升,为煤炭图像质量的在线检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价值.

    煤矸石BP粒子群优化算法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