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学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农学通报

郑之宽

半月刊

1007-7731

ahnxtb@sina.com

0551-62675980

230001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安徽农学通报/Journal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查看更多>>《安徽农学通报》是安徽省农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以文字版和电子版两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1007-7731 CN34-1148/S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学术期刊。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园艺、蚕桑、茶园、畜牧、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综述、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也发表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发展战略、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是农业推广领域唯一的科技杂志,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Z市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母少东王方吴权华李政丽...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Z市2013-2023年粮食生产相关数据为基础,选择粮食生产农机总动力、粮食生产化肥施用量、平均气温等14项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影响研究区粮食产量的关键因子,分析粮食单产与部分粮食作物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比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农机总动力、薯类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粮食播种面积关联度较大;与粮食生产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薯类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粮食单产与稻谷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豆类面积占粮食面积比例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考虑化肥施用零增长、耕地面积有限等因素,增加稻谷和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例,同时适当降低薯类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例利于粮食产量提高,有利于推动研究区粮食增产.

    相关性分析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化肥施用地膜使用量

    2023年皖西南地区麦茬稻品种比较试验

    赵光杰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皖西南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质、丰产麦茬水稻品种,本研究选择隆两优8612、隆两优1377和隆两优5438等12个引进水稻品种与1个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从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在试验田当年气候条件下,生育期适中、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高且产量构成因子协调的4个品种,分别为荃优1606(产量:9 758.3 kg/hm2)、荃优822(产量:9 586.2 kg/hm2)、徽两优 898(产量:9 568.9 kg/hm2)和银两优606(产量:9 368.9 kg/hm2),可作为麦茬稻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

    麦茬稻品种比较生育期农艺性状水稻产量

    2023年皖南地区单季粳(糯)稻品种展示比较试验

    施发贵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皖南地区种植的单季优质丰产粳(糯)稻品种,本研究选择镇糯29、浙沣糯188和皖垦糯2号等13个粳(糯)稻品种以及1个对照品种当粳8号在皖南地区试验点进行单季稻品种展示比较试验,从品种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综合抗性和经济性状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全生育期131~141 d,除当禾715(131 d)外,其余品种全生育期均长于对照品种当粳8号(133 d);各品种株高80.8~112.0 cm,分蘖能力表现一般或较强,株型表现适中、较紧凑或紧凑,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有镇糯19、宁香粳9号、徽粳805和南粳5055;产量超过9 000 kg/hm2的品种有宁香粳9号(9 758.2 kg/hm2)、镇糯19(9 316.1 kg/hm2)、浙沣糯188(9 215.3 kg/hm2)、皖垦糯2号(9 016.5 kg/hm2)和南粳5055(9 005.2 kg/hm2),其中镇糯19、宁香粳9号田间稻瘟病发生较重,宁香粳9号、南粳5055田间纹枯病、白叶枯病发生较重,栽培管理上要重视这些病害的防控.综合各品种产量及抗性表现,筛选出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的单季粳(糯)稻品种皖垦糯2号、镇糯19和浙沣糯188,宁香粳9号、南粳5055可作为优质水稻进行生产,种植期间须加强病害防治.

    单季粳(糯)稻品种展示生育期农艺性状综合抗性经济性状

    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中杂交中籼稻品种筛选试验

    孙定红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中的杂交中籼稻品种,本研究对臻两优钰占等13个中籼杂交稻品种进行展示比较试验,考察其丰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区试验基地中,品种玮两优1019、隆两优1212的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2个品种均属于多穗型品种,穗型中等、分蘖能力强、株型紧凑、整齐度好且耐肥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好,有明显的增产优势,综合性状表现好,可作为稻虾连作综合种养模式的虾后稻进行推广种植.

    稻虾综合种养杂交中籼稻齐穗期稻曲病水稻产量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肥组合对冬小麦的影响研究

    刘银萍阮赞誉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用于冬小麦生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本研究通过对冬小麦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组合,分析其赤霉病防效、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初花期施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肥,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可以实现赤霉病病指防效增加1.92%~31.74%,产量增加3.84%~16.97%,经济效益增加;不同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肥组合的增产增效程度不同,其中0.25%的28-表芸薹素内酯·S-秀抗素与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混配组合使用效果较佳,可作为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提高小麦千粒重和产量的药剂组合,0.4%28-表芸·赤霉酸与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混配效果次之,可作为轮换药剂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冬小麦赤霉病小麦产量经济效益

