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专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专学报
安徽医专学报

高开焰

双月刊

2097-0196

amcxbb@163.com

0551-2860320 ;3901283

230061

合肥市芜湖路387号

安徽医专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nhui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医学、教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内容和栏目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区卫生等。其中,偏重于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并突出城乡社区医学与卫生的研究及相关教学教育的学术交流,适当注意普及性。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国际标准大16开本,内文6个印张。面向卫生界、教育界、科技文化界及社会各界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束化护理在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朱沁雪杨麦兰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在某医院行手术治疗且合并糖尿病的50例胃肠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空腹血糖指标水平、术后康复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和护理总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中、术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胃管拔除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QLQ-C30评分、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明显,能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更合理的范围内,对缩短病情、促进康复十分重要.

    集束化护理胃肠肿瘤糖尿病围术期血糖

    导管室护理流程优化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周美灵韦丽萍宁娜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的导管室护理流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2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应用导管室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服用抗凝药时间、转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住院时间)、心理状态(SAS评分、SDS评分)、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服用抗凝药时间、转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的导管室护理流程可缓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救治效率及临床结局.

    导管室护理护理流程优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转录因子ATF3与前列腺癌临床相关性的分析研究

    徐凌凡丁和康施浩强杨诚...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转录因子ATF3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相关性,了解ATF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表达强度对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公共数据库挖掘的方法分析ATF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以及ATF3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以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方法分析ATF3的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染色验证ATF3在正常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患者临床信息分析ATF3的表达高低与前列腺癌临床特征的关联.结果:ATF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现为高扩增突变,且ATF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ATF3与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生、进展(病灶转移)相关;高表达ATF3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ATF3的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前列腺癌ATF3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安徽省胸科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

    安徽省胸科医院护理部
    93页

    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刘嘉清王琴周廷栋周强...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与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初治PHC患者为PHC组,39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各组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比较各组间水平,同时分析各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PHC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PHC组患者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均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IVKA-Ⅱ、AFP、GGT和ALP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839、0.834、0.837和0.799.联合检测AUC均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AUC,其中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的AUC最高(0.939),敏感度最高(90.24%),PIVKA-Ⅱ与AFP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最高(97.47%).结论:血清PIVKA-Ⅱ、AFP、GGT及AL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HC的诊断效能,四者联合有利于PHC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原发性肝癌PIVKA-ⅡAFPGGTALP联合检测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中枢免疫性疾病预后研究进展(综述)

    宋彬朱凌刘永凤王伟...
    97-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是全血细胞计数衍生的、相对简单的参数.NLR与全身炎症和慢性疾病之间的关联已在许多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并被证明是高度敏感的生物标志物,而且正在成为几种疾病的独立预后因素.NLR反应炎症和免疫调节两个方面的平衡状态,而炎症和免疫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NLR等生物标志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相对有限.该文就NLR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回顾,并对NLR在该类疾病预后评估中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希望为临床诊疗及疾病预后等方面提供参考.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

    Tregs在晚期肝细胞癌抗PD1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周东立陈勇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在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用于评估抗PD1疗效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某医院肿瘤内科就诊的25例晚期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25例健康人为对照,分析两组间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差异.通过ELISA检测25例HCC患者外周血IL-10含量.基于HCC转录数据,评估Tregs与PD1和PD-L1之间的相关性.在14例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患者中,分析外周血Tregs和IL-10含量对抗PD1疗效的影响.结果:晚期HCC患者外周血Tregs以及效应性Tregs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此外,外周血Tregs比例与IL-10含量呈现正相关.生信分析揭示,Tregs标志性基因CD25和FOXP3,以及IL-10的表达与PD1和PD-L1的表达正相关.进一步比较发现,患者外周血效应性Tregs和IL-10水平与HCC大小正相关.在14例抗PD1治疗的患者中,病情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效应性Tregs和IL-10水平显著低于病情进展组.结论:晚期HCC患者外周血效应性Tregs比例和IL-10水平升高,与患者抗PD1疗效负相关,提示外周血效应性Tregs比例和IL-10水平有望用于晚期HCC患者抗PD1疗效的评估.

    晚期肝细胞癌免疫治疗调节性细胞PD1IL-10

    纳米银在口腔内科领域中的应用(综述)

    马丽琼郭利峰张菁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诊断和治疗.在各种金属纳米材料中,纳米银颗粒(AgNPs)具有广谱抗菌和杀菌性能.由于AgNPs具有较大的表面体积比,它可以通过灭活酶和穿透细胞膜的方式杀死微生物,且不产生细菌耐药性.此外,AgNPs毒性低,对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AgNPs已被运用到口腔内科领域,以提高生物材料的抗菌性.该文综述了AgNPs在口腔内科领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在抗生物膜形成方面和其对人体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纳米银口腔内科细胞毒性

    翻转课堂联合TBL在麻醉学本科生临床技能教学中探索

    吴运香贺克强张丽丽张雪兵...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在麻醉学本科生"术后病人转运"技能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与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在医院实习的32名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分为2组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观察组运用翻转课堂联合TBL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最后利用微信问卷调查和临床技能考核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学习结束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动手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师生沟通能力及对老师的满意度等6个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实践2周后,观察组学生技能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教学视频的翻转课堂联合TBL教学能够让学生灵活把控主动学习时间,激发学生自身对临床技能学习的兴趣,对麻醉本科生的学习效率和临床技能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麻醉学本科教育翻转课堂TBL临床技能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整复外科CRW临床教学中的探索

    吕阳杨志国丁呈彪谢娟...
    110-11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整复外科规培学员CRW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名规培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36名学员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接受两种教学模式培养,最终通过笔试、技能考核、病例分析和主观问卷调查来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接受双轨教学模式的学员在笔试及技能考核中均获得更高成绩(P<0.05),在病例分析考核中,联合教学组学员在基本理论掌握情况、思维导图绘制、病例分析准确完整性、临床思维能力、临场表达能力五个方面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组学员(P<0.05).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联合教学组学员对所接受教学模式认可满意度更高,两组学员在教师满意度的评分结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轨教学模式有利于整形外科规培学员对慢性创面的掌握与理解,利于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PBLCBLCRW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