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安徽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安徽医药
安徽医药

刘自林

月刊

1009-6469

ahyyzz@126.com

0551-64672615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金寨南路811号安粮国贸中心

安徽医药/Journal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安徽省药学会主办的医药综合类科技期刊,1997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26-175。读者对象主要是医学、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者,各级临床医师、药师、制药界科技人员。辟有综述、药学研究、药物分析、药物与临床、临床医学、医院药学、药品不良反应等栏目。本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期刊奖及编校质量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γ干扰素、软骨组织糖蛋白水平对脓毒症休克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

    贺外信白娟
    363-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γ干扰素(IFN-γ)、软骨组织糖蛋白(YKL-40)水平对脓毒症休克病人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脓毒症休克病人,另选取同期脓毒症病人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FN-γ、YKL-40水平,比较病人血清IFN-γ、YKL-40水平和临床资料.Pearson法对血清IFN-γ、YKL-40水平及其与血清乳酸、血清白蛋白、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Cox回归分析脓毒症休克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IFN-γ、YKL-40对脓毒症休克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脓毒症休克病人、脓毒症病人和体检健康者血清IFN-γ[(30.26±3.85)ng/L、(22.87±3.76)ng/L、(10.75±3.51)ng/L]、YKL-40[(217.58±40.03)μg/L、(178.43±39.25)μg/L、(119.02±38.76)μg/L]水平依次降低,生存组脓毒症休克病人血清IFN-γ[(28.67±3.84)ng/L比(34.38±3.88)ng/L]、YKL-40[(201.76±40.02)μg/L比(258.45±40.06)μg/L]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病人(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脓毒症休克病人呼吸频率、血清白蛋白、SOFA评分、血清乳酸、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与YKL-40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1),血清IFN-γ、YKL-40水平与血清乳酸、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N-γ[HR=1.03,95%CI:(1.02,1.04)]、YKL-40[HR=1.12,95%CI:(1.06,1.18)]、血清乳酸[HR=1.21,95%CI:(1.11,1.33)]、血清白蛋白[HR=0.96,95%CI:(0.94,0.98)]、SOFA评分[HR=1.30,95%CI:(1.18,1.45)]、APACHEⅡ评分[HR=1.35,95%CI:(1.16,1.58)]是脓毒症休克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P<0.001).IFN-γ、YKL-40水平联合检测评估脓毒症休克病人死亡的AUC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IFN-γ-联合=2.47,P=0.014;ZYKL-40-联合=3.55,P<0.001),特异度和灵敏度为91.67%和91.94%.结论 脓毒症休克病人血清IFN-γ、YKL-40水平较高,与脓毒症休克病人死亡密切相关,可能作为脓毒症休克病人不良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休克,脓毒性γ干扰素软骨组织糖蛋白预后

    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运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宗彦霞张卓李宁张向东...
    368-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对运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中药组、针刺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予活血通络汤治疗,针刺组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联合组予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肩手综合征量表(SHSS)、运动功能[上肢Fugl-Meyer评定(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炎症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及血流动力学[峰值血流速度(PBFV)、循环系统外周阻力(PR)].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较中药组(63.33%)、针刺组(67.67%)高(P=0.017);三组治疗后VAS评分、S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低(P<0.05);三组治疗后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高(P<0.05);三组治疗后CGRP、PBFV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高(P<0.05);三组治疗后BK、PR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较中药组、针刺组低(P<0.05).结论 活血通络汤联合利脑通络针刺法治疗气虚血瘀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及疼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炎症反应.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活血通络汤利脑通络针刺法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运动功能血流动力学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调查及风险预测

    冯园张靖王品
    373-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现状,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MV)的22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统计VAP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校准曲线以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2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VAP发生率为24.55%.VAP病儿的气管分泌物共分离出60株菌株,包括革兰阴性菌42株(70.00%),革兰阳性菌13株(21.67%);真菌5株(8.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贫血、平卧、插管次数≥2次、每日气管内吸引次数增多、MV时间延长、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均是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是保护因素(P<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VAP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度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5%CI:(0.76,0.88),列线图的决策曲线在8%~82%的范围内预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并发VAP的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VAP发生率较高,贫血、平卧、插管次数、每日气管内吸引次数、MV时间、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均是其并发VAP的独立影响因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为保护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其并发VAP的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

