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方文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方文学(中旬刊)
北方文学(中旬刊)

佟堃

月刊

0476-031X

bfwxbjb@163.com

010-81311789、81311786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体育场南路2号

北方文学(中旬刊)/Journal Northern Literature
查看更多>>《北方文学》杂志1950年创刊,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的国家优秀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 23-1058/I,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76-031X,邮发代号:14-1,国际代号:M237,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本刊向广大文学理论研究者、科研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等,征集文学、理论、文教、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稿件和学术论文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欢迎各位赐稿与订阅,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我刊办刊质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翻译探究

    杜孟瑶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上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便是新闻,人们通过新闻来了解时政,了解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新闻标题以简练的文字提炼新闻事实的精华来吸引读者,在报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特征及翻译原则的探讨,找到一条对新闻标题翻译的规则.

    新闻英语标题翻译技巧

    浅析《天净沙·秋思》的两个英译版本的形合

    章懿微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英语和汉语而言,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不同是形合和意合.本文将根据意合文本转向形合文本的微妙之处,对比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两个英译版本,从而探索出翻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形合意合《天净沙·秋思》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散文汉译——以The Comfort of Strangers为例

    周常乐
    91-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分析散文的汉译,以美国散文作家G·薇罗·威尔逊的The Comfort of Strangers为例,用目的论的三原则具体分析译文.本文将讨论目的论的三个原则是否适用于散文翻译,以及在其指导下是否能达到翻译目的.

    目的论散文汉译

    文学翻译中的信息转化——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杨译本与霍译本为例

    刘俊汝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是语言重新组织的过程,译者的目标是将原文中的信息尽可能转化到译文中,带给读者与原文相同的感受.由于中英文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所以在翻译中很多信息都需要给予关注,并作出适当的转化,才能将原文的意思更完整表达出来,最大限度地带给读者信息.文学翻译更应注重文字背后的信息,本文通过对比《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分析译者用什么方式来实现信息转化.

    文学翻译信息转化表达完整

    以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小说人物称谓问题——以《跑步穿过中关村》德译本为例

    陈雅贤
    9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家徐则臣的作品《跑步穿过中关村》德译本在德国受到广泛欢迎.究其根源,除作品包含较高文化价值外,译者马海默的文化还原能力也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文章主要围绕《跑步穿过中关村》中人物称呼问题展开讨论,从跨文化交际视角出发,具体分析译本如何将中国语言特色通过翻译人物称谓的方式传达出去,使其有效发挥文化传播价值.

    跨文化交际人物称呼德译本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指导下的张培基汉英翻译分析——以《我坐了木船》为例

    周洲
    9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我坐了木船》张培基英译本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从内容、风格、流畅性三个层面,分析张培基散文翻译是否符合泰特勒对"优秀翻译"的定义,期望对散文翻译实践有所启迪.

    泰特勒张培基散文翻译汉英翻译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译本分析——以《我是猫》中的"猫偷吃年糕"片段为例

    申童
    10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美学是指"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释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本文就《我是猫》中"猫偷吃年糕"片段为例,选取其中两本汉译本来对比研究.

    《我是猫》翻译美学原理译本

    现象学视野下的语言和现象关系研究

    吕革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意识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角度:一个是对意识内容的现象描述,一个是意识的进化来源和物理实现.前者侧重内省、描述的角度,后者侧重外观、发生的角度.这两个角度可以在语言和现象的层面融合,本文尝试分析了语言、现象和意识之间的关系.

    语言现象意识操作性

    "臣"字本义之我见

    陆媛婷陈德裕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臣"字虽为常用字,但其本义至今未有定论.本文对以"臣"为部首的汉字进行了整理与分析,认为"臣"本义为眼睛,和"目"同义,二者区别仅是方向差异.奴隶制出现后竖向目形兼表"奴隶"义,因而与横向目形职能渐渐分化,前者沿"奴隶"义引申演变,后者仍表"眼睛".随着字形演变,小篆及其之后的字体,不管意义差异,将竖向目形字体全替换为"臣"形,以致许慎在内的诸多学者将本与眼睛相关的字释为"事君".

    本义演变

    关于二语学术写作中言据性表征的应用方式

    张丽杰
    10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二语写作的迅猛发展,在二语写作的创作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愈发密切,也让更多领域的人了解到了这一个新兴但却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创作形式,本文通过对二语写作在不同发展时期中写作过程的回顾与剖析,由此梳理并阐述出了二语学术写作相关研究领域中所体现出的理论框架、思维表征、现状解读、过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同时在本文中我们也将了解到二语写作在性质特点等方面中所体现出来的不足.并且也讨论了写作过程中各项属性与多维特质,在本文中还展望了二语写作领域研究方面的未来发展走向.同时也通过许多优秀学者不同的研究形式与调研报告使得我们了解到关于二语学术写作中言据性表征的应用方式.

    二语写作言据性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