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建筑
安徽建筑

石冬冰

双月刊

1007-7359

jian5891@mail.hf.ah.cn;ahjz5891@163.com

0551-2860925(主编室)2860963(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28号

安徽建筑/Journal Anhui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有着30多年的办刊历史,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由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国建筑史"混合式教学改革分析

    王惠付晓惠张浩俞梦璇...
    113-11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中国建筑史是培养建筑学人才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与学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教的层面,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和内容固守传统;学的层面,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借助网络平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提升中国建筑史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文章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中国建筑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分析,探索新的"中国建筑史"教学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

    中国建筑史超星学习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基于ADDIE模型的"工程估价"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

    林琪燕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专业课程的学习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工程估价"课程思政建设出发,根据课程专业知识在建设工程的重要性以及线上教学模式需求,基于ADDIE模型提出"工程估价"课程与思政的融合教学设计策略,并从收集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该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ADDIE模型课程思政"工程估价"教学设计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土力学"教育教学分析

    周艳春侯兴民
    118-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存,国家需要的是深谙工程技术且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以"土力学"课程为例,结合土的三相组成、抗剪强度、地基承载力与土坡稳定等内容,分析思政元素的融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讲授和价值引领,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土力学"课程思政新工科案例分析

    Revit软件教学方法的探索——以Architecture模块为例

    吴晟鸣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当前Revit软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文章采用教学实践法与对照实验法探索Revit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与教学设置两个方面结合教改"8字螺旋"体系提出"1+1+1"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教学思政、岗位衔接、技能考证、专业竞赛等内容进行三个"1"的循环互动,以提高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在教学设置上,将教学任务化、项目小组全员化、教学循环动态化作为三个"1",将静态螺旋与动态螺旋相结合,明确目标,提升教学反馈与诊断能力,改善现阶段Revit教学出现的问题,为其他类软件教学提供参考.

    Revit软件8字螺旋1+1+1教学模式

    深埋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分析

    吴平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洞室开发再利用是国内学者讨论的热点.某废弃地下洞室修建压气储能电站,考虑马蹄形截面和圆角方形截面的洞室形式和尺寸,应用所提出的无限平面单孔洞的应力近似解析解理论方法,分析了开挖后和不同充气压下洞室围岩的应力场和稳定性,获得了合适的埋深和洞室形式.结果表明,在最大内压10MPa作用下,埋深为400 m的圆角方形洞室稳定性相对较好,适合作为废弃矿井压气储能地下构筑物.研究结果为废弃地下洞室用于修建压气储能电站的洞室选型力学分析提供新的计算途径,也为地下洞室再利用的构筑物选型和选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地下洞室硬岩近似解析解应力分析

    高水头条件下超深竖井渗透特性及防渗技术研究

    薛惠江周王鹏蒲仕洋陈保国...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水地区超深竖井防渗是地连墙施工中的一个技术难题.公明检修排水竖井位于富水地区,采用"圆形地连墙+钢筋混凝土内衬墙"的支护形式,圆形地连墙成槽深度80m,竖井直径34.9m,开挖深度77m,开挖深度内强透水性砂层厚度大、基岩裂隙发育,开挖施工过程中存在涌水、涌砂及井壁坍塌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文章详细分析了圆形地连墙槽段渗透特性,认为圆形地连墙两槽段间接缝是渗漏的主要部位,同时第四系砂性土与基岩中裂隙为主要的导水通道,需对地连墙全段进行防渗处理.根据地连墙渗透特性提出了一套"高压旋喷桩帷幕墙防渗、泥浆循环系统防渗、地连墙接缝注浆及墙趾帷幕墙防渗、内衬接缝注浆及地连墙-内衬接触面注浆竖井防渗"处理系统,保证了公明检修排水竖井的安全施工,同时也为类似工程的防渗设计提供了参考.

    超深竖井富水区高水头圆形地连墙防渗技术

    基于I-GWO-BP模型的临近建筑沉降预测

    周渊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测基坑开挖引起的临近建筑沉降值,文章基于4个主要影响因素,结合52项不同地区的不同基坑及临近建筑沉降数据,提出用改进灰狼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阈值寻优来预测建筑沉降.结果表明,I-GWO-BP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GWO-BP和BP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且误差控制在10mm左右,可为实际工程初步预测临近建筑沉降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基坑开挖临近建筑沉降灰狼算法BP神经网络沉降预测

    双向水泥搅拌桩在杭嘉湖平原软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魏自富刘灿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施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公路、水利、建筑等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原始地质情况、提高地基承载力、控制地基沉降量,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文章对比分析了市政道路工程现有水泥搅拌桩机设备类型、施工技术参数及施工方法,结合杭嘉湖平原地质条件特性,对南太湖市政道路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研究,采用调整双向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参数等措施,通过现场试验结果分析,解决了穿越硬夹层下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搅拌桩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保证了软基处理的效果.

    软基处理质量控制水泥搅拌桩

    "伞形"支撑系统在复杂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李洪年高强周聪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规则形状的深基坑工程,其水平支撑的布设应综合考虑基坑轮廓特点、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安全等级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撑布置形式,利用有限的杆件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文章结合苏州中荷科技创新港项目基坑工程案例,鉴于其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轮廓特殊,水平支撑布置整体呈现出"伞形"特征,利用半圆形的拱效应,受力合理.采用先盆式开挖、后中心岛式卸土的方案,有效控制土方开挖阶段的基坑变形及支撑内力.基于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研究分析本基坑工程荷载与变形情况,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深基坑复杂环境支护结构设计"伞形"支撑系统监测

    基于原位测试方法的土体变形参数研究

    杨威
    14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标准贯入试验、单桥静力触探试验的测试参数与土体变形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文章以海南省洋浦疏港高速公路项目岩土工程勘察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标准贯入锤击数和比贯入阻力与土体压缩模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场区各岩土层的物理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力学性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3;③层黏土夹粉质黏土具有高液限特性,其平均值达到45.1%,相对于②层粉质黏土的压缩模量,③层黏土夹粉质黏土的压缩模量略大,而孔隙比则略小;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和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均分布较为集中,变异系数小于0.15,表明测试结果得到的原位测试参数较为稳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均匀;研究区域②层粉质黏土和③层黏土夹峰值黏土的压缩模量与标准贯入锤击数、单桥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均具有明显的线性拟合关系,且拟合系数均大于0.90.

    原位测试静力触探试验土体变形参数标准贯入锤击数比贯入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