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杜昌智

双月刊

1007-1040

0551-2860654

230061

合肥市芜湖路377号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 面向基础,指导实践,宣传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规、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成就,重点报道本省及来自预防医学第一线的调查研究、科研成果及方法经验,介绍国内外最新卫生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现状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刘志荣
    87-9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为主的重大慢性病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给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了政策环境支持,全面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形势出发,探讨当前慢性病在政策环境、健康促进、早诊早治、健康管理、信息互联互通、科研引领等领域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控高质量发展.

    慢性病综合防控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2190名既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重复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标祝茜朱梦冯玉杰...
    92-9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重复感染情况,分析重复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识别重复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制定新时期的疫情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在安徽省内居住且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部分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疫苗接种信息、发病和就诊情况,以及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新冠病毒重复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 190名既往新冠病毒感染者,男性和女性分别占47.99%(1 051/2 190)和52.01%(1 139/2 190).首次感染临床分型中,无症状型占比最高,为64.47%(1 412/2 190),其次是轻型、中型和重型/危重型,分别占 17.85%(391/2 190)、16.35%(358/2 190)和 1.33%(29/2 190).2022 年 12 月之后重复感染新冠病毒者(即有临床症状和/或核酸/抗原阳性者)占24.84%(544/2 1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临床分型为重型/危重型(OR=2.945,95%CI:1.147~7.560)、未完成新冠疫苗基础免疫(OR=1.640,95%CI:1.014~2.654)、首次感染距重复感染发现时间>24个月(OR=11.491,95%CI:8.251~16.004)和13~24个月(OR=7.000,95%CI:3.554~13.804)是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率较高,且首次感染的临床分型、首次感染距重复感染发现时间以及新冠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是影响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重复感染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特征分析

    毕念念龚磊肖永康侯赛...
    97-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情况,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已经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分型的SARS-CoV-2变异株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不同变异株感染者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共调查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1 033例,其中BA.5亚分支436例,占42.2%;XBB亚分支597例,占57.8%.10.7%的感染者为无症状感染,XBB亚分支感染者中无症状感染的比例高于BA.5亚分支(x2=36.870,P<0.001),BA.5亚分支感染者中出现发热、胸闷的比例均高于XBB亚分支,而XBB亚分支感染者中出现全身疼痛、头痛、咽痛、鼻塞、流涕的比例更高(P<0.05).105例(占24.1%)感染者出现相关并发症,BA.5亚分支感染者重症率高于XBB亚分支(x2=52.154,P<0.001),已接种和全种接种新冠疫苗感染者重症率更低(P<0.05),≥60岁年龄组(OR=2.534,95%CI:1.090~5.892)和出现咳痰症状(OR=2.680,95%CI:1.305~5.502)的感染者出现重症的风险更高.结论 大多数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会出现临床症状,并发症和重症的发生率较低.BA.5亚分支和XBB亚分支临床特征间存在差异,年龄和有无咳痰症状影响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重症率,要密切关注Omicron变异株进化动向,加强临床症状早期识别,做好感染者预后随访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临床症状并发症

    新型冠状病毒不同变异株感染者关键流行病学指标及临床特征分析

    陈秀芝吴家兵宋丹丹侯赛...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感染者流行病学主要指标和临床表现差异,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2年安徽省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等资料,使用SPSS 21.0对不同变异株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 416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原始株感染990例、B.1.1.317进化分支感染22例、Delta感染12例、Omicron感染1 392例.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感染者病例分类、临床分型和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热是不同变异株感染首发症状中的主要临床特征.不同变异株感染的潜伏期分别为:原始株9.0(5.0,11.0)d,B.1.1.317变异株 8.0(4.0,12.0)d,Delta 变异株 3.5(3.0,9.0)d,Omicron 变异株 3.0(1.8,5.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2.448,P<0.001).原始株感染者的中位代间距为6.0 d,Omicron感染者为3.0 d.结论 Omicron变异株传染性强,更易引起隐匿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潜伏期代间距续发率临床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情况调查分析