    婴儿,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列线图

    hsa_circ_0077223在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及意义

    李春红杨洁黄婧菲陈治伟...
    379-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sa_circ_0077223在子宫内膜样癌(EE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EEC研究高效能分子诊断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例EEC组织和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以P<0.05,且|log2Fold Changes|≥1.5为筛选标准,选择上调显著的4个circRNA中Log2FC最高的hsa_circ_0077223作为研究对象,后在来自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潍坊市人民医院35例EEC组织和3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GO富集分析,hsa_circ_0077223潜在结合位点的反向基因预测,hsa_circ_0077223编码能力预测.结果 EEC中hsa_circ_007722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46±1.102比0.653±0.457),且hsa_circ_0077223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ROC曲线显示AUC为0.85,95%CI:(0.76,0.94),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89,最大约登指数为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PAT分析hsa_circ_0077223具有翻译成多肽潜能,circbank数据库预测了49个存在hsa_circ_0077223结合位点的miRNA.结论 hsa_circ_0077223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EEC组织且与EEC组织分化级别和分期紧密相关,hsa_circ_0077223有望作为新分子标志物成为EEC早期筛查的高效能指标.

    癌,子宫内膜样hsa_circ_0077223早期诊断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后发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蒋鹤松牛晓兵
    384-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后发热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后发热与无发热病人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记录发热病人临床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穿刺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结果 343例病人有24例病人出现穿刺后发热,发热病人尿白细胞及细菌数正常、血培养或尿培养均阴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前列腺体积>60 mL[OR=5.87,95%CI:(1.34,12.98)]、穿刺前因尿潴留保留导尿[OR=8.17,95%CI:(1.53,17.35)、IPSS评分>20分[OR=63.88,95%CI:(7.08,176.20)]、病理提示前列腺炎症细胞浸润[OR=11.02,95%CI:(1.43,41.91)]是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后发热主要原因为炎症介质释放,而非感染性.其中伴有前列腺体积>60 mL、穿刺前因尿潴留保留导尿、IPSS评分>20分或病理提示前列腺炎症细胞浸润病人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后发热风险较高.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会阴发热并发症危险因素

    脐周八穴埋线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妊娠结局、糖脂代谢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富宏怡杜海胜李小玉尚琴琴...
    38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脐周八穴埋线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病人妊娠结局、糖脂代谢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3例行IVF-ET肥胖型PCOS不孕症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常规IVF-ET治疗)和治疗组(n=52,常规IVF-ET结合脐周八穴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HAMA评分、HAMD评分、FBG、FINS、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下降,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6.02±1.68)分、(7.31±1.29)分、(6.86±1.39)分、(4.04±0.64)mmol/L、(10.04±0.64)mIU/L、(1.61±0.04)分,低于对照组(10.19±2.21)分、(10.42±2.36)分、(9.62±2.64)分、(5.32±1.02)mmol/L、(14.45±1.19)mIU/L、(2.11±0.06)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TG、LDL-C、TC、BIM、WHR水平为(6.67±1.38)ng/L、(22.18±2.23)ng/L、(1.21±0.05)mmol/L、(2.65±0.36)mmol/L、(3.12±0.45)mmol/L、(24.89±1.19)kg/m2、0.87±0.06,低于对照组(P<0.05),其IL-10、HDL-C水平分别为(167.46±31.25)ng/L、(2.01±0.19)mmol/L,高于对照组(125.03±24.11)ng/L、(1.32±0.21)mmol/L(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84%比41.17%)(χ2=1.66,P=0.198);治疗组流产率为3.57%,低于对照组23.81%(χ2=4.57,P=0.032).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脐周八穴埋线治疗有助于降低肥胖型PCOS不孕症病人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其心理负性情绪、炎症反应,调节糖脂代谢,降低流产率,且安全可靠.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女(雌)性脐周八穴埋线肥胖中医症候积分

