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药
安徽医药

刘自林

月刊

1009-6469

ahyyzz@126.com

0551-6467261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金寨南路811号安粮国贸中心

安徽医药/Journal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安徽省药学会主办的医药综合类科技期刊,1997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6-175。读者对象主要是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各级临床医师、药师、制药界科技人员。辟有综述、药学研究、药物分析、药物与临床、临床医学、医院药学、药品不良反应等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期刊奖及编校质量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磷酸蛋白酶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李会于鹏杰杨捷骆玉霜...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蛋白酶1(SPP1)是糖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肺腺癌、胃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肿瘤组织,在多种肿瘤中具有生物标志物的特性。SPP1通过与配体相互作用,影响下游信号通路,使肿瘤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介导多种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SPP1亦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介导卵巢癌、肝细胞癌出现耐药,而研究表明SPP1抑制剂可以逆转肿瘤耐药,减慢肿瘤发展过程。SPP1有希望成为恶性肿瘤潜在的诊断治疗靶点之一,该研究就SPP1基因在恶性肿瘤研究中进展作一综述。

    骨桥蛋白质磷酸蛋白酶1肿瘤免疫抑制肿瘤标志物耐药

    脊髓电刺激治疗痛性周围神经病的现状和进展

    汤颜冰陈周青王紫兰倪涵宇...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性周围神经病是以神经病理性疼痛为突出表现的周围神经病。脊髓电刺激通过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脊髓电刺激已被用于包括痛性周围神经病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并广泛用于临床。该研究就脊髓电刺激镇痛的基本机制、在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该技术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

    痛性周围神经病脊髓电刺激疗法疼痛机制神经调控

    红芽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李文琪农云开刘布鸣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芽木Cratoxylum formosum(Jack)Dyer ssp。pruniflorum(Kurz)Gogel为藤黄科(Guttiferae)黄牛木属(Cratoxylum)植物,主要含有黄酮、蒽醌、挥发油、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我国对红芽木研究相对较少,该研究系统综述国内外红芽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黄牛木属黄酮蒽醌抗癌抗菌民族药

    异钩藤碱减轻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

    刘崇刘亚婷张壮周国平...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异钩藤碱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40只小鼠建立PD模型,造模成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对照组10只。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药20、40、80 mg/kg的异钩藤碱混悬液(0。9%氯化钠溶液配制),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爬杆实验和旷场实验评定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脑组织中多巴胺(DA)水平;TUNEL法检测黑质区神经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黑质区微RNA-376b-3p(miR-376b-3p)、转录因子SP1(SP1)和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的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黑质区SP1、LRRK2、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4。58±0。27)µg/L比较,模型组(1。35±0。13)µg/L小鼠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剂量组(1。86±0。17)µg/L、中剂量组(2。56±0。21)µg/L和高剂量组(3。40±0。29)µg/L小鼠D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最佳。与模型组比较,异钩藤碱低、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爬杆时间、IL-1β、TNF-α水平、神经细胞凋亡率、SP1和LRRK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α-syn蛋白水平降低,运动总距离、miR-376b-3p以及TH蛋白水平升高(P<0。05),且以异钩藤碱高剂量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 异钩藤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可能是通过影响miR-376b-3p/SP1/LRRK2信号系统发挥作用。

    钩藤属帕金森病异钩藤碱神经元损伤转录因子SP1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

    灵芝提取物通过PBX3/MAPK通路对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陈皓郭丽于晓涛王瑞...
    28-33,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灵芝提取物(GLE)是否可通过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PBX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影响U251人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 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该研究。含不同浓度GLE培养液(0、50、100、200 mg/L GLE)培养U251细胞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流式细胞术、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划痕试验及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实验来评估细胞的存活率、凋亡情况、集落形成能力、迁移与侵袭特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PBX3、细胞外信号调节酶(ERK)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BX3、原癌基因c-RAF(Raf-1)、磷酸化Raf-1(p-Raf-1)、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0、50、100、200 mg/L GLE下U251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86。62±4。26)%、(67。68±3。49)%、(50。84±3。39)%、(40。13±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0、100、200 mg/L GLE下U251细胞凋亡率、集落形成数、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PBX3、ERK mRNA及PBX3、p-Raf-1、p-ERK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LE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存活率、划痕愈合率、PBX3与ER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RAS、PBX3、p-Raf-1、p-MEK1/2、p-ERK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集落形成数及侵袭细胞数均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GLE作用效果呈剂量性依赖(P<0。05)。结论 GLE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等恶性生物学特性,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PBX3/MAPK通路的激活相关。

    灵芝属神经胶质瘤前B细胞白血病同源盒基因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恶性生物学行为

    七叶苷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

    廖玉娇陈志伟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七叶苷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途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方法 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脂多糖诱导炎性损伤,分为正常组、LPS诱导的模型组,七叶苷低、中、高浓度组(七叶苷的浓度分别为25,100和200 µmol/L)。RAW264。7巨噬细胞先用上述浓度七叶苷处理12 h,然后用脂多糖诱导12 h。用噻唑蓝溴化四氮唑(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PI)凋亡和坏死检测法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别检测细胞炎症因子转录水平表达和释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因子、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和NF-κB核转移。结果 MTT结果证明200 µmol/L七叶苷给药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脂多糖诱导后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性(1。524±0。223)。流式分析结果证明200 µmol/L七叶苷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坏死[(10。68±3。69)%],且免疫印迹结果证实200 µmol/L七叶苷显著促进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1。981±0。026)倍]和抑制Bcl-2相关X蛋白(Bax)[(1。750±0。016)倍]的蛋白表达。200 µmol/L七叶苷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59±0。14)倍,(267。0±25。5)ng/L]、白细胞介素(IL)-1β[(1。28±0。22)倍,(126。0±19。4)ng/L]和IL-6[(1。26±0。13)倍,(113。0±18。4)ng/L]的转录水平表达量和培养上清液中旁分泌量。200 µmol/L七叶苷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κB)的磷酸化以及NF-κB p65核转录。结论 七叶苷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传导和NF-κB p65核转移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反应。

