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控措施分析

    刘晓东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和操作难度较大,混凝土浇筑后产生和释放大量水化热,极易导致内部和表面产生裂缝,影响结构的完整性、耐久性和适用性,甚至危及建筑工程的安全.文章结合工程应用实践,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展开分析并探讨相应防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防控

    建筑学专业"建筑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许东王雪英
    10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法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对于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以往建筑法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希望为提高"建筑法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培养具备建筑学法律法规素养的本科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建筑法规"建筑学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师双能型教师能力探讨——以土木类专业为例

    张士萍季涛牛龙龙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土木类专业为例,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师"双师双能型"转型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扩宽双师双能型转变的途径,给今后土木类专业"双师双能型"转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土木类专业双师双能型应用型人才

    智慧教育背景下继续教育"土力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索

    徐可王建敏
    11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规模庞大,涉及众多门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样,他们的思政教育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智慧教学能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可最大限度地优化师资、设施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有助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实施和评价."土力学"课程内容应用到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特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探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智慧教学模式下思政元素的融入实施路径,可将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和精细化,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通过渗透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工匠精神,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职业法制意识,强化学生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

    智慧教育课程思政"土力学"实施路径

    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张灿灿邵楠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SPOC混合教学模式广泛运用在高校教学改革实践中的背景下,分析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要点.以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为例,专业基础课程侧重理论实践,在分析课程概况的基础上,本研究从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评价与考核四方面梳理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得出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具有优越性.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实践

    人才链匹配产业链视域下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张永强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国内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劳动力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装配式技术人才前景可观.虽然近年来国内高校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开设装配式建筑方向或装配式建筑专业院校的数量较少,使得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缺口巨大.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梳理分析数据和调研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装配式人才培养的新策略,为探索和研究人才链匹配产业链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策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人才链产业链装配式建筑

    基于"8字螺旋"理论的课程诊改实施分析——以"商业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王艳丽陈乃超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的建设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对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与评价标准的工作部署,落实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和"三教"改革主要任务,适应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基于"8字螺旋"理论对"商业空间设计"课程进行诊改,通过诊改实施,提高"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建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8字螺旋课程诊改"商业空间设计"

    思政理念在"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建设中的探索实践

    阴琪翔侯明姣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专业班级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发挥课程的教育功效以及任课老师们的教育职责,从而增强专业老师的道德意识和德育能力.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识图与绘图"课程为研究对象,研究课程建设中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给出了课程建设后的实施效果,为工科类似课程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建筑识图与绘图"育人目标教学体系

    富水硬岩地层盾构隧道管片线形控制技术

    张向阳丁飞潘汉祥
    122-123,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片线形控制是盾构隧道施工质量满足设计使用要求的关键.当盾构机在不良或复杂地质中掘进时,盾构管片线形控制难度大,极易出现管片上浮、偏移、错台等各种问题.尤其在富水硬岩地层中,地下水经过刀盘切削释放应力,在螺旋机处形成喷涌,严重地阻碍了隧道正常掘进.岩体对地下水的保压作用,使盾构管片产生很大的浮力,导致盾构轴线大幅偏移,并伴随大范围错台与裂纹,工程质量影响极大.工程实践表明,针对富水硬岩地层的盾构线形控制,除调整好盾构姿态外,应重点加强注浆堵水措施.有效的方法为沿盾尾每间隔5环管片压注一环克泥效隔水环,在隧道纵向形成一道道隔水环,避免了地下水串联,可以起到减弱地下承压水对盾构同步浆液的稀释作用,从而将承压地下水对管片稳定性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了盾构隧道线形符合设计.

    盾构隧道富水硬岩地层同步注浆线形控制

    分层强夯法在油罐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田轩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层强夯替换方法中,下层采取柱锤强夯替换,并建立较长的替换墩来穿过软弱土质.顶层回填土层采取平锤强夯替换,使松散回填土实现完整的挤密夯实.大面积地基施工监控结果和油罐充水预压测试结果显示,油罐地面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程度均可达到有关标准要求,而分层强夯置换技术在该项目中有较好的地面强化效应,可在同类施工中推广应用.

    分层强夯油罐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