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华大学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华大学

吕洪斌

双月刊

1009-4822

bhxbzkb@126.com

0432-64682622

132033

吉林市吉林大街15号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创刊)、《吉林医学院学报》(1974年创刊)、《吉林林学院学报》(1985年创刊)和《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创刊)于2000年四校合并组建北华大学而改版合刊的学术性期刊,秉承了原四家学报的优秀办刊传统。本刊坚持“学术立刊,特色强刊”理念,始终坚持论文的学术性和较强的应用性原则,注重特色栏目建设,主要发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林业科学、工业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及有关学科进展的研究综述和专题讨论等,优先发表基金资助项目和科研课题的研究论文或简报,特别设有“长白山资源与环境”、“生物数学”两个特色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均值回归过程扰动下具双重流行假设的随机SIS流行病模型

    李佳琦林玉国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虑一类非线性发病率下双重流行假设的随机SIS流行病模型。首先,通过对传播率进行均值回归过程下的扰动,建立随机模型;其次,从理论上证明了随机模型具有唯一的全局正解;再次,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得到两种传染病灭绝的充分条件。最后证明了:当R*1>1、R′2<1时,疾病I1 持久,疾病I2 灭绝;当R′1<1、R*2>1 时,疾病I2 持久,疾病I1 灭绝;当R*1>1、R*2>1 时,疾病I1 和I2 均持久。

    SIS模型均值回归过程李雅普诺夫函数

    一类具有疫苗接种和垂直传播的SEIV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王春霞王晓东热木孜亚·热布哈提王凯...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动力学方法建立了一类具有疫苗接种,并同时考虑垂直传播的SEIV传染病模型,利用下一代矩阵算法给出了决定疾病是否流行的阈值R0。当R0<1 时,模型存在唯一的无病平衡点,并通过建立合适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当R0>1 时,模型存在唯一的地方病平衡点,并证明了它是一致持久的。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以上结论。此外,为了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疾病,模拟研究了几个关键参数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疫苗接种垂直传播基本再生数平衡点稳定性

    不同遮阴条件对北美冬青幼苗叶片光合特性与超微结构的影响

    王玉莹吴生海王金玲吕伟伟...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幼苗叶片的光合生理特性与超微结构,揭示其对光的适应规律、光合与超微结构关系,为北美冬青引种栽培、苗木培育和经营提供依据。以 3a生北美冬青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 Li-6800 光合仪测定全光(L0)、35%遮阴(L35)、55%遮阴(L55)和75%遮阴(L75)4 种遮阴条件下北美冬青幼苗叶片的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北美冬青叶片超微结构。结果表明:7 月 4 种处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北美冬青幼苗叶片35%遮阴处理光响应表现最佳。随着遮阴度的提高,光适应下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可变荧光(F′v)、PSⅡ光能转换效率(F′v/F′m)、稳态荧光(FS)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逐渐变大趋势;北美冬青幼苗叶片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随遮阴度提高而降低,叶片在受到强光胁迫时通过耗散热能来缓解光合损伤,具有较高的光保护能力。北美冬青幼苗叶片气孔张开度随光强的提高而变大,但过强的光照会抑制气孔张开。净光合速率随气孔的大小及张开度而变化,气孔张开度最大时,净光合速率最大。

    北美冬青遮阴光合特性超微结构

    不同坡位对糠椴次生林结构和生长的影响

    刘扬于聪石妍妍张馨元...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糠椴次生林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森林类型之一,其结构和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尤其是坡位差异的显著影响。基于样地数据,探讨了不同坡位对糠椴次生林结构和生长的影响,分析了上坡、中坡和下坡的林分结构特征、胸径和树高分布,以及单木材积和林分蓄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糠椴占比均不超过 50%,处于混交状态,伴生树种主要为蒙古栎、山杨和胡桃楸。不同坡位糠椴胸径与树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坡位显著影响糠椴生长,下坡糠椴胸径、树高和单木材积和林分蓄积均显著高于上坡和中坡。

    糠椴次生林坡位林分结构树木生长

    五味子乙素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

    万久琛王阔曾钦成宋兆芮...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初步探讨五味子乙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 90 只雄性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总木脂素组(50 mg/kg),五味子乙素低(2 mg/kg)、中(4 mg/kg)、高剂量组(8 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HFD)饲养12 周,第8 周各组小鼠灌胃给药,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同等体积溶媒,连续4 周。给药结束前1d于无菌环境下取小鼠粪便(2 粒)。给药结束后禁食12 h,取血液和肝脏,应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G、TC、HDL-C和LDL-C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升高,血清中TG、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肝脏有轻度肝脂肪样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血清中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 或P<0。01)。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显示多门类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总木脂素和乙素各剂量组的干预改善了高脂血症小鼠肠道菌群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组成的相似性,降低了高脂血症小鼠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irmicutes to Bacteroidetes,F/B)的比值,提高了Candidatus_Saccharimonas、Muribaculaceae、Clostridia_UCG-014、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等有益菌丰度,同时抑制了有害菌Escherichia Shigella滋生。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以显著调节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G、TG、HDL-C和LDL-C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其调节血脂作用机制可能是五味子乙素通过调控高脂血症小鼠肠道菌群构成实现的。

