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病毒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

侯云德

双月刊

1000-8721

bdxb@chinajournal.net.cn

010-63536460

100052

北京西城区迎新街100号

病毒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登载内容为人与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和病毒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读者对象为病毒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以及病毒学的医务工作者。是自然科学的核心期刊。在国外是MEDLINE、MEDLARS数据库,《化学文摘》CA,《生物学文摘》BA等的来源刊,在国内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的来源刊。已经加入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主要栏目有论著、简报、综述、述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杭州市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流行特征分析

    邱晓枫曹飞飞程实潘劲草...
    536-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关注浙江省杭州市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为IV和EV感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纳入2021年杭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762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检出IV 188例(6.81%)、EV 286例(10.35%)、IV和EV共感染9例(0.33%).结果显示:IV流行季节主要是秋冬季、8~17岁年龄组可能是重点人群;EV流行季节主要是夏季、8岁以下儿童是重点人群.IV阳性率无性别差异(x2=0.122,P=0.762),EV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x2=18.913,P<0.001).IV阳性样本均为乙型流感Victoria亚型.EV阳性标本中128例(44.76%)测序成功,156例(54.55%)分型成功,包括5种HEV-A、6种HEV-B、6种RV-A.IV优势基因型为BV,EV优势基因型为CVA4.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流感样病例中IV、EV感染具有明确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

    流感病毒肠道病毒流感样病例基因型流行特征

    H7N4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建立及感染致病特征研究

    商若雨田甜刘云孙举...
    546-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我国江苏省首次报告人感染H7N4禽流感病毒事件,提示H7N4禽流感病毒具有跨种传播和人畜共患的风险.为评估流行的H7N4禽流感病毒感染和适应哺乳动物的能力,预警未来禽流感病毒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风险,提供疫苗及药物研发和评价的工具,本研究利用BALB/c小鼠建立了 H7N4禽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并初步研究了病毒的感染致病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病毒感染小鼠和连续传代次数的增加,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逐渐增强.野生型病毒感染小鼠后(MA1),病毒可在肺脏中复制,但小鼠体重轻微且短暂性下降;自病毒在小鼠体内传至第2代(MA2)起,感染小鼠开始全部死亡且小鼠死亡时间逐渐缩短.MA2代感染小鼠7d内全部死亡,MA5代感染小鼠4 d内全部死亡.对每代次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对分析发现,随着感染代次的增加,病毒多个基因呈现出动态适应性突变,其中PB2-E627K和PA-T97I等突变很可能导致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增强.研究结果提示:流行的H7N4禽流感病毒具有感染致病哺乳动物的能力和潜在风险,建立的小鼠感染模型为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及疫苗和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禽流感病毒H7N4小鼠感染模型突变

    基于一体化系统非洲猪瘟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

    韩卫芳侯美伶马晶郝彦哲...
    55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非洲猪瘟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性疫苗,主要防控手段为尽早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目前最常用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是荧光定量PCR,但是该方法耗时长、实验条件要求高,不利于在基层单位使用.本研究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进行分析,针对其中p72基因设计和合成了多条引物探针,通过实验确定最优引物探针浓度、反应退火温度、延伸时间等条件,再结合一体化核酸检测系统,最终建立了基于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POCT)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在50min内完成核酸提取、扩增和结果判读的检测全流程,并可以有效检出大于1000拷贝/mL的标本,为非洲猪瘟病毒防控提供了技术手段.

    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即时检测

    C基因沉默的小反刍兽疫病毒Nigeria 75/1株反向遗传学系统的建立

    李菊石晓玲杨晓莉杨东亮...
    563-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反向遗传学体系,本研究以PPRV Nigeria75/1疫苗株基因组序列为基础,PCR分7个片段扩增病毒基因组,运用重叠延伸PCR(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PCR,SOE-PCR)在3'端引入锤头状核酶(Hammerhead ribozyme,HamRz)、5'端引入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epatitis D virus ribozyme,HdvRz)和 T7终止子,构建 PPRV全长 cDNA 感染性克隆质粒pBluescript SK-PPRV,进一步构建C基因沉默的病毒全长cDNA感染性克隆染质粒pBluescript SK-PPRV△C.pBluescript SK-PPRV△C、pcDNA3.1-N、pcDNA3.1-P和pcDNA3.1-L共转染BSR T7/5细胞,48 hpt后收集细胞反复冻融上清液感染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GEECs),盲传3代,拯救重组病毒命名为rPPRV△C.重组病毒感染GEECs细胞中RT-PCR扩增出病毒N、P和部分L基因(L2)片段,Western blot检测到N蛋白表达、C蛋白未表达,IFA也检测到N蛋白表达,成功建立了 PPRV Nigeria75/1株反向遗传学体系.研究结果为PPRV新型标记疫苗的研制及C蛋白致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PPRVNigeria75/1疫苗株C基因SOE-PCR病毒拯救反向遗传学

