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伦

双月刊

1001-2443

xbysq@mail.ahnu.edu.cn

0553-3869664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安徽省教育厅主管,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资源学、环境科学、体育科学等学科的研究论文。本刊现已被美国《数学评论(MR)》、《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BI.Math)》、俄罗斯《文摘杂志(AJ)》摘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学建模方法的矿石加工质量预测研究

    周湘辉许凯
    40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数学建模方法对矿石加工质量指标进行了预测研究.应用两个Excel附件数据表,将数据分为三种情形,运用五类模型(线性回归、随机森林、决策树、XGBoost、GBDT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不同维度的数据预测.为了得到模型的拟合精度,应用了决策系数法对五类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选择决策树与GBDT模型分别对矿石加工质量指标与矿石加工合格率进行了预测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矿石加工质量与合格率决策树GBDT算法

    中国省际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时空演变

    殷俊陈钰芬黄飞
    407-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三方面以及创新规模、创新水平两个维度,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及ESDA探析2012-2021年中国省际科技创新能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主要来源于北方区域内差异;(2)全国和南方地区科技创新发展两极分化现象减弱,北方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呈多极分化格局;(3)中国省际科技创新能力从2019年开始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科技创新空间差异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ESDA

    MPC灰色理论算法在同步预测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

    欧志新李继侠邓春兰
    414-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算法和预测模型的发展与优化,对复杂交叉耦合的环境和对象,数学模型建立困难或测试手段精度不高的场景,难以保证有效的控制方案运行和算法应用.首先,在分析干扰模型和同步控制预测原理基础上,引入MPC(模型预测控制)灰色理论算法的经验值理论,灰色预测算法的原理是约束集均方值最优解.其次,将多变的输入参数整合成若干段的模型匹配的数学模型,其控制系统的时间轴能够以离散时序建立完整的时间模型.利于分析和解决无法用传统数字精确描述的复杂模型或系统问题,尤其是信息获取不完备或者失真的参数信息.最后,分析工业控制模型多为纯滞后的二阶惯性环节的时延控制对象,通过三组建模和仿真实验,得出基于MPC灰色理论算法设计同步预测控制器具有较好的优势,属于一种多值混合动态算法.在误差调节和波动抑制具有良好的同步效果.

    误差补偿波动抑制同步控制器预测控制MPC灰色理论算法

    Meta分析生物炭对我国农田土壤的増汇减排效应

    周静雯向钦佩项金金周子卿...
    42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碳汇功能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农业和生态修复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系统评估生物炭对农田土壤碳汇和温室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整合了中国知网中204篇(1079个试验组)关于生物炭施入农田土壤后土壤有机碳(SOC)及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指标变化的文献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生物炭施入土壤后显著增强了土壤碳汇功能,SOC及其不同碳组分均显著增加,SOC增幅达47.97%,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17.99%和27.45%,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增幅介于13.63%~62.41%,其中<0.053 mm团聚体的增幅最高.其次,生物炭施入农田土壤后有明显的减排效应,土壤氧化亚氮和甲烷排放量分别降低了23.7%和21.27%,虽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20.28%,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增温潜势降低了9.7%,此外,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速率也显著降低.总之,生物炭施用可显著促进农田土壤的增汇减排作用,其广泛应用不仅有利于农田土壤的改良,更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生物炭土壤固碳温室气体排放Meta分析

    安徽省县域人口出生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机理

    张旭东赵春雨宗文悦
    430-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出生率是衡量人口再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基于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综合应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了安徽省2000年至2020年县域人口出生率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并基于"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生育水平"的视角分析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人口出生率空间非均衡性明显,其空间格局经历了"东南向西北梯度递增—北高南低—'U'型低值区与倒'C'型高值区南北相邻分布"的变化过程.皖北、皖西多数区县出生率经历了较为迅速的先增后减的过程,而皖中和皖南多数区县出生率持续下降.(2)人口出生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集聚态势先增强后减弱,局部空间关联类型始终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3)人口出生率的重心总体位于几何中心的西北方向,呈现先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4)因子探测结果显示地域文化以及城镇化水平为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岁育龄妇女比重、老年抚养比、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驱动力次之;交互探测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人口出生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经济、社会、人口以及文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双因素交互作用的驱动力均比单因素独立作用时更强.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差异化生育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人口出生率空间分异安徽省地理探测器

