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农业科学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朱永和

旬刊

0517-6611

ahnykx@163.com;ahnykx@mail.hf.ah.cn

0551-5160973,5148869

230031

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A4开本,160页,封面250克铜版纸,内文80克铜版纸。2007年由半月刊改为旬刊。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每期定价8.00元整,全年订价288.00元整。国内统一刊号CN34-1076/S,国际标准刊号ISSN 0517-6611。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6-20,也可汇款向编辑部订阅。欢迎投稿,欢迎刊登广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LEAP模型的浙江省水产养殖碳排放研究

    徐谢亲赵晟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水产养殖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LEAP模型,构建浙江省LEAP水产养殖模型,分析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趋势.结果表明,从能源消费来看,未来浙江省水产养殖业基准情景下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且能源消费构成中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始终为最主要的能源需求.减碳措施具有一定节能作用,其中强化低碳情景2035年较基准情景节能15.24%,约节能25.11×103t;从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池塘养殖和饲料生产能耗较大,所有情景和年份中能源消耗量均超过了总能源消耗量的30%;从碳排放来看,浙江省水产养殖更偏向碳汇属性,减碳措施对于碳排放抑制具有一定作用;从减排贡献率来看,所考虑的减碳措施都能够降低CO2排放,其中能效提升、清洁能源发电推广等措施对于水产养殖碳减排起到关键作用,到2035年分别贡献20.9%、64.5%的碳减排量.

    水产养殖LEAP模型碳排放减排贡献

    耕地"非粮化"特征识别与优化调控研究——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为例

    王钰尹秋月
    51-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识别耕地"非粮化"空间特征,并提出优化管控措施,对耕地"非粮化"精确管控具有积极意义.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为例,从地类构成、坡度、景观格局、空间邻接、居民点耕作距离和交通便利度等方面对右江区耕地"非粮化"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引导耕地趋粮化为目的,针对不同耕地"非粮化"类型提出优化调控措施.结果表明,右江区"非粮化"耕地总量达到308.38 km2,以旱地为主,其次为园地和林地."非粮化"耕地坡度以大于6°为主,地形坡度低于25°时,"非粮化"面积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非粮化"耕地破碎,与园地和林地的空间邻近度较高,相互作用强度较大.距农村居民点(低于800 m)和道路(低于1200 m)越近,"非粮化"耕地面积占比越大,"非粮化"耕地空间分布受耕作距离和交通便利程度影响.

    非粮化耕地形态特征优化调控右江区

    基于ARCGIS和IDRISI的荆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杨木秀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湖北省荆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模型、马可夫模型、生态足迹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19—2021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驱动因素、影响效应和未来趋势,为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荆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的是建设用地和裸地,体现了该市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耕地、湿地和水域减少,而林地和草地增加,体现了该市生态化水平的提高.②荆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和政策制度,这些因素通过影响土地利用需求和供给,促进了建设用地的扩张,抑制了耕地、湿地和水域的保持,有助于裸地的改善,支持了林地和草地的增加.科技进步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它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改善了裸露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③荆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耕地、湿地和水域等重要资源的减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建设用地等高耗能资源的增加,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负荷和压力.这些影响导致了荆州市生态足迹的增加和生态承载力的减少,造成了生态赤字的扩大和生态失衡的加剧.④荆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促进了建设用地的增加,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增强了城市的功能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抑制了耕地、湿地和水域的保持,降低了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和后盾.这些影响表明荆州市在研究期间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协调好城乡之间的关系和利益.

    荆州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驱动因素影响效应

    农耕区大气干湿沉降通量特征监测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杨鹏至郭军肖粤新李聪...
    63-6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农耕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特征及人体健康风险,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汨罗市布设13个大气干湿沉降采样点位,系统收集了大气干湿沉降样品52件,并结合大气点位周边的表层土壤数据,对研究区大气干湿沉降特征、大气干沉降与对应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汨罗市大气干湿沉降年通量从小到大依次为Hg<Cd<As<Cr<Pb,各个元素含量间存在明显差异,Cr、Pb为汨罗市大气干湿沉降中主要的重金属元素.大气干沉降与相对应的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大气干沉降不是汨罗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As和Pb是主要潜在的非致癌风险因子,其非致癌风险商(HQ)对非致癌风险指数(HI)的贡献率占比均超过35%,但是5种重金属中的HI值<1,说明非致癌健康风险影响较小;As、Cd、Cr的重金属致癌性风险指数(CR)均小于10-6,所以不存在致癌性风险.儿童的As、Pb的HI分别为0.83和0.73,小于1.00,非致癌风险可能性较低.