    引起2017年兰州市一起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疫情的CV-A2的基因特征分析

    陈建华于德山武海卓赵哲...
    574-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引起2017年10月甘肃省兰州市一起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暴发疫情的致病病原体及其病原学特征,对采集的患儿的37份咽拭子样本开展病毒分离培养,然后对分离到的毒株采取一代测序获取VP1区全长核苷酸序列,根据分子定型的方法进行肠道病毒型别鉴定.根据VP1区核苷酸差异选择3个毒株进行二代测序,获取全基因组序列.使用MEGA软件(版本号11.0)进行病毒的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析,VP1区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使用Simplot(版本号3.5.1)软件进行病毒重组分析.本次疫情中分离到的毒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2型(Coxsackievirus A 2,CV-A2),分子分型显示属于D基因型,且VP1区第102位氨基酸发生了丙氨酸到甘氨酸(A102G)的突变,与省内2014-2015年分离到的两株CV-A2毒株在该位置的突变不同.重组分析发现,病毒在P2区和P3区发生了以CV-A4为主的重组事件.本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CV-A2存在着VP1区氨基酸A102G的特征性变异及P2区和P3区的重组,需要加强对肠道病毒的变异和重组的监测和研究,以提升预警能力.

    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2型基因组特征性突变重组变异分子流行病学

    中国乙脑病毒研究进展

    殷启凯王环宇梁国栋
    580-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40年代,中国科学家从病毒性脑炎患者标本首次分离到乙脑病毒,此后陆续从乙脑患者标本、多种蚊虫媒介标本和动物标本分离到大量乙脑病毒.本文系统介绍中国在乙脑病毒的地域分布、蚊虫传播媒介以及乙脑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推动相关研究.

    乙脑乙脑病毒乙脑病毒基因型乙脑病毒分子遗传进化研究

    登革热病原学与实验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铁柱李建东
    588-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可在短时期内快速播散,造成大范围流行,给公众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为全球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国际旅游和贸易增加、城市拥挤等,登革热累及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率逐年升高,为我国登革热的防控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技术人员对登革热流行、致病机制等方面的了解,本文对近年来登革热病原学、病毒传播、致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性归纳整理.

    登革病毒病原学检测方法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流感病毒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应用

    邵成龙张少言吴显伟邱磊...
    598-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以在全球引发流行,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固有免疫作为抵抗流感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在识别与清除流感病毒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固有免疫细胞识别流感病毒的机制,重点论述了固有淋巴样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对流感病毒产生的免疫应答,并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应用,以期为流感病毒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流感病毒固有免疫细胞单细胞测序免疫应答

    病毒性疾病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吴海婷范胜涛张才星李牧遥...
    609-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腺相关病毒、慢病毒载体转染及靶向核酸酶等基因修饰技术迅速发展,其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病毒性疾病基因修饰小鼠模型,这对于研究病毒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近年来构建的基因修饰小鼠病毒感染模型进行梳理,讨论基因修饰技术在多种病毒性疾病小鼠模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这些模型对在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病毒性疾病相关的治疗药物和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基因修饰病毒性疾病小鼠模型

    基于蛋白质结构的疫苗理性设计

    李子晨李智华王佑春李倩倩...
    618-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病毒抗原结构的深入认识,基于蛋白质结构的抗原设计已经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以结构生物学为基础的结构疫苗学近年来的发展进程及研究方向,重点介绍了基于氨基酸位点突变的结构疫苗学设计方法,包括二硫键取代、脯氨酸取代、空腔疏水取代等,并讨论这些方法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及人乳头瘤病毒等病毒疫苗研发中的具体应用.

    疫苗结构疫苗学抗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