    疫情下杭州市民宿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林巧莺汪小玲
    44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民宿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的杭州市为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新冠疫情对中国民宿空间分布发展的影响.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和中心点法等多种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新冠疫情前后杭州市民宿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截至2019年,杭州市新增民宿的空间集聚程度、集聚密度和集聚范围持续增强和扩展,分布中心向西南方偏移.新冠疫情爆发后,杭州市新增民宿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密度显著降低,集聚范围显著减少,分布中心显著向东北方向偏移.新增民宿主要分布在2018-2019年高集聚区附近,尤其分布在以西湖区为核心的民宿集聚区和余杭民宿集聚区附近.新冠疫情期间,原先影响杭州市民宿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旅游资源、交通分布、社会经济发展和集聚效应以及政策因素仍然对民宿空间分布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新冠疫情所导致的人们出游习惯的变化也对民宿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民宿时空分布新冠疫情杭州市

    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

    马丽君唐盈刘鑫
    448-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2021年有关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景区空间分布形态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我国主要旅游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和类型,并揭示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从景区分布形态、吸引力强度和集中程度三个维度综合分析60个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类型,可以将其分为5大类、32种,与基于平均最近邻判断的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明显不同.②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现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对其旅游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且对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的影响存在差异.③城市的景区空间结构各维度特征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方向、强度也存在差异.城市的景区分布越集中,越不利于旅游发展;单位面积内景区吸引力越强,越有利于旅游发展;而景区分布形态的影响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城市主要是低品级景区集中,且同一片区旅游资源同质性较强,景区间易发生恶性竞争,以及疫情背景下游客的风险感知强等.

    旅游城市景区空间结构旅游发展ArcGIS空间分析法

    大级别高水平女子举重运动员赛前六周科医训特征分析——以孟苏平为例

    陈亚东孟苏平李云卿吴贤风...
    457-463,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孟苏平备战第31届奥运会训练科医训安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孟苏平赛前训练计划、赛前训练计划与训练负荷的关系和赛前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等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以下结果:孟苏平备战里约奥运会期间,以比赛日为时间节点,制定了为期42天共六周的训练计划.在六周的训练过程中,前期逐渐增加负荷,随着比赛日的临近,适时降低训练强度;赛前六周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训练负荷强度紧密相关,随着她的负荷强度增减,生理生化参数相应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孟苏平运动恢复主要以多人重手法按摩与反向拉伸作为恢复策略,体能训练重点主要针对肩关节与腰部的体能训练进行,通过肩和腰两个关节专项体能强化与干预,提高其在举重技术发力的关键关节运动表现.

    女子举重运动员孟苏平赛前训练特征

    太极拳与广场舞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孙翔云陈剑平吕孝臣王运良...
    464-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广场舞和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甲乳外科和肿瘤科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3名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人),广场舞干预组(50人),太极拳干预组(45人).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癌因疲乏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①术后3组患者均有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太极拳组和广场舞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组和广场舞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癌因性疲乏各个领域维度上,太极拳和广场舞运动干预明显优于传统康复锻炼组(p<0.05),但在情感疲乏维度,广场舞干预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太极拳运动组和广场舞运动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3个月时,除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3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数据指标均有明显差异;6个月后,广场舞和太极拳运动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太极拳组得分优于广场舞组,但差异不明显.结论为:①太极拳或广场舞运动干预均能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况,减轻患者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后康复锻炼.太极拳运动在改善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和癌因疲乏方面与广场舞运动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但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略优于广场舞组.②太极拳和广场舞运动强度合适,康复效果较好,且两者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乳腺癌患者回归社会提供很好的锻炼和交流平台,值得进一步推广.

    广场舞运动太极拳运动乳腺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

    乡镇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失范解读与治理

    钱亚琴董满秀徐维
    473-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体育教师职业失范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口述法等分析乡镇青年体育教师的失范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认为:乡镇青年体育教师转型危机、认同危机、离职危机的背后,反映的是体育社会价值观的背离、制度观念的背离、理想目标的背离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建议:通过加大教育资本的投入、提高乡镇教师福利、坚定教师职业认同感、澄清教师职位晋升的标准等方面来治理乡镇青年体育教师的职业失范问题,规范体育教师的角色,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进而促进体育教师的长期良性发展,以向着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蓝图前进.

    乡镇青年体育教师职业失范成因弊端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