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高校构建课程思政培训体系的路径探析

    李斌锋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中,不仅要遵从教师发展的自然规律,更要注重教师培训的体系设计,以增强意识、掌握方法、辨析优劣、激发动力为目的,通过政策宣讲、名师示范、理论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构建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培训是高校把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好做实的载体和抓手,其立足点应着力于统一和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激发教师内在活力,促进教师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推动教师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努力成为"大先生"的必备之路.

    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体系设计课堂育人

    新时代高校构建学生实践思政体系的路径探析

    程正雨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大思政课"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在思想性、专业性、系统性上仍存在若干不足.构建以"五个结合"为指引、以"四个平台"为支撑、以"三位一体"为目标的新时代高校实践思政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全方位引领、全过程管理、全员育人水平.在新时代高校实践思政体系实施过程中、完善"大思政课"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时代主题融入社会实践,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打造全员参与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建立社会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机制.

    "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实践思政"三位一体"

    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胡虹霞
    54-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之路的重要课题.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是顺利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的必然要求.建立认同引导机制、交流互动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和动力保障机制是协同育人机制的四个重要维度,以解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不愿""不会""不能"与"不常"的现实问题.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协同效应的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究

    李保红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厘清协同育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充分整合调动现有资源和要素,探索出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与策略,真正有效发挥协同育人功能,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基于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教育强国,最大程度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协同效应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现状及提升方略——基于全国最新统编思政课教材的分析

    钟思雨吴楠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是国家的事权,是铸魂育人的重要依托,是连接教与学、师与生的桥梁.教材一体化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起点.深入剖析全国最新统编思政课教材,其总体建构以根本目标和核心素养为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规定文化基因与发展方向,核心素养确保目标的落地;教材内容由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纵向衔接及政治性、时代性、可读性、科学性的横向贯通所构成;教材编排包括集中呈现与分散嵌入、情感体验"上达"与理论知识"下探"、正反呈现形式相互交替三大特点.教材一体化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仍须打造阶段突出与层级递升的教材体系,确立民族性与时代性主题,在活动设计与文本呈现上下功夫,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汇聚磅礴力量.

    思政课一体化全国最新统编教材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思政课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的内在机理及实现路径

    滕明政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以理服人是思政课的内在要求.思政课要鞭辟入里地讲学术,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建设高质量的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把政治性和学理性结合起来,坚持以学术讲政治,不仅要在内容上、方法上、手段上以及课程规划上下功夫,更要专心致志、原原本本、反反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唯此,才能把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建好建优,助力民族复兴伟业.

    思政课政治性学理性内在机理实现路径

    高校文化资源育人路径探究——以北京大学为例

    王艳超李婉琪
    76-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文化资源的育人效力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通过界定高校文化资源内涵、类型及特点,并结合北京大学充分利用高校文化资源育人的具体实践,从景观育人、精神育人、活动育人三方面探究高校文化资源育人的具体路径,以期为高校利用文化资源实现"五育"并举提供借鉴参考.

    高校文化资源文化育人立德树人

    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王鹂牛小萌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高校育人及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增强高校育人实效的核心需求.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仍面临育人合力不强、内容量化指标及普适性不足、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及场景欠丰富等问题.为此,探寻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实施路径,应发挥第一、第二课堂育人合力;规范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建设,提高评价体系普适性;优化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服务学生高质量成长成才.

    评价体系"五育"并举第二课堂

    高校校史名人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探究——以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为例

    潘显钟
    84-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校史名人是高校校园文化及发展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一张闪耀的名片.高校校史名人具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情感共鸣、增强团结凝聚的育人价值.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探索研究以应尚才教授为代表的校史名人,通过事迹挖掘、文化传播、实践推广等路径实现育人价值.探讨与学科专业发展、教风学风建设、时代主题内涵相融合,有效发挥高校校史名人立德树人功能的经验启示.

    高校校史名人应尚才育人价值立德树人

    "双高计划"背景下"三阶四位五维"心理育人体系的探索——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潘瑾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转向内涵式发展,育人体系也应随之变革,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工作难以系统、充分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也未彰显新时代职业教育特色.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因时而进,以培育"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财贸人才为目标,结合学院实际,构建"三阶四位五维"的心理育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心理育人工作的提质增效,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心理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