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田亚平

双月刊

1006-1703

bjmy@china-isotope.com

010-68525141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二区甲1号305室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Journal Labeled Immunoassays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同位素公司主办的医学刊物,按照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兼顾的原则,集中刊登国内标记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其他非同住素标记免疫分析、免疫荧光分析等)领域内的理论、应用及技术创新和改进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与MRI在胸椎占位的诊断价值

    赵国梅王伟张宁傅岩...
    1038-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诊断胸椎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住院的47例胸椎占位患者的临床数据.入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前均行胸椎CT及胸椎MRI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MRI对胸椎占位的诊断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1)47例胸椎占位的患者中,共22例确诊胸椎结核,16例确诊胸椎肿瘤,9例为胸椎炎性病变.(2)CT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1.82%、96.00%、89.36%.MRI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100%、96.00%、97.87%.在胸椎结核诊断中,CT和MRI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胸椎结核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T(P<0.05).(3)CT诊断胸椎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7.50%、96.77%、93.62%.MRI诊断胸椎肿瘤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96.77%、95.74%.在胸椎肿瘤诊断中,CT和MRI在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在诊断胸椎占位方面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较好地诊断胸椎结核及胸椎肿瘤.MRI在诊断胸椎结核方面的灵敏度更高.

    CTMRI胸椎结核胸椎肿瘤

    温阳扶正方联合PD-1免疫治疗影响阳虚型肝癌微环境的临床研究

    曹晨刘志勇张翔陈康海...
    1042-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温阳扶正方联合PD-1免疫治疗影响阳虚型肝癌微环境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的阳虚型原发性肝癌行PD-1免疫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予PD-1免疫治疗)和中药组(予PD-1免疫治疗联合用温阳扶正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中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主症评分、行为能力状况、免疫功能指标及血清中标志物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症右胁胀痛、畏寒、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或淡暗、苔白腻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主症右胁胀痛、畏寒、乏力、纳差、便溏、舌质淡或淡暗、苔白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Karnofsky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D4+T细胞、CD4+/CD8+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CD4+T细胞、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的bFGF、VEGF、TGF-β1、AF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治疗后bFGF、VEGF、TGF-β1、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阳扶正方联合PD-1免疫治疗阳虚型肝癌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标志物的释放,具有良好的参考、推广及借鉴价值.

    阳虚型肝癌温阳扶正方PD-1免疫治疗肿瘤标志物

    IL-1β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黄腾鹿红马珺赵迪...
    1049-1053,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IL-1β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8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中IL-1β的水平及CD4+T/CD8+T细胞比值;收集8例PD-1免疫治疗前后食管癌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1β的水平;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IL-1β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关键调控基因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中IL-1β的水平和CD4+T/CD8+T细胞比值呈负相关(P=0.047);血清中IL-1β的水平在PD-1单抗免疫治疗后显著下降(P=0.038);食管癌组织中IL-1β的表达与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P=0.00241),与中性粒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0.00324);食管癌组织中IL-1β表达与B2M(P=0.0128)和PD-L1(P=0.00174)的表达呈正相关,与TNFRSF13C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94).结论 IL-1β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呈负相关,其机制与抑制免疫细胞浸润有关.

    IL-1β食管癌细胞免疫免疫细胞浸润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刘莉吴才田朱珲
    1054-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8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诊的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另选取95例诊断为甲状腺良性结节且具备彩超检查结果的同期病历作为对照.收集并整理所有受试者术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LR检查资料,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及PLR水平,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PLR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单发结节、结节最大径≤1cm及存在钙化灶的所占比例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P<0.05).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PLR以及二者联合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79、0.640和0.723.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PLR水平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及PLR单一及联合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4.21%、82.10%、86.32%,特异性分别为71.58%、73.68%、74.74%,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810、0.881,且Delong检验表明二者联合诊断性能显著优于单一诊断方法(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PLR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的效能表现良好.

