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比较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顾明远

月刊

1003-7667

bjb@263.net.cn;bjb@bnu.edu.cn

010-58808310

100875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比较教育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向教育工作者介绍各国教育情况,对外国教育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外教育比较和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本刊适合于广大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决策和管理者,各级各类教师,大专院校学生和广大关心教育的各届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海中文教育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路径选择

    卢星星吴应辉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中海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是国际中文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新任务.在海合会国家中,阿联酋和沙特分别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孔子学院分布密度较高但国别差异大,为推动当地中文教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华文教育基础薄弱,阿联酋开启设立中国学校的华文教育新模式.中海高级别合作机制、务实合作关系、友好人文交流为中文教育合作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着中文教育处于弱势地位、中文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中文教育区域一体化程度低等现实困境.未来,中海当以"双驱动""双纽带"为重要途径,通过进一步加强政府间交流,采取"支点辐射"的区域发展策略,加大国际中文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推动"职业+中文"教育新范式等路径深化中文教育合作.

    国际中文教育海合会国家语言文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

    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发展研究——基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视角

    石琳董洪杰姚成雨
    13-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澜湄合作国家交流日益加强.当前面向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化、数字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以数字化赋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的政策环境与具体实践,探讨各成员国的政策选择与经验模式.为实现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后须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引擎,搭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平台;以国别化市场需求为引领,创建中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共建"政—企—行—校"多方合作新模式;以多元化专业协作为支撑,构建产教结合与"双师"培养新格局,为推进"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谋局拓远.

    "一带一路"倡议澜湄合作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

    哈萨克斯坦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文本分析

    阿衣布恩·别尔力克王正青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萨克斯坦自 1991 年独立 30 多年来,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教育发展战略计划,致力于实现独具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借助麦克唐纳尔和艾尔莫尔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分析,发现哈萨克斯坦利用命令性工具、激励性工具、能力建设工具、系统变革工具和劝告性工具,不断优化教育发展战略目标,调整教育布局,创新政策工具的使用策略,致力于建立哈萨克斯坦的现代教育制度,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哈萨克斯坦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实施遵循"输入-转化-输出"逻辑,并呈现出从命令性工具与能力建设工具引领到命令性工具与激励性工具组合、再到多种政策工具协同创新等特征.哈萨克斯坦是后苏联教育空间中的区域性大国,在破解矛盾与促进发展的统一中逐渐实现建设智慧型国家的发展愿景.

    哈萨克斯坦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战略政策工具

    哈萨克斯坦教师教育研究

    阿依提拉·阿布都热依木沈雨欣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哈萨克斯坦为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了连续教师教育体系,包括大学前教师职业指导、中等后师范教育、高等及大学后师范专业教育,以及教师技能提升和教师再培训五个层次.但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哈萨克斯坦教师薪资水平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吸引力弱,教师教育现代化程度有待加深.这些问题是制约哈萨克斯坦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瓶颈难题.目前,哈萨克斯坦以连续教师教育体系为依托,保障全国教育发展所需的师资供给;以立法先行为原则,提高教师地位;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更新职称评定标准,加快实现师资培养良性循环.

    哈萨克斯坦教师教育连续教师教育体系

    面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矛盾的出路:泰戈尔式的国际教育回答

    杨启光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思想家、哲学家及诗人泰戈尔在人类面临东西方文明分裂与世界民族主义带来的危害面前,倡导通过国际教育重建人类共同道德勇气,促进世界和平与多元文化理解.泰戈尔将"整个世界相会在一个鸟巢中"作为其创办维什瓦·婆罗蒂国际大学的座右铭,鲜明地诠释了他建立在印度必要的民族主义之上的"有根的世界主义"国际教育思想.泰戈尔努力促成东西方文化连接并相遇,以形成一个"伟大的人类联盟",赋予国际教育融合地方与全球多元文化关系的重要使命,使之作为平衡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矛盾的出路.在当代全球化时代,体味泰戈尔捍卫全球不同文明与文化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坚定信心,将使我们更加重视国际教育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警惕并理性看待民族主义的卷土重来,积极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泰戈尔有根的世界主义国际教育全球化

