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唐东方黄千长杨康熙底莹...
    1208-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46例)和微创组(44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开胸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微创组患者采取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最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结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淋巴结清扫数明显多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VC、MVV、FEV1均低于本组术前,微创组患者VC、MVV、FEV.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IL-6、CRP、PCT、IgA、IgG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微创组患者IL-6、CRP、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可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食管癌肺功能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

    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王琳李雁李娟殷慧...
    1212-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164例乳腺癌患者,将术后出血的32例患者纳入出血组,依据出血组患者的年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按1:2的比例筛选64例术后无出血的患者纳入无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内部校正曲线评估该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情况、术后呼吸系统感染情况、术后引流压力、术后D-二聚体(D-D)水平、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呼吸系统感染、术后引流压力较高、术后CRP水平较高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1),术后D-D水平较高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OR<1,P<0.01).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度较好(C指数=0.972),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973].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呼吸系统感染、术后引流压力较高、术后CRP水平较高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术后D-D水平较高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的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根治术后出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出血危险因素保护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FLOT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

    田凯琴郭峰韦侃侃魏宣宣...
    1217-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LOT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FLOT组和SOX组,每组53例.FLOT组患者采用FLOT化疗方案,SOX组患者采用SOX化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25、CA72-4]、营养状态指标[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FLOT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SOX组,脱发发生率低于SO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CRP、IL-6、IL-10、TNF-α、TRF、ALB、PAB、TP 水平均升高,CEA、CA19-9、CA125、CA72-4 水平均降低,FLOT 组患者 CRP、IL-6、TNF-α、CEA、CA19-9、CA125、CA72-4 水平均低于 SOX 组,IL-10、TRF、ALB、PAB、TP 水平均高于SO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FLOT组患者RPF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SO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OT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疗效更为理想,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晚期胃癌FLOT方案疗效肿瘤标志物营养状态癌因性疲乏

    意外发现的早期宫颈癌补救治疗方式的Meta分析

    郭锐赵书君王涵李琳琳...
    1221-1226,1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意外发现的早期宫颈癌的不同补救治疗方式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Meta分析,寻求更佳的补救治疗方式.方法 检索1990-2022年Pubmed、Embas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所有补救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试验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中的相关数据.对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对不同补救治疗的生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术后指标等进行Meta分析,并且对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及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共纳入26篇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意外发现的早期宫颈癌,补救放疗与二次手术的生存率相似,但补救放疗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95%CI:3.1%~10.0%),而补救放疗并发症发生率为33.0%(95%CI:21.0%~45.0%).结论 对于意外发现的早期宫颈癌患者,如可耐受手术,二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补救放疗,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尚无定论.受纳入文献质量和纳入病例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纳入更多大样本研究证实.

    意外发现的宫颈癌补救治疗手术放疗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周群罗琴汪雨珠
    1227-1229,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79例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奥希替尼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疹、白细胞减少、腹泻、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希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非小细胞肺癌奥希替尼靶向治疗肿瘤标志物

    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因子1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汪建煜何立方亮
    1230-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因子1(NET1)在肾细胞癌(R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RCC组织60例、癌旁组织60例、正常肾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NET1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RC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60例RCC组织中NET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肾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情况RCC患者RCC组织中NET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组织中NET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 RCC组织中NET1阳性表达率较高,其阳性表达与RCC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相关.

    神经上皮细胞转化因子1肾细胞癌免疫组化法临床分期

    手术室无瘤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穆晓川单单单李晓徐丽...
    1234-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无瘤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7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40),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无瘤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研究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手术室无瘤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可提高手术效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无瘤技术生活质量并发症复发

    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白亚楠张明科贾亚南雷如意...
    1238-1241,1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患者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干预组患者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馈控制干预联合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和生活质量,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前馈控制干预结构式心理干预恶性肿瘤情绪状态生活质量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

    李丽芳张萌艾冬冬刘小红...
    1242-1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64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NSCLC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D-1抑制剂治疗后NSCLC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64例NSCLC患者经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22例(34.38%),其中甲亢5例,甲减12例,亚甲亢2例,亚甲减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肥胖、病程≥6个月、有放疗史、有化疗史、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均是PD-1抑制剂治疗后NSCLC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女性、肥胖、病程≥6个月、有放疗史、有化疗史、基线TPO-Ab阳性均是PD-1抑制剂治疗后NSCLC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积极对症干预,以降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

    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甲状腺功能异常危险因素

    精准营养干预对前列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蒋琳蒋琼苗培培高宛生...
    1247-1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准营养干预对前列腺癌(PCa)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0例PCa术后化疗患者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营养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营养组采取精准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主观营养状态[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客观营养状态[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 干预后,营养组患者主观营养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ALB、PA、TRF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营养组患者ALB、PAB、TR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且营养组患者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准营养干预能有效提高PCa根治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并能减轻其化疗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精准营养干预前列腺癌化疗营养状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