    魏鸿园孙袁芳肖永康马婉婉...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2020-2022年)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个人防护情况,为制定该人群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安徽省5个市,每个市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冷链食品企业,对其从业人员全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个人防护情况等).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932名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其中90.40%的调查对象经常/每天佩戴口罩,81.65%的调查对象曾接受过传染病(含新冠病毒感染)知识培训.男性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率(19.22%)高于女性(12.68%)(x2=8.174,P=0.017).不同年龄组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罩佩戴率和手套佩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182,P<0.001;x2=24.533,P<0.001);直接接触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KN95)率(19.25%)高于非直接接触从业人员(7.43%)(x2=23.694,P<0.001);直接接触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每天手套佩戴率(53.13%)高于非直接接触从业人员(31.71%)(x2=71.283,P<0.001).结论 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防护水平仍需巩固提高,从而降低传染病疫情传播的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个人防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测模型概述

    储修杰宋丹丹侯赛肖永康...
    113-11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给世界经济和卫生保健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模型的传染病预测预警研究已成为公共卫生系统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都在利用数学、统计学、算法与算力、深度学习方法和模型对COVID-19的演变进行预测预警.本文对5种常用的COVID-19预测模型进行综述,为后续政策制定和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测模型防控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症状研究进展

    聂爽陈秀芝宋丹丹侯赛...
    117-11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长期症状是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个月后出现,持续至少2个月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的症状,主要涉及呼吸、心血管、神经、血液、泌尿、运动等多个系统,包括呼吸困难、疲劳、焦虑、关节疼痛、心血管相关疾病和肾组织损伤等.本文对COVID-19长期症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提高人们对COVID-19长期症状认知水平,减轻病患痛苦和经济负担.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期症状临床症状并发症

    安徽省2007-2022年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

    梁岭李德喜窦婷婷吕逸丽...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07-2022年安徽省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为优化癌症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2007-2022年安徽省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数据,按年份及项目地区分别计算不同癌种的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等.结果 2007-2022年安徽省共完成临床筛查174 611人次,平均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0.64%、66.22%、93.53%.上消化道癌临床筛查50 970人次,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0.69%、67.71%、96.86%;肝癌临床筛查123 641人次,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0.62%、65.53%、92.01%.结论 安徽省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工作初见成效,但仍需加强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助力项目高质量发展.

    上消化道癌肝癌早诊早治淮河流域安徽

    贵州省万山区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分析

    王斐杨培元
    125-12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万山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开展健康宣教、制定相关卫生健康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万山区6个乡镇(街道)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2年万山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7.6%(113/506),其中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x2=16.970,P<0.001);45岁以下高于45岁及以上人群(x2=68.957,P<0.001);大专/本科及以上高于高中及以下人群(x2=80.641,P<0.001).万山区居民3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43.3%)、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1.4%)和基本技能(25.1%);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科学健康观(64.8%)、安全与急救(62.9%)、慢性病防治(44.9%)、健康信息(40.6%)、基本医疗(29.9%)和传染病防治(21.1%).结论 万山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基本技能、传染病防治和基本医疗方面的健康宣教.

    健康素养监测

    山东省某区2018-2022年城市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健康风险评估

    孙煜邢月梅张静张利泉...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某区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含量,并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2018-2022年分别在枯水期及丰水期采集山东省某区城市饮用水水样共90份,按照GB/T 5750.1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进行检测;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并采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 2018-2022年山东省某区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合格率为76.67%,超标指标为三卤甲烷和三氯乙醛,超标率分别为23.33%和4.44%;消毒副产物中除氯化氰、二氯甲烷、2,4,6-三氯酚未检出外,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丰水期三卤甲烷、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含量均高于枯水期(P<0.05);出厂水与末梢水消毒副产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某区城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致癌风险均在1.0× 10-6~1.0×10-4范围内,部分监测点一氯二溴甲烷和二氯乙酸致癌风险>1.0×10-4;各消毒副产物的非致癌风险均<1.0.结论 山东省某区城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而致癌健康风险应高度重视,尤其一氯二溴甲烷和二氯乙酸是重点风险管理指标.

    城市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