    弥合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问题鸿沟——重审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之关系

    俞凌云
    55-6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与选择具有全球化时代张力的研究问题是推进比较教育学科现代化与科学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比较教育研究成果中,由于缺乏对本土意识与国际视野关系的多维审思,问题感的匮乏和问题情景的脱嵌已成为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现实困境.为了建构与完善问题识别的逻辑框架,比较教育研究者须基于本土与国际的对话、超越以及融合不同立场,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问题的双重历史化以及行动空间的建构出发,确立研究的多元问题化路径.在问题识别的基础上,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还须转换研究策略,借助问题式的比较教育研究实现全球教育的理解与对话,并通过沟通式的比较教育研究保持对研究问题的长期追索,以此发挥知识生产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比较教育研究本土意识国际视野问题化路径

    数字时代如何建构知识生产创新生态系统——基于美国一流高校的案例考察

    蒋贵友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智能以人机协同、跨界合作与共创分享为技术优势,变革与重塑传统大学实验室的知识创新体系与组织运行路径.比较美国一流大学不同学科领域的数字智能实验室发现,数字技术能够驱动五重螺旋创新主体集聚,实现多元知识生产主体的智慧联动与开放合作,推动知识创新网络的数字交互与联结互通,进而形成数字化的知识生产创新生态系统.这一数字创新空间具备自生长与自组织、模块化与分层化、协同性与并行式、收敛性与可扩展性的运行特征,共同维系知识生产创新的可持续化.因此,数字时代的大学可以从"环境—主体—网络—系统"四个维度建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大学知识生产数字协作、资源集聚与生态赋能,从而加速"社会代谢转型".

    数字技术知识生产创新生态系统数字生态系统

    日本依托一流大学创建世界前沿科学中心实践研究——基于"世界顶级国际研究中心项目"分析

    吴海江楼世洲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强化科技创新前瞻布局,突破国际科研竞争式微困境,2007 年,日本政府启动"世界顶级国际研究中心项目",旨在依托一流大学创建世界前沿科学中心.在顶层设计上,日本擘画研究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建立项目四重评估机制,制定项目"管办评分离"组织架构.在底层逻辑上,研究中心构建矩阵式管理体制,健全面向国际的人才"引聘育留"制度体系,依托优势学科交叉催生新兴交叉科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学研协作机制.日本创建世界前沿科学中心呈现出四大特征:瞄准国际前沿交叉科学领域,强调优势特色与需求牵引相结合;秉持质量优先,全程质量管理内嵌"戴明环式"质量把控;形成强矩阵式治理架构,凸显组织性和协同性;关注科研社会影响,重视拓展科研成果外溢性.

    日本前沿科学中心世界顶级国际研究中心项目新兴交叉科学

    麻省理工学院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及其育人实践

    王嵩迪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跨学科学术组织越来越多地在研究型大学中生发出来,改变传统学科组织间封闭隔离的状态,成为高校开展跨学科科研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学科学术组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获得蓬勃发展,而后成为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和工程教育转型的关键.基于类型丰富的跨学科学术组织,麻省理工学院构建起与传统学院间相协同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模式,有效整合多学科教育资源,突破高校人才培养的学科化困境.这对麻省理工学院确立和保持在世界研究型大学中的顶尖学术地位、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跨学科学术组织博士生培养麻省理工学院

    包容性终身学习内涵、意义与实践策略——基于《巴厘宣言:拥抱包容——全民终身学习路线图》解析

    李文淑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气候、人口变化及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包容性终身学习的价值进一步彰显.为此,2023年7月3日至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协同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巴厘岛召开"如何实现终身学习包容性"的主题会议,发布《巴厘宣言:拥抱包容——全民终身学习路线图》,旨在将教育转型峰会和《马拉喀什行动框架》概述的包容性终身学习愿景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略.该宣言呼吁从包容性学习环境、包容性社会结构、包容性终身教育政策和包容性学习方式四个维度构建包容性终身学习生态系统,完善融通且贯穿终身的包容性技能培育机制,建立协调一致且负责任的治理机制,健全监测、问责及公共投资.

    包容性终身学习巴厘宣言技能培育数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