    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展示示范试验

    骆方明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高产需求的水稻品种,并探索其配套栽培技术,本研究开展了中禾优3号等14个杂交水稻品种展示示范试验,对比分析各品种的生育期、抗性和产量等方面表现.结果表明,生育期方面,在当年气候条件下,各参试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35~156 d;抗性方面,7个品种发生不同程度倒伏,各品种均未发生稻瘟病、穗颈瘟和纹枯病,另外品种甬优33、甬优69和嘉优8208稻曲病中等发生;产量方面,品种中禾优3号、中禾优6号和嘉禾优726的群体有效穗数较高,属大穗型品种,结实率较高,实际产量分别为13.8、13.1和12.7 t/hm2.综合各品种表现,品种中禾优3号、中禾优6号、嘉禾优726、荃香优89和中禾优5号的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可作为高产品种在研究区推广种植,并进一步研究其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生育期稻曲病水稻产量

    扦插月季生长发育特征及适应性研究

    王保明尹迎峰颜廷骥王涛...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调查分析了12个引进的扦插月季品种在湘西北地区的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开花习性和病虫害侵染等情况.结果表明,品种H、E、F和J的分枝较多、茎秆粗壮,其根系发育较好;开花习性以品种B、J和D较好;病虫害防治方面,品种G、B和J的抗病虫能力较强.综合来看,品种J、B和H的植株生长和开花习性较好,适应性较强,可在该地区推广种植,并根据其开花特性进行合理配置,为园林或绿地栽培月季新品种提供参考.

    月季生长发育开花习性霜霉病绿地配置

    蓝莓自花和异花授粉花柱转录组SSR位点分析

    杨芩付燕邓洁张婷渟...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蓝莓自交不亲和基因,本研究对"杰兔"蓝莓品种自花和异花授粉花柱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进行分析,对含SSR位点且差异表达的非冗余序列(Unigene)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注释分析,并开展SSR标见引物设计.结果表明,蓝莓花柱转录组共获得85 890条Unigene,其中有21 962个Unigene含有26 557个SSR位点,发生频率为25.57%.在所有SSR位点中包含有297种重复基元,以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为主要重复类型,占总SSR的89.52%;其中A/T类型和AG/CT类型SSR位点数占SSR总数的83.44%.针对所有SSR位点,共设计出17 212对引物,成功率78.37%.差异转录组筛选到58、27、16、3、2和1条含有SSR位点的差异表达Unigene,分别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细胞骨架、蛋白质泛素化、花粉管生长、核糖核酸酶T2家族和细胞程序化死亡等代谢途径相关.本研究丰富了蓝莓的EST-SSR分子标记,为蓝莓自交不亲和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蓝莓自花授粉异花授粉花柱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

    牡丹微型盆栽品种筛选

    张佩王建民赵伟伟杨丽...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合微型盆栽的牡丹品种,进一步完善其生产技术体系,本研究选择成花率、花朵直径和花态等9个性状指标,对黄冠等33个牡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共筛选出富贵满堂等11个品种在春季露天微型盆栽生产中表现良好,胜葛巾紫等12个品种表现一般;巴茨拉等18个品种在春季日光温室微型盆栽生产中表现较好,胜葛巾紫等6个品种表现一般;紫二乔等10个品种在微型盆栽春节催花生产中表现良好,太阳等11个品种表现一般.本研究通过对微型盆栽牡丹品种的筛选,为牡丹相关品种推广应用和微型盆栽的生产提供参考.

    牡丹微型盆栽观赏性状植株性状筛选标准

    人工诱导东北林蛙苏醒适应机制分析

    赵红蕾张传辉孟如愿马佳欣...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东北林蛙在人工诱导苏醒过程中适应温度变化的生理机制,包括不同温度、不同器官或组织的冷冻保护剂含量变化及其抗氧化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苏醒适应阶段的差异,采用梯度升温方法对冬眠东北林蛙进行人工诱导苏醒,至东北林蛙摄食标记苏醒过程结束.苏醒培养期间取样,未取样林蛙持续培养,取样结束后剩余林蛙常温养殖;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其肝脏、肌肉内的葡萄糖含量、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北林蛙肝脏内上述物质含量与肌肉内各物质的消耗趋势基本一致,但肝脏内各物质含量及其变化幅度远大于肌肉内.冬眠东北林蛙人工诱导苏醒初期葡萄糖、尿素氮含量即冷冻保护剂含量明显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苏醒后期,各项含量趋于稳定,无明显变化.这说明肝脏是东北林蛙冬眠过程中对抗低温冷冻环境的主要器官,且冬眠状态的东北林蛙体内会积累冷冻保护剂,随着苏醒过程的进行,温度逐渐上升,机体活动逐渐恢复,葡萄糖被大量消耗,以对抗因缺少能量来源而带来的应激损伤,抗氧化应激能力也随之增强以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东北林蛙在0℃以下得以生存.

    东北林蛙人工诱导苏醒冷冻保护剂抗氧化能力人工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