    分化型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

    APEX1和OGG1基因多态性与人结直肠癌的DNA损伤反应的相关性

    陈翼霖曹辉彩贺世畅高艳...
    1060-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APEX1和OGG1基因多态性与人结直肠癌的DNA损伤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和肿瘤科住院治疗的2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结直肠癌症患者都进行了病理确认.招募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3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人员.每位受试者均获得知情同意.从病理档案室和问卷调查中获得病例、志愿者的临床信息.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预测对照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所有结直肠癌病例和对照组参与者的基因型分布和优势比.通过在逻辑回归模型中分析多态性与吸烟混杂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特定组合的调整后的OR值,对具有一个以上变异等位基因的个体进行结直肠癌风险分析.结果 病例与对照组之间在年龄、性别分布、吸烟状况和癌症家族史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群中的所有基因型频率与Hardy-Weinberg下预测的一致(P>0.05).XRCC1 399Gln/Gln个体和Arg/Gln基因型患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Arg/Arg基因型野生型患者.OGG1326Cys和APE1 148Glu的变异等位基因显示出有害作用,OR分别为1.23和1.66.对于APE1-141G/G变异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获得了略微降低的OR(OR=0.58,95%CI 1.73~2.14,P=0.08),表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会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OGG1 Ser326Cys和APE1 Asp148Glu的基因型或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PE1-141T/G多态性,使用纯合子TT基因型作为参考组,观察到对GG基因型的当前吸烟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OR=0.39,95%CI 0.16~0.88;P=0.04),但在非吸烟者中没有发现这种保护作用.XRCC1 399Arg/Gln表现出有害效应,OR=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 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OGG1和APE1)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关系,多个基因变异显著增加结直肠癌癌的风险,但APE1-141G/G可能降低当前吸烟者结直肠癌的风险.

    APEX1OGG1XRCC1基因多态性结直肠癌

    食管癌组织中FOXM1和RNF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贾亚松彭小乐姚文杰葛广林...
    1068-1073,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叉头盒蛋白M1(FOXM1)和环指蛋白2(RNF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术中切除的食管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另选取45例食管癌患者并收集术中切除的食管癌组织标本作为验证组.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FOXM1和RNF2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相关性及其与患者预后状态的关系,并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FOXM1和RNF2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FOXM1和RNF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25,P<0.05);FOXM1高表达组及RNF2高表达组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为深层的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FOXM1低表达组及RNF2低表达组(P<0.05);癌组织中呈现出FOXM1低表达及RNF2低表达的食管癌患者其3年生存率(47.45%、48.33%)明显高于FOXM1高表达和RNF2高表达者(27.87%、26.67%)(x2=4.302、6.009,P=0.038、0.014);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FOXM1及RNF2是食管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验证组中,FOXM1高表达组和RNF2高表达组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浸润深度为深层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高于FOXM1低表达组和RNF2低表达组(P<0.05),而3年生存率则分别低于FOXM1低表达组和RNF2低表达组(P<0.05).结论 FOXM1和RNF2在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生存率有关.

    食管癌叉头盒蛋白M1环指蛋白2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BNP和WBC等多指标检测对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陈彤岩史一君姜文灿王冬至...
    1074-1077,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和血液白细胞计数(WBC)等多项实验室常规检查对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住院患者急性脑梗死(1083例)和脑出血(1136例)的9项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探究其在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的BNP、WBC、凝血酶时间(TT)、血清葡萄糖(GLU)、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并进行联合诊断模型的构建,其诊断AUC=0.734,灵敏度为 66.9%,特异性为 68.9%,诊断模型为:Y=-0.002 × BNP+0.203 × WBC-0.032 × TT-0.030 × GLU+0.012 × AST+0.004× CREA-1.419.结论 联合BNP与WBC等多指标可有效地对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进行鉴别诊断.

