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顾明远

月刊

1003-7667

bjb@263.net.cn;bjb@bnu.edu.cn

010-58808310

100875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比较教育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刊适合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决策和管理者,各级各类教师,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关心教育的各届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球教育发展的三点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第八届世界比较教育论坛暨教育变革与人类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视频主旨演讲

    滕珺张曦煜
    3-5页

    纪念《比较教育研究》创刊60周年 我与《比较教育研究》的故事征文启事

    5页

    在"中断"中寻找前行的力量——美国大学"间隔年"现象的诠释与反思

    孙元涛祖宇轩
    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隔年"是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延迟进入大学的一种选择,起源于欧洲并日益盛行成为一种国际化现象.在美国,"间隔年"历史短暂但发展迅速,形成独具特色的模式,呈现出精英大学新生参与率高、各类组织与咨询机构蓬勃发展、目的地全球化和参与者多元化等显著特征.美国大学积极支持"间隔年",部分大学设置校本化项目,为学生提供经济援助、生涯规划指导、安全保障和朋辈支持.虽然"间隔年"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但其在美国的扩散与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让青年学生在短暂"中断"中积蓄前行力量,实现"遇见世界、读懂自我"的目的,是未来"间隔年"从零散尝试转向主动策划并赢得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共鸣的关键.

    间隔年高等教育青年学生延迟入学

    高等教育何以应对人口危机:日本与韩国的破局之策

    张峰铭洪成文
    17-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与韩国是东亚乃至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人口问题深刻地影响两国社会的各方面,其中就包括高等教育.从历史角度来看,日韩两国人口变迁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发展至今,少子化与老龄化的双向夹逼给两国高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等教育供应市场过饱和,银龄人口终身教育问题难以保障,高等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失配以及高校教师大规模老龄化.为此,日本与韩国在高教领域采取系统性的政策干预手段:科学调控高等教育规模,强化教育质量保障;广泛开辟创新学习空间,促进终身教育发展;着力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削减高等教育开支;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盘活海外人力资源.

    日本韩国高等教育人口危机

    俄乌冲突局势下乌克兰高等教育的创伤与重建

    张琪仁王霞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全球公共教育支出最高的国家之一,乌克兰高等教育却饱受学术系统腐败、学术声望低迷、社会服务脱节、学生流失严重、自主管理权受限等内生问题的侵蚀.俄乌战争的爆发与持续,致使旧疾满满的乌克兰高等教育迅速崩塌.内忧外患之际,乌克兰于2022年7月宣布启动战时重建计划,高等教育系统的恢复首当其冲.乌克兰政府通过颁布明确具体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与战略、召唤流失的人才回国、优化高等教育网络、扩大财务自主权、降低高等教育入学要求、加强国际合作等,旨在以学术重建促进社会秩序的恢复.多措并举之下,乌克兰高等教育系统的重建行动仍困难重重.

    俄乌冲突乌克兰高等教育学术重建国际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国际科学教育的博弈困境与战略路径——批判地缘政治学的视角

    阚维孙友鹏
    37-4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科学教育是推动科学理念创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性支撑.以批判地缘政治学为理论基础,结合 2016 年和 2024 年美国科学教学研究会大会的相关数据,研究分析地缘政治给国际科学教育带来的潜在影响,发现地缘政治背景下形成了狭隘的国际科学教育"领土化"倾向、隔阂的"地缘想象"和顽固的"地理惰性"等观念,从而导致国际科学教育在跨国交流合作、多边利益共赢、区域优势引领和持续循环发展等方面面临博弈困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科学教育共同体,促进中国基础教育经验的国际传播,可通过超越"国家中心"主义、丰富"地缘想象"视野、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平台机制和发挥"地理流动"优势等四条战略路径.

    国际科学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批判地缘政治学

    中国实习生国际组织胜任力实证分析

    田京阚阅张宁张弛...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采用混合研究法,分析国际组织中国实习生的胜任力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实习生具有优异的持续学习能力和正直品格;专业精神、团队合作、技术意识和责任心较强;建立信任、尊重多样性、组织规划、客户导向和远见能力一般;决策力、创造力、沟通交流和领导力薄弱.国际组织胜任力的差异性分析表明,中国实习生的国际组织胜任力在是否有境外学习经历、是否掌握第二外语以及有实习经历的国际组织数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培养中国实习生的国际组织胜任力可加强对实习生的选拔和培养力度,立足其优势能力全面提升国际组织胜任力,建立国际组织实习与工作的"旋转岗"机制.

    国际组织中国实习生胜任力全球治理

    打破女性参与STEM的桎梏:世界银行的理念与应对

    闫温乐卢鑫琦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STEM已被国际社会视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女性参与STEM教育和就业依然存在阻碍因素,比如社会的刻板职业印象、女性自我效能的缺失、学校STEM教师的短缺、教科书中的显性性别偏见、利于男性的就业市场结构倾斜等.世界银行一直将性别平等作为其教育援助的战略优先事项之一.在核心理念上,世界银行从对性别问题的宽泛关注逐渐聚焦到支持女性参与STEM教育和就业;在实践应对上,世界银行利用榜样示范的方式帮助女性树立参与STEM的信心,搭建一体化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女性提供STEM技术援助,提供技能培训以提高女性STEM就业能力,为女性创建更具包容性的STEM行业工作环境.从理念到应对,世界银行逐一打破女性参与STEM教育和就业的桎梏,对加快实现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

    女性STEM教育性别平等世界银行

    回归平衡:欧美国家学校课间安全治理研究

    杜岩岩王中琳
    70-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多国中小学面临"安全至上"理念主导下的课间过度治理挑战.在儿童发展观的转变、新风险意识的驱动以及多元主体共治的合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欧美国家学校课间安全治理逐渐回归平衡.基于儿童自主游戏中的风险容忍模型,分析欧美国家学校课间安全治理策略,包括从时间、空间与行为维度,减少限制性学校规则;空间环境融入冒险元素,提升课间活动强度;实施同伴支持计划,保障课间社交安全;为教师减责赋能,以实施友好型积极监管.欧美国家学校课间安全治理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哲学观,全面关注政策制度中的关键要素,并建成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格局,从而实现基础教育安全系统的重构.

    课间安全欧美国家中小学安全治理

    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执行规范、保障机制及特征分析

    赵厚勰赵雪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形成一整套执行规范,通常包括教育惩戒的执行主体与措施、执行时长、执行程序、责任配置以及执行期间的支援和预防五个方面.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的保障机制包括设立防范体罚机制、完善申诉机制以及构建心理咨询体系三个方面.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的特征有:在惩戒目的上强调将学生发展置于首位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谋求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统一,在参与主体上结合多方力量,在惩戒方式上允许适度使用有形力手段,在适用限度上不断细化惩戒与体罚的边界,在实施标准上给予教师自由裁量权.

    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