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癌症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癌症进展
癌症进展

赵平

双月刊

1672-1535

aizhengjinzhan@126.com

010-65295967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9号

癌症进展/Journal Oncology Progres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贯彻党和国家卫生工作方针,反映国内外肿瘤医学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肿瘤学学术交流。它主要面向广大从事肿瘤临床和科研的工作人员以及其它相关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伊适应模式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焦颖范李琳罗瑞雪
    902-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5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常规组(n=71)和罗伊组(n=80),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干预,罗伊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罗伊适应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CD-RISC和FACT-B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罗伊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CD-RISC和FACT-B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伊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中,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并且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罗伊适应模式心理状态

    一体化协同干预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的影响

    栾锦马晓马方方
    906-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体化协同干预对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状态、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5例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一体化协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心理状态、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协同干预可提高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卵巢癌一体化协同干预术后化疗依从性

    MRI弥散加权成像与表观弥散系数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张玮尉轶旻庞瑜丹陈宏...
    910-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胃癌患者均进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DWI和ADC值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ADC值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度为80.23%(69/86),Kappa值=0.704;DWI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度为81.40%(70/86),Kappa值为0.727;ADC值联合DWI诊断胃癌T分期的准确度为91.86%(79/86),高于ADC值和DWI单独检查,Kappa值为0.878.T1~2 期胃癌患者的ADC值为(1.17±0.23)×10-3 mm2/s,明显高于T3~4 期患者的(0.83±0.1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DWI信号强度、f值联合检查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优于三者单独检查.结论 ADC值联合DWI可为胃癌T分期的诊断提供一定临床依据,但ADC值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对胃癌T分期之间的区分具有一定局限性.

    胃癌MRI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T分期

    降钙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昆黄华武晓娜邢珂...
    914-916,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Ct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2例MTC患者和71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tn和VEGFC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及不同TNM分期MTC患者的Ctn、VEGFC水平.对MTC患者随访1年,根据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TC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Ct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MTC患者Ctn、VEGFC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Ctn水平、VEG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Ctn水平升高、VEGFC水平升高均是MT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n、VEGFC在MTC患者中表达均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MT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甲状腺髓样癌降钙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预后

    胸苷激酶1、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李杨李凤芝黄晗胡朝阳...
    917-920,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苷激酶 1(TK1)、细胞角质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1(CYFRA21-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K1、CYFRA21-1表达情况,比较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TK1、CYFRA21-1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临床特征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TK1、CYFRA21-1的表达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将NSCLC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肿瘤组织中TK1、CYFRA21-1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TK1、CYFRA21-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n=71)和预后不良组(n=29)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K1、CYFRA21-1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及TK1、CYFRA21-1阳性表达均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TK1、CYFRA21-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有淋巴结转移及TK1、CYFRA21-1阳性表达均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非小细胞肺癌胸苷激酶1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预后

    超声血流参数、血清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促甲状腺激素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儿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

    张蕾方华黄柏清
    92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血流参数、血清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促甲状腺激素(TSH)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儿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42例甲状腺癌患儿,均行外科手术治疗,依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流分级、超声血流参数[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血清学指标[甲状腺球蛋白(Tg)、TSH、ps-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ps-Tg/TSH].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血流参数、ps-Tg/TSH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儿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 42例甲状腺癌术后患儿,复发24例,未复发18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儿血流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儿RI、PI、S/D、ps-Tg和ps-Tg/TSH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TgAb、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血流参数、ps-Tg/TSH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癌患儿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90.48%,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06),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儿术后复发的评估价值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 超声血流参数、ps-Tg/TSH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儿术后复发有较高评估价值,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

    超声血流参数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癌术后复发

    江苏省肺癌主要致病因素

    孟昕昀张蓓蓓周俊杰陈露...
    926-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一种来源于肺组织的常见恶性肿瘤,发病后发展迅速且具有高度侵袭性.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肺癌作为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其发生和发展与外部环境和遗传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目前已知的诸多致病因素中,吸烟、环境污染物、呼吸系统疾病、家族遗传史作为主要的致病因素,对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开展各主要致病因素对肺癌影响的机制分析研究,是科学开展肺癌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肺癌的预防与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肺癌致病因素PM2.5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