    七叶苷RAW264.7脂多糖炎症核因子κB

    芍药苷对HBV感染引起小鼠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李静张翠丽霍瑞静
    39-43,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芍药苷(PF)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将4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HBV组、5 mg/kg PF组和10 mg/kg PF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AAV8-1。3HBV感染模型。于造模前24 h至造模后5周,每日为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PF溶液或等体积溶剂。随后,采用生化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纤维化情况;ELISA检测小鼠肝组织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焦亡相关蛋白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焦孔素D(GSDMD)的表达。结果 Sham组血清AST(44。89±7。82)U/L、ALT为(43。13±5。72)U/L,HBeAg和HbsAg无表达,HBV组AST、ALT、HBeAg和HbsAg分别为(98。76±12。21)U/L、(75。38±1。23)U/L、(52。22±7。15)U/L、(67。33±9。25)U/L,HBV组小鼠各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HBV组肝组织内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出现大量肝纤维化;HBV组肝组织LDH、IL-1β、IL-18显著高于Sham组(P<0。05),HBV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HBV组NF-κB、NLRP3、GSDMD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与HBV组比较,5 mg/kg PF组和10 mg/kg PF组小鼠血清AST、ALT、HBeAg和HbsAg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组织LDH、IL-1β及IL-18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明显降低,NF-κB、NLRP3及GSDMD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5 mg/kg PF组和10 mg/kg PF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可通过调控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PF对HBV感染引起小鼠肝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芍药苷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细胞焦亡

    三阴性乳腺癌中KIAA1522表达和作用研究

    王磊张洁刘春玲李玉凤...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阴乳腺癌(TNBC)中KIAA1522激活对Wnt信号通路及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影响。方法 该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进行,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三阴乳腺癌36例,TNBC癌组织依据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分为两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法分别检测各组KIAA1522、含IQ模序的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β连环素(β-catenin)的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KIAA1522、IQGAP1分别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转移组中KIAA1522、IQGAP1、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0。37±0。05、0。28±0。02、1。50±0。08)均高于未转移组(0。27±0。05、0。25±0。05、1。05±0。02)(P<0。05)。转移组中KIAA1522、IQGAP-1 mRNA相对表达量(0。95±0。03、1。08±0。10)高于未转移组(0。73±0。05、0。99±0。12)(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55,P<0。05),β-catenin mRNA在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共沉淀显示在TNBC癌组织中KIAA1522蛋白与β-catenin蛋白无相互作用,而IQGAP1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相互共沉淀。结论 KIAA1522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TNBC肿瘤细胞的转移,机制可能与上调IQGAP1 mRNA,过表达的IQGAP1促进β-catenin蛋白累积并结合成蛋白复合物有关。

    三阴性乳腺癌KIAA1522Wnt信号通路含IQ摸序的GTP酶活化蛋白1β连环素免疫共沉淀

    血清IL-6R和IL-22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

    费良刘红霞赵敬贤颜悦蓉...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监利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2年6月治疗的21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与重症组,根据治疗2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IL-6R、IL-22水平并收集病人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IL-6R和IL-22对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临床诊断及预测价值。结果 与轻症组[(11。10±1。21)ng/L、(50。24±6。35)ng/L]相比,重症组在入院时的血清IL-6R[(15。32±2。62)ng/L]、IL-22水平[(63。61±6。95)ng/L]显著增加(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IL-6R、IL-22以及两者联合诊断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85、0。92,并且二者联合诊断显著优于IL-6R、IL-22单独诊断(Z=3。58,3。42;P=0。003,0。006);通过分析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预后与病人是否有肠外表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粪便钙卫蛋白(FC)、粪便乳铁蛋白(FL)、IL-6R以及IL-22水平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RP、PCT、ESR、FC、FL、IL-6R以及IL-22均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IL-6R、IL-22以及两者联合预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AUC分别为0。81、0。83、0。90,并且二者联合预测显著优于IL-6R、IL-22单独预测(Z=3。70,3。18;P<0。001,P=0。002)。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血清IL-6R、IL-22水平随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均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且对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结局预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结肠炎,溃疡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白细胞介素-22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结局

    卵巢癌组织CLDN10、三结构域蛋白5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吕璐翟春霞张莹莹
    53-57,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卵巢癌组织紧密连接蛋白10(CLDN10)、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该研究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112例卵巢癌病人术中切除的卵巢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LDN10、TRIM59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LDN10、TRIM59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法分析CLDN10、TRIM59的相关性;CLDN10、TRIM59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卵巢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中CLDN10 mRNA表达水平(0。62±0。14比1。00±0。23)及蛋白阳性表达率(39。29%比63。39%)明显降低(P<0。05),TRIM59 mRNA表达水平(1。64±0。32比1。01±0。25)及蛋白阳性表达率(64。29%比38。39%)明显升高(P<0。05)。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卵巢癌组织中CLDN10、TRIM59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CLDN10、TRIM59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根据Kaplan-Meier法得知,卵巢癌组织中CLDN10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病人(P<0。05);卵巢癌组织中TRIM59阳性表达病人3年阳性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病人(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表明,CLDN10阴性、TRIM59阳性是影响卵巢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HR=2。15,95%CI:(1。15,4。00);HR=3。55,95%CI:(1。55,8。10)]。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CLDN10阴性、TRIM59阳性是卵巢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有可能作为有价值的预后标志物。

    卵巢肿瘤紧密连接蛋白10三结构域蛋白59病理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