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州学刊
中州学刊

喻新安

月刊

1003-0751

zzxk1979@126.com

0371-63836785,63936507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中州学刊/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中州学刊》系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关注学术前沿,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中州学刊》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意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刊载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州学刊》主要刊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当代政治”、“理论经济学新探”、“农村经济”、“经济学比较研究”、“社会问题研究”、“法学研究”、“伦理学研究”、“易经、道家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冯友兰研究”、“宋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先秦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阐析

    沈江平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体性方法是马克思审视和解析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进程的基本方法。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具有总体性思维,运用总体性方法,以总体性视野全面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维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无疑都是一个极具总体性内涵和意蕴的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集中体现在人的发展的总体性、全体人富裕的总体性、全球发展的总体性和文明建构的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充分彰显了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人与人、中国与世界、本国文明与他国文明之间的协调、系统性发展。其总体性意蕴为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方法引领和智力支撑,也为后发展国家追求本国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思想启示和实践参考。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性意蕴,持续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的一项重大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性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标识与优势

    蔡小菊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且镌刻着浓郁民族特色和气质的中国式现代化,规避了西方现代化因资本逻辑而导致的各种发展悖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不仅在经济发展、制度建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展现和铸就了独有的精神标识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精神内核,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和选择的精神风骨,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精神愿景,胸怀宽广深远的精神格局与境界。纵观历史与现实,这些精神标识和优势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拓、行稳致远、愈走愈宽的精神密码。

    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标识精神优势

    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整体性推进

    廖小琴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当代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时代性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面临着繁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精神生活系统本身的复杂矛盾问题,要联系地、全面地、发展地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整体性实现。着眼于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层价值动因,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坚持系统观念,运用整体性思维深刻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国家—社会—人民多元主体逻辑、物质与精神全面富裕的目标逻辑、道德自觉的伦理逻辑、公平正义的制度逻辑和共建共享的实践逻辑,并加强各种逻辑协同,在以人民为中心汇聚精神伟力、以高质量发展促进物质与精神全面富裕、以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促进主体自觉、以制度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和以社会贡献推进共享发展的多维努力和协同发力中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整体性内在逻辑实践进路

    "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的价值诉求、内在根据和实践进路

    王平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战略部署。推动"一起抓",需挖掘价值诉求以回答为什么要"一起抓",厘清内在根据以回答为什么能"一起抓",探寻实践进路以回答怎样"一起抓"。从"一起抓"的价值诉求看,只有夯实党性这一根本,党风党纪才有不可动摇的坚实根基;只有监测好党风这一表现,才有对党性党纪予以精准评判的客观依据;只有强化党纪这一保障,党性党风才有迁善去恶的刚性力量。从"一起抓"的内在根据看,强党性、正党风、严党纪在治理主体上具有同一性,在治理对象上具有交叠性,在治理定位上具有共通性,在治理目标上具有契合性。从"一起抓"的实践进路看,需将"抓要素""抓链条""抓系统""抓载体"有机结合起来。"抓要素"是把党性党风党纪等要素一一抓强,防止系统出现短板弱项;"抓链条"是一体推动外化于行和内化于心,让党性党风党纪在双链传动中互相生成、彼此强化;"抓系统"就是推动党性党风党纪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发挥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抓载体"就是有效夯实"一起抓"的共享载体,让党性党风党纪具备发挥系统合力的载体支撑。

    党性党风党纪系统合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成就、基本经验与前景展望

    金书秦丁斐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包含了在工农、城乡、社会群体之间重构生产关系的向度。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实践贯穿了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历史进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系统把握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从"两个结合"的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要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抓手,稳定粮食安全基本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三农"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农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历史观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代明慧于法稳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关乎子孙后代的福祉。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改变全球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农业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直接的脆弱产业。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农业产能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会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面临着农业气候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较弱、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缺乏以及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气候风险,亟须破解生态资源禀赋不足、绿色生产效率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 14 亿国人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同时推动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必须明确其三大核心,即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灌溉用水水质的保护以及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基于农业绿色发展应适应气候变化趋势的思考,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能力需要从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种植结构、农技推广服务、农业气象灾害防控体系等领域着手改善。

    气候变化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机理与路径

    范巧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首要目标,区域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在区域板块发展上的重要体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深入推进区域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区域共同富裕产生了新要求、新特征和新要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从普惠发展效应、创新促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供需匹配效应六个方面可以阐释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五个维度可以解析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共同富裕的实现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以数字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数字技术赋能区域协调发展,以数字协同推进区域间生态保护机制构建,以数字"丝路"建设推进协同开放,以数字互联推动构建区域共享发展新机制等。

    区域共同富裕数字经济中国式现代化数字化经济发展方式

    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研究

    李俊杰马志超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战略、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规模不断扩大、路径不断拓宽,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果显著。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东西部协作机制需要释放"倍增效应"。为此,需要响应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起点,以缩小东西部区域城乡差距和群体收入差距为导向,以协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路径,遵循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的重构逻辑,以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新发展阶段,以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共同富裕,要推动"产业+园区"协作治理模式提档升级,强化"消费+就业"协作治理模式创新,探索"资源+服务"协作治理模式。

    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机制重构共同富裕

    从消极惩罪到积极治理:中国特色轻罪治理体系的反思与完善

    黎宏袁方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中国社会的犯罪现象正在经历从重罪到轻罪的重大变化,我国轻罪治理体系也应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这要求我们取轻罪之长,避轻罪之短。首先,要明确轻罪的定义,可以法定刑 3 年有期徒刑为上限、以处带有保安处分性质的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措施为下限,这一轻罪概念既契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现实,也是面向未来轻罪立法的一种前瞻性考虑。然后,对轻罪扩张现象进行反思,厘清轻罪扩张带来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指明其具有回应民意、完善立法、规范行为的优势,也揭示其简化司法、异化刑罚、附随后果过剩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轻罪治理体系进行完善,在实体层面依据《刑法》第 13 条的但书规定和第 37 条的定罪免刑规定,建立多元的轻罪处遇模式;在程序法层面贯彻"三分原则";在附随后果上严格限制适用主体、对象和内容;在前科消灭上逐步建立犯罪记录封存、注销和复权制度。这样多措并举,推动我国轻罪治理体系从消极惩罪向积极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轻罪治理风险社会刑法处遇犯罪附随后果前科消灭

    论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实现的国家义务

    袁佳音刘建利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享益权作为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享有的一项新兴权利,具有尊重与保障人权、回应民生需求与积极老龄化、弥补现有法律保障不足的价值。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实现需要依靠国家义务,国家义务是实现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根本保障。在内容体系上,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实现的国家义务包含尊重、保护与给付三个层次。尊重义务要求国家不得妨碍老年人数字自由权行使;保护义务要求当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受到第三人侵害时,国家应当及时制止并排除妨害;给付义务要求国家应当在物质、服务与制度方面为老年人数字享益权的实现创造条件。国家违反保障老年人数字享益权实现的义务具有可诉性:违反尊重义务具有高度可诉性,违反保护义务具有部分可诉性,违反给付义务具有最低限度可诉性。

    数字享益权尊重义务保护义务给付义务可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