    脑卒中急性脑梗死脑出血BNPWBC

    苹果过敏原组分蛋白致敏的致敏特征及护理干预研究

    王海燕兰天飞郭淼颖明文华...
    1078-1083,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我国苹果过敏的致敏情况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拟分析苹果过敏原的组分蛋白的致敏情况,并对苹果过敏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40例可疑苹果过敏受试者纳入研究,分为苹果耐受组(n=19)和过敏组(n=21).所有受试者均接受ImmunoCAP过敏原sIgE检测,评估苹果及其主要致敏蛋白组分(Mal d 1和Mal d 3),以及Bet v 2的sIgE水平.分析不同组分在苹果过敏组和耐受组的差异,并对苹果过敏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苹果sIgE阳性率为70%,Mal d 1的阳性率为85%,Mal d 3为20%,Bet v 2的阳性率为35.0%.97.5%的患者至少1种苹果过敏原组分阳性.60%的患者仅对1种苹果过敏原组分过敏,35%对2种组分过敏,2.5%的患者对所有3种组分均过敏.其中50%对Mal d 1单一过敏,而10%对Bet v2单一过敏.Mal d 3与苹果过敏原sIgE呈正相关(r=0.944,P<0.001).与耐受组相比,苹果过敏组中Mal d 1的sIgE水平显著升高(P<0.001),Bet v2 sIgE水平显著降低(P=0.036).ROC分析显示,Mal d 1 sIgE水平在诊断苹果过敏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2,95%CI 0.789~1.000,P<0.001,cut-off 值为 1.61kUA/L(灵敏度为 93.8%,特异性为75.0%).对苹果过敏组21例患者进行充分护理教育后,患者病情知晓率达100%,必要忌口联合对症治疗后症状控制率达到90.4%(19/21),目前所有患者在长期随访中.结论 Mald1是苹果过敏的主要组分,是诊断苹果过敏的最佳指标,苹果、Mald 3和Bet v 2的sIgE对诊断苹果过敏的价值并不显著.对苹果过敏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食物过敏苹果过敏过敏原组分Mald1Mald3护理干预

    2023年北京某医院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

    孙海青刘辉娄金丽刘宁...
    1084-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3年我院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血清学指标变化,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的483例呼吸道病原体IgM阳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甲型流感病毒(INFA)、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柯萨奇病毒(COX)、嗜肺军团菌(LP)、乙型流感病毒(INFB)9种病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抗体.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患者的血清呼吸道病原体IgM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病原体感染者间的血清学指标.结果 (1)48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单一病原体IgM阳性者占比为39.3%(190/483),>2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比为60.7%(293/483).单一病原体IgM阳性患者中,位居前3位的依次为INFB(39.5%,75/190)、INFA(24.2%,46/190)及MP(20%,38/190);混合病原体IgM阳性患者中,以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为主,占比为61.7%(181/293),其中以病原体INFA+INFB为主,占比43.3%(127/293),其次为MP+INFA+INFB,占比17.4%(51/293).(2)女性患者血清MP、ADV IgM阳性率高于男性,INFB IgM阳性率低于男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18、19~45、46~59、>60岁4个年龄段患者血清MP、COX病原体IgM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0~18岁MP、COX阳性率分别高于19~45、46~59、>60岁(P均<0.05),19~45岁MP阳性率高于46~59、>60岁(P均<0.05).(4)春、夏、秋、冬4个季节血清MP、INFA 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季MP阳性率高于秋季(P<0.05),冬季阳性率分明高于夏季、秋季(P均<0.05);INFA阳性率冬季高于夏季(P<0.05).(5)将483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MP IgM阳性组、病毒IgM阳性组、混合感染组,3组间eGFR、EOS、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混合感染组中EOS高于MP IgM阳性组(P<0.05),eGFR、PLT高于病毒IgM阳性组(P均<0.05),肝功能指标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3年全年以MP、INFA、INFB病原体感染为主,且混合感染多见;女性及年龄小的人群更易感染MP;春季和冬季更易发生MP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更易发生于冬季;混合感染可能更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流行病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风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刘淑静郑光辉李方强刘紫薇...
    1091-1096,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相关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并探讨CoN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的风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279例脑脊液培养CoNS阳性的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患者,占神经外科手术后所有细菌感染患者的9.5%(279/2950).其中146例患者被诊断为脑膜炎,133例患者被确诊为污染.CoNS相关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患者中最常见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51.37%,75/146)、人葡萄球菌(20.55%,30/146)和溶血葡萄球菌(17.81%,26/146).药敏试验表明,CoNS对青霉素G、红霉素和苯唑西林的耐药性分别为85.7%、79.6%和74.8%,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100%.单因素分析显示,开颅手术、恶性肿瘤、手术时长、脑室外引流和手术切口类型在CoNS相关术后脑膜炎组与污染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95%置信区间1.551~5.314,P=0.001)和脑室外引流(95%置信区间1.582~5.030,P<0.001)是CoNS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NS相关神经外科术后脑膜炎与开颅手术、手术时长、手术伤口类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和脑室外引流是它的独立危险因素.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神经外科手术后脑膜炎污染表皮葡萄球菌脑室外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