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专家化培养实施路径思考

    王红兵
    4-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行动方案》中指出,要以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和基础能力为牵引,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从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入手,系统论述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三需要"的现实意义,阐述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现状及现实困境.立足辅导员队伍建设由专业化、职业化向专家化纵深发展的路径思考,创新性地提出了喜欢—热爱—深爱的辅导员职业观建设理念,总结归纳了严管—善导—多关心的辅导员七字工作法.围绕提升辅导员工作内驱力,构建了会看—会谈—会研三阶段进阶路径.针对队伍建设的工作保障,系统阐述了高职院校党委要抓住选精—育深—管严—促成四个关键点的工作要领.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化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三维逻辑探赜

    李曦王诗钦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激励中国人民乘风破浪坚毅前行的精神动力,也是党带领人民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华章的重要动能.从理论逻辑看,伟大建党精神既彰显了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又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与精神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从历史逻辑看,经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接续奋斗,彰显人民崇高理想与奉献情怀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得以培塑出场;从现实逻辑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激励党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思想武器,也是砥砺青年担当之志与奋斗精神的信仰支撑,更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领航灯塔.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

    刘衡升刘玲肖驭元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党的政策在研究生群体中贯彻落实的重要载体.在剖析新时代提升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针对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建设存在的现实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探索提升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有效措施,从而打通研究生党建"最后一公里",更好地服务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力高校

    外交外事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凌胜利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态度更趋积极、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交外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鉴于外交外事人才的政治性、敏感性和专业性,加强对其培养阶段的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为此,一是将提高政治站位作为外交外事人才课程思政的根本要求;二是将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课程思政的关键;三是以提升教学质量作为课程思政的重点.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外交学院能够培养更多"又红又专"的外交外事人才,为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外交外事人才课程思政中国外交外交学院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王莹樊保玲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用潜移默化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挖掘艺术蕴含的德育资源,切实发挥艺术独有的育人功能和专业优长,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虚拟社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彰显、现实挑战、路径优化

    张茂钰杨文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社区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数字时代推动教育智能化转型的应然之举.依托跨越时空性、资源共享性、便捷互动性等特征,虚拟社区能够打破时空壁垒、增强主体交互,构建课内课外相贯通、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延伸传统课堂、促进知识内化、实现立德树人.然而,虚拟社区在数字赋能同时伴随着思维困境消解育人作用、焦点泛化干扰教学效果、数字替身引发情感遮蔽等现实难题.对此,要推动教师团队的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虚拟素养,不断增强赋能实效增益虚拟体验,着力构建技术保障打造虚拟生态,从而推动中国式教学虚拟社区平台的高效赋能与长足发展.

    虚拟社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机理现实困境实践方略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机制的构建:价值、困境及路径

    崔家新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机制的构建是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教育部等部门出台的有关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文件为此提供了政策依据.实践教学协同机制能够克服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有的问题,在价值指向上更加突出反哺与互动的强化、实践要素的优化与深化、实践形式的吸引与凝聚.然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机制在具体运行中仍面临着主体协同的互动机制尚不清晰、形式协同的空间较窄、资源协同供给不足、要素间协同重视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基于问题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路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机制

    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路径探索

    于成文王鹂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现有评价体系存在评价指标的系统性有待提升、评价结果的应用性亟待加强、育人队伍的协同性有待完善、信息平台的智能性亟须优化等问题,应通过科学设计方案,规范评价制度;打通应用场景,增强评价普适性;强化队伍建设,形成育人合力;搭建智慧平台,优化运行方式等改进相关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相融互促:文化交流视角下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创新研究

    丁莉婷林泽玮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活动是面向广大公众举办的、具有较高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官方或半官方活动.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大型活动在文化交流、创新与传播方面的功能愈发凸显.志愿者作为大型活动中数量众多、与各方来客进行深度接触互动的群体,既是文化实践的主体,也深受文化影响.如何推动文化与志愿服务更好相融互促,是新时代文化工作新要求,也是志愿服务新发展所提出的新命题.聚焦文化视域下的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创新,结合场域理论与跨文化交流理论,从以文化自信提升志愿者积极性强化团队建设、以开放包容加强中外文明交融强化形象建设、以守正创新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强化价值建设等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文化交流

    新时代研究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张欣颖张云鹏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标志,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主渠道.当前研究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培养体制不健全、工作力量协同不够、方式创新不足、研究生自身重视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研究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系、方式以及教师、研究生个体发展路径,满足国家民族对人才培养的时代需要.

    研究生发展核心素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