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王泓

双月刊

1671-5101

jgzy@chinajournal.net.cn

0551-62233696 62233366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清溪路78号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是安徽省政法系统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实质合法性标准

    傅予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查标准是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准绳.合法性审查标准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学界和实务界对合法性审查标准的理解存在不同认识,合法性审查标准主要限于形式合法性的审查.遵循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要求,应当结合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适用现状,以实质合法性为审查基准,实现从形式法治到实质法治的转变,提高合法性审查的可操作性,从而实现监督功能.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审查标准实质合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公共性法律研究

    刘白明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公共性法律是构建我国自主的公共性法律体系的一条重要途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资借鉴的公共立法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民族精神等立法的动力,我国民法典中公序良俗的原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传统和谐观可以直接成为当代公共性立法的价值目标.传统文化之仁可以成为当代公共性法律的精神动力机制.传统文化之义可以融入当代公德立法的准则、裁判机制、公民守法意识等的培养中.儒家的五常价值观能为我们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难问题提供一种传统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公共性法律

    建筑施工企业资质违法行为的监管困境和法律改革

    徐天柱
    14-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施工企业为获得违法利益,违反建筑法规中的资质监管制度,采用出借资质、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等典型违法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工程质量.由于缺乏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掌握的违法行为信息,难以被建设行政主管机关有效获得.通过法律改革,建立人民法院向建设行政主管机关违法行为和违法所得的信息通报制度、涉嫌严重违法案件移送制度,有助于克服资质监管的信息困境.

    建筑施工企业违法行为资质监管法律改革

    数字金融时代下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李静雪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数字化与金融化两大趋势的叠加融合,现行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主要面临金融监管权力配置缺少法治保障、监管协调机制不健全、监管技术落后等问题,亟需在法治保障原则、协同共治原则、科技创新与风险防范并存原则的监管理念下,加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力配置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推动监管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以期逐步优化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数字金融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预告登记对抗强制执行规则释论

    孙佳佳李福强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执行异议复议规定》第30条作为预告登记权利人排除强制执行的依据,在具体适用方面存在歧义.实践中,即使预告登记的90日期间已过,登记部门并不会主动注销,仍存有预告登记,此时能否适用第30条的规定排除强制执行,实务意见不一.在梳理预告登记的制度目的及《执行异议复议规定》出台背景的基础上,鉴于我国法律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价值取向之一,在民事强制执行领域也应适度地向不动产消费者倾斜保护.

    预告登记目的解释体系解释

    关于我国未成年人财产界定和实现问题的研究

    邹孟瑾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子女财产在立法中边界不够明晰,导致了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无法落实的问题,也引发了司法裁判结果的分歧.为在实践中切实保障未成年人财产权利,应当建立"内外有别"的财产鉴别范式.在家庭关系内部,财产纠纷发生时,确定财产是否为未成年所有应当考察财产的对价来源和家庭成员的真实意思,以平衡家庭语境中财产之上所附着的伦理与权利双重属性.在家庭关系外部,应以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益为核心,适用物权公示原则判断财产的权属.

    未成年人财产未成年子女财产权家庭伦理

    行贿罪现存困境及规范路径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十二)》为视角

    肖乾利王慧君赵亮
    36-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贿受贿双方基于利益勾连形成的内部壁垒,导致贿赂犯罪难以遏制.以《刑法修正案(十二)》为视角,对行贿罪的立法沿革、立法缺陷以及司法适用困境进行梳理,应当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行贿罪选择两方面的完善路径:一是构罪要件上将行贿对象"财物"修改为"不正当好处",将行贿方式从"实际给予"扩大至"提议、许诺、实际给予",细化"不正当利益";二是刑事责任方面应提高罚金刑适用、构建资格刑制度以及限缩特别减免条款适用.

    行贿罪《刑法修正案(十二)》受贿罪不正当好处资格刑

    MBTI人格测试在预防犯罪领域的可能性探索

    赵天枢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MBTI人格测试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实现对于不同人格类型的界分.犯罪分子存在着有别于非犯罪人群的特殊人格,且该人格能够一定程度上在MBTI人格测试中得到体现.将MBTI应用至累犯和再犯可能性判断时,综合考量被测试者所属的MBTI人格类型和其在该类型中表现出的倾向幅度,从而为实现更妥当的刑罚提供参考依据.

    MBTI犯罪预防犯罪人格

    基于司法鉴定人才培养的印章印文样本库建设研究

    何海洋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章印文鉴定是目前文件物证鉴定的主要项目,在整个文件物证类鉴定案件中约占有20%—30%的份额.在印章印文相关鉴定案件中,存在印章印文形成方式难以查明,印文与文字形成先后顺序难以判断,高仿真印章造假手段难以识别等技术难点,而在印章印文鉴定技术的教学中也对应存在高清图谱数量少涵盖面窄,技术难点讲不透,实训难以开展等教学痛点.建设印章印文样本库,以实证研究的方式突破技术瓶颈和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印章印文样本库司法鉴定人才培养

    监检制约机制优化研究

    任大卓况作恒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监检改革之后,职务犯罪类案件办案质量下滑问题亟待解决.监检机关之间制约机制无法有效运行是职务犯罪类案件办案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同时,监检制约机制的有效发挥既需要本体制度的优化,也离不开证据制度和提前介入制度的完善.为此,应当从加强监察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监察证据制度、优化提前介入制度等方面着手,优化监检制约机制,最终达到提升职务犯罪类案件办案质量的目的.

    职务犯罪监检衔接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法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