    大气干湿沉降重金属年沉降通量健康风险

    羌山云朵鸡体重·体尺指标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张燕杨小林吴锦波杨朝武...
    68-7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羌山云朵鸡的体重、体尺指标和屠宰性状间的相关性,对21周龄羌山云朵鸡的体重、体尺指标、屠宰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羌山云朵鸡公鸡的平均屠宰率为89.23%,平均全净膛率为73.27%,说明羌山云朵鸡的肉用性能良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体重、体尺指标和屠宰性状部分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公鸡的体重、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母鸡(P<0.05).

    羌山云朵鸡体尺指标屠宰性状相关性分析

    红茶菌发酵液宏基因组分析

    赵平刘庆静杨光郭莹莹...
    71-7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3个发酵批次的红茶菌发酵液进行宏基因组序列分析,采用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红茶菌发酵液中存在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食窦魏斯氏菌、发酵乳杆菌、戊糖乳杆菌、融合魏斯氏菌、罗伊氏乳杆菌、柠檬明串珠菌、类植物乳杆、副干酪乳杆菌、乳酸片球菌等具有益生功能的细菌.宏基因组注释到的功能基因共有76512个,其中与代谢过程注释到的功能基因数最多,且这些代谢途径上注释得到的菌株多数是益生菌株,主要参与了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等;与氨基酸代谢相关主要有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代谢途径.

    红茶菌益生菌宏基因组分析

    芸薹根肿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左丹丹尚静黄云
    79-8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来自全国范围内芸薹根肿菌的遗传多样性,并探索ISSR分子标记与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引物对48株根肿菌DNA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建立根肿菌聚类分析图,对根肿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与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3条引物能扩增48株根肿菌DNA,获得清晰条带.ISSR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1号生理小种与其他生理小种区分开来,但不能以Williams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标准将根肿菌完全区分开来,并且根肿菌的地理来源与其遗传距离并无相关性.[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分子手段鉴别根肿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芸薹根肿菌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

    绒毛皂荚特定森林环境育苗技术组合与常规育苗对比试验

    旷柏根曾臻谢咏红文儒仁...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绒毛皂荚场地发芽率,加速种群回归.[方法]在特定的森林环境进行育苗技术组合试验,并以苗圃常规育苗为对照,研究不破坏林地环境的小铲破土和地表播种+死地被物多种覆盖方式技术组合对发芽率与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小铲破土播种或地表播种加4种不同死地被物覆盖方式技术组合的场地发芽率分别为(A1)61.67%、(A2)55.56%、(A3)61.11%、(A4)57.22%,均高于常规育苗(CK)的35.03%;A1小铲破土播种后,盖1 cm厚表层有机土+3 cm厚粗腐殖质+未分解的枯枝落叶组合和A3种子直播土壤地表后,盖3 cm厚的粗腐殖质+未分解枯枝落叶同为最佳组合;常规育苗的苗木成苗率(成苗数与发芽数之比×100%)与苗木生长量略高于其他处理;但从成苗数的绝对数比较,CK小于A1、A2、A3、A4处理的106、85、95和88株.[结论]特定的森林环境母树下小铲破土或地表播种后+林地死地被物覆盖组合育苗是提高场地发芽率和成苗数的有效方法.

    绒毛皂荚特定森林环境死地被物覆盖组合育苗

    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多样性研究

    杜来提罕·托合荪吐尔洪·努尔东热衣木·马木提艾尼瓦尔·吐米尔...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查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物种多样性,有效保护地衣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实地样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整理了分布在该保护区的微型地衣共计69种,隶属于10目17科40属,其中茶渍目、黄枝衣目和鸡皮衣目占优势,共有10科23属39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区系科、属和种总数的58.82%、57.50%和56.52%.优势科共有7个,优势科所含的属和种分别占该保护区微型地衣属和种总数的67.50%和68.12%.微型地衣区系地理成分被划分为9个地理成分和11个分布型.9个地理成分分别为世界广布成分、环北极成分、泛热带成分、温带成分、中亚成分、中亚—西亚成分、北欧—喜马拉雅—北美成分、东欧—北亚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微型地衣多样性不高,南坡的种类数量多于北坡.微型地衣的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次是中国特有成分和环北极成分.

    微型地衣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天山山脉

    不同水分条件对海南龙血树幼苗表型可塑性及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孙秀秀郑道君王春梅陈加利...
    92-9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海南龙血树幼苗水分表型可塑性生态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