    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导致继发性大网膜扭转坏死1例

    韩尚志徐其银
    393-395,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增加对大网膜扭转坏死的认识,提高对腹股沟疝择期手术治疗的重视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收治1例难复性腹股沟斜疝导致继发性大网膜扭转坏死的罕见急腹症.结果 以"下腹痛"为首要表现就诊,完善腹部CT检查后行开腹探查手术,术中行疝内容物松解复位、坏死大网膜切除,并行传统疝修补,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6个月腹股沟疝未见复发.结论 大网膜扭转坏死是一种罕见急腹症,可继发于腹股沟疝;成人腹股沟疝一经确诊,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

    疝,腹股沟罕见急腹症大网膜扭转坏死

    丹蒌通痹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脑钠肽及6 min步行实验的影响

    倪飞珍
    395-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丹蒌通痹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病人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脑钠肽(BNP)及6 min步行实验(6MW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永康市中医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进行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丹蒌通痹汤,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评估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统计心绞痛发作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比较两组6MWT结果,并观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中医症状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7%,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疼痛程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NP水平降低、6MWT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77%、1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蒌通痹汤能够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痰瘀阻络证病人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病人心功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安全性较高.

    冠心病心绞痛丹蒌通痹汤痰瘀阻络证脑钠肽6min步行实验

    麝香保心丸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转归的影响

    王学杰王自豪原建华
    400-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的治疗效果及对心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抗组、联合组,每组各90例.双抗组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组在双抗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经心脏影像学检查比较其术后心肌灌注指标差异,参考Killip分级评估病人治疗后心功能转归结果,检测病人治疗前后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肌钙蛋白(CTNI)变化,统计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84.44%)高于双抗组(66.67%)(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病人占比(91.11%)高于双抗组(78.89%);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和双抗组治疗后的校正TIMI帧计数(CTFC)[(15.39±2.21)帧比(29.65±1.36)帧,(20.65±2.75)帧比(29.25±1.47)帧]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Killip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和双抗组治疗后的GDF-15[(62.41±5.31)pg/L比(311.65±39.93)pg/L,(89.69±6.35)pg/L比(311.75±39.78)pg/L]、hs-CRP[(12.60±1.17)mg/L比(29.37±2.46)mg/L,(16.77±1.15)mg/L比(29.18±2.28)mg/L]、CTNI[(0.05±0.01)μg/L比(2.51±0.53)μg/L,(0.12±0.01)μg/L比(2.64±0.58)μg/L]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更低(P<0.05).联合组病人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22%)低于双抗组(25.56%)(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2.22%比1.1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双抗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心肌灌注障碍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还可促使心功能转归,改善临床预后.

    心肌梗死麝香保心丸经皮冠脉介入术心肌灌注心功能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三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的机制

    王桂宁彭涛张超李廷夺...
    405-408,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三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的机制.方法 检索出三黄汤中的活性成分,筛选出作用基因靶点,进行三黄汤与湿热下注型痔疮的共同靶点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出三黄汤的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网络;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亲和力的验证.结果 用TCMSP数据库共筛出三黄汤与湿热下注型痔疮的25个潜在靶点和5个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表小檗碱、对香豆酸、β-谷甾醇、儿茶素、6-甲氧基柚皮素可作用于NOS2、CAT、ALB、AKT1和ESR1这5个关键核心靶点,通过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鞘脂类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痔疮的作用.分子对接分析显示,三黄汤的5个核心活性成分与5个关键靶点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 三黄汤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过程治疗痔疮,其中NOS2、CAT、ALB、AKT1和ESR1是三黄汤治疗湿热下注型痔疮的主要作用基因靶点.

    分子对接技术网络药理分析三黄汤湿热下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