    五味子木脂素五味子乙素高脂血症肠道菌群

    葫芦素B改善脂多糖诱导C2C12肌管萎缩作用机制

    曹晟丁嘉肖樾笛杨博云...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葫芦素B(Cucurbitacin B,CuB)对LPS诱导的C2C12 肌管萎缩和C57BL/6 小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测量小鼠握力以及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质量评估骨骼肌萎缩程度。结果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LPS能够诱导C2C12 肌管萎缩(P<0。01),而经葫芦素B(0。3~3。0μmol/L)处理后可促进肌管分化相关蛋白(MyHC)及肌肉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IL-1β、COX-2)释放(P<0。001)。苏木精-伊红染色试验结果从形态学角度证实了葫芦素B能有效改善LPS刺激下的肌管萎缩。此外,动物试验显示,LPS可导致C57BL/6 小鼠握力以及腓肠肌与胫骨前肌质量显著下降,而经葫芦素B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P<0。05)。结论 葫芦素B在治疗骨骼肌萎缩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开发天然药物来源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炎症诱导的骨骼肌萎缩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葫芦素B骨骼肌萎缩抗炎

    莪术二酮对APAP导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日升李宁庹萍萍李若楠...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莪术二酮(curdione,CUR)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8 周龄的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APAP造模组(APAP)、CUR低剂量给药组(25 mg/kg)、CUR高剂量给药组(50 mg/kg),每组6 只。连续3d灌胃给药后,除CON组外,每组小鼠腹腔注射APAP(400 mg/kg)建立肝损伤模型。APAP注射6h后,取小鼠血清和肝脏,检测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使用苏木精-伊红对肝组织切片染色,评估肝脏损伤情况;测定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凋亡因子(Bax、Bcl-2、Cleaved Caspase 3)及氧化应激因子(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造模组比较,给药组小鼠血清中AST、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 或P<0。01);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CUR可显著缓解小鼠肝脏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给药组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 或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UR能显著提高氧化应激因子的蛋白表达,凋亡因子Bax和Cleaved Caspase 3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 或P<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CUR能显著减少APAP诱导的肝细胞死亡。结论 CUR可以显著改善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莪术二酮肝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

    盐酸胍法构建骨肉瘤细胞适配体ssDNA文库可行性

    魏唐文魏兵黄丹菊梁昭珺...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Streptavidin-Biotin,STV-Biotin)系统偶联盐酸胍(Guanidine hydrochloride,G-HCl)法构建骨肉瘤细胞适配体文库的可行性。方法 将备选寡核苷酸文库与目标细胞(骨肉瘤细胞U2-OS)进行选择性结合,应用PCR法将与细胞结合的寡核苷酸扩增成双链DNA(Double stranded DNA,dsDNA);dsDNA被生物素标记后与 Streptavidin Sepharose(S。S)亲和层析介质结合,应用G-HCl法解离并纯化,制备目标单链寡核苷酸(Single stranded DNA,ssDNA)文库,以经典NaOH法为对照;将两种方法制备的单链文库分别与U2-OS结合,进行亲和性、回收率比较。结果 G-HCl方法获得的筛选文库ssDNA与U2-OS亲和性及ssDNA回收率高于经典NaOH法。结论 STV-Biotin系统偶联G-HCl成功制备了用于骨肉瘤细胞的适配体,为肿瘤适配体ssDNA文库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适配体骨肉瘤细胞盐酸胍PCR单链寡核苷酸

    基于DSA及CTPI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术前风险预测

    丁奇王立忠王翀昊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及脑CT灌注成像(CTPI)预测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出血(HICH)的术前风险。方法 选取153 例经支架植入(CAS)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其中,5 例发生了HICH(HICH组),148 例未发生HICH(非HICH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CTPI及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状态;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Fisher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结果 HICH组和非HICH组各指标比较:患者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21 d(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P<0。05),rMTT、rTTP(P<0。001);侧支循环未开放、Ⅲ级侧支循环开放(P<0。05)。结论 临床基线数据(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21 d)、CTPI指标(MTT、TTP、rMTT、rTTP)、脑动脉侧支循环代偿状态(Ⅲ级侧支循环开放、侧支循环未开放)可作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植入高灌注脑出血的预测因子。

    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植入术高灌注脑内出血DSAⅢ级侧支循环脑CT灌注成像风险预测

    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雷毅武邓承迪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I)联合miR-433-5p及D-二聚体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80 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非卒中患者(B组,40 例)为研究对象,行HR-MRI检查,评价薄纤维帽、斑块强化,记录血管面积、管腔面积、管壁面积、血管最狭窄处,以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计算得到斑块负荷、斑块面积、管腔狭窄率、重构指数、标准化管壁指数。qPCR检测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浓度。根据随访情况,将mRS≤2 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mRS>2 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结果 A组患者薄纤维帽比例(P<0。001)、斑块强化比例(P<0。001)、斑块负荷比例(P<0。01)、管腔狭窄率(P<0。01)明显高于B组。A组患者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0。28±0。07)明显低于B组(P<0。001),D-二聚体浓度(2。35±0。79)mg/L明显高于B组(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薄纤维帽比例、斑块强化比例及斑块负荷比例、管腔狭窄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iR-433-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0。001),D-二聚体浓度(2。94±1。03)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薄纤维帽、斑块强化、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miR-433-5p、D-二聚体联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62),其次为miR-433-5p(AUC=0。864)、斑块强化(AUC=0。835)、管腔狭窄率(AUC=0。802)、薄纤维帽(AUC=0。793)、D-二聚体(AUC=0。778)、斑块负荷(AUC=0。741)。结论 HR-MRI参数薄纤维帽、斑块强化、斑块负荷、管腔狭窄率及miR-433-5p、D-二聚体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联用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缺血性脑卒中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iR-433-5pD-二聚体预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