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教育(普教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教育(普教版)
北京教育(普教版)

孙贺新

月刊

1000-7997

bjjybjb@public.bta.net.cn

010-83552103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18号北京教育杂志社

北京教育(普教版)/Journal Beijing Education
查看更多>>是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融理论性、指导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教育综合类刊物,是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刊物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覆盖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北京市几乎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有订阅。刊物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说高教

    赵新亮纪效珲
    4-5页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审视与教育家精神培育

    张继明冯晓潇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以提高教师质量和高校绩效产出为导向的教师管理机制不断强化淘汰性竞争,其背后隐含着遮蔽教师精神素养、阻碍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可能。对于"非升即走"及"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应立足教师的专业与职业特质进行理性的审视。对于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培育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提升教师发展能力及整体师资质量的方向与根本。为此,要重塑教师发展与队伍建设的质量标准,构建符合"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培训体系,实施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本的服务型治理。

    高校教师师资建设非升即走动态调整教育家精神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大学教师终身成长

    陈斌杨德睿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擘画了当代中国优秀大学教师群体的思想肖像和精神风貌,为大学教师职业发展和终身成长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为准则。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和提高大学教师整体水平的时代诉求和必然之举。大学教师应心怀"国之大者",锚定理想信念追求;心系"知行合一",践行立德树人根本;心存"以文化人",根植学以成人宏愿。

    教育家精神大学教师成长立德树人

    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杜彬恒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进入新时代,要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把握其内涵逻辑、实践要求和发展路径。新征程上,高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要把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环节、全过程,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第一标准、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完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水平、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增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教育家精神内涵逻辑实践要求发展路径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教师认知升级的四大维度

    周付安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升级认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枷锁下不可能产生新质生产力。课堂是教学创新的主战场,也是落实新质生产力指导作用的主阵地,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有意识的创新变革。教师要从四个维度完成认知升级:维度一,课程内容从封闭到开放,加大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学术前沿的内容比例,积极回应新质生产力对于行业和社会的关切;维度二,驱动问题从良构到劣构,以真实问题、行业产业命题、社会问题带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劣构问题驱动系统思考、创新思维、效能闭环形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能力基础;维度三,引导学习从解释导向到处方导向,以整合知识、提出问题、养成批判性思维,满足新质生产力对于人才的要求;维度四,对新技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重视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化转型等技术的应用价值,有意识地把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技术在课堂中加以浸润。

    新质生产力认知升级教师

    高校教师实践教育强国建设的几种应然心态

    段从宇陶昌学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系统的教师群体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实践主体,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所秉持的心态会在极大程度上左右和影响教育强国建设效能。对标现实的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和建成后的教育强国事项,高校教师应明确确立四个维度的应然心态:一是态度维上,主动担责的"主人翁"心态;二是行动维上,时不我待的"践行者"心态;三是认知维上,谋划未来的"开拓者"心态;四是意识维上,稳健自信的"领跑者"心态。

    教育强国高校教师心态

    高校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底层逻辑阐释

    后慧宏田国秀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科建设支撑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社会职能履行,然而高校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底层逻辑亟须阐明。从高校学科建设来看,教师既参与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性要素建设,也参与着研究方向、学术团队、学术平台等结构性要素建设。据此,可将高校学科建设分为知识形态、组织形态和活动形态的学科建设,其中高校教师作为新知创造者参与学科知识形态建设是内在逻辑;作为组织构成要素参与学科组织形态建设是形式逻辑;作为社会践行者参与学科活动形态建设是治术逻辑。

    高校教师学科建设学科形态知识生产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高质量培训体系构建探究

    刘亚蕾景安磊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高质量培训体系,切实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在纵向结构上应覆盖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为教师职业发展各阶段提供有力支撑,在横向内容上应涵盖课程思政能力、教学理论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学术能力、专业素养能力、教学信息化能力等多个维度。在此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建立教师职业发展配套制度;强化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健全教学能力培训组织体系;持续更新教师发展培训理念,引入高水平优质教师培训项目。

    高质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公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演进、困境与突破

    王绽蕊师璇李欣童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办高校先后实施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业绩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但改革的身份逻辑悖论和评价之困影响了改革效果,限制了绩效工资制度的激励功能。要突破改革困境,一方面,要超越将身份与绩效对立起来的传统改革思路;另一方面,要改革当前以量化考核为主的绩效评价方式,在教师与评价者之间建立平等伙伴关系,还要构建基于契约的绩效工资制度。

    公办高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身份逻辑评价契约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探究

    曹哲洪淑均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教师的素养水平直接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发挥政治导向、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的作用。尽管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在新时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依然在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科研素养和创新素养方面存在不足。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事业,需要发挥各方面作用。只有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着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才具有现实可能性。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