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

吴护林

半月刊

1001-3563

wjqk@vip.163.com

023-68792836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包装工程/Journal Packaging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 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刊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1980年更名为《包装工程》,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包装工程》杂志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包装、印刷技术领域权威性主导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杂志长期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是全国包装杂志唯一连续四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用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代表着中国包装科技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包装科技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杂志拥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主编为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所长吴护林研究员,编委会由国内外51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刘人怀、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朱位秋,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主席Kees Sonneveld,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Paul Singh教授等5位外籍编委。同时,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动态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杂志还拥有100多位全国知名包装工程各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包含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专论、装潢与艺术、工业设计、论坛以及信息与资讯等栏目。专论部分着重报道包装及印刷领域学术理论探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以及设计新潮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信息版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科技动态、科研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等内容。报道内容涵盖了与包装、印刷行业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自动化、物流、设计艺术和管理等等专业方向,年载文量近800篇。近年来,涉及包装科技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大多在《包装工程》上刊发论文。除开报道科技信息外,杂志还积极参与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建设,努力促进学术交流,现在已成为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园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唯一的学术组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杂志编辑部,杂志的执行主编担任专委会秘书长。多年来,杂志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包装学术技术研讨会议。其中,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包装工程》杂志长期承办已有20多年历史,每2年一届,代表国内包装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包装学术会议”。《包装工程》杂志30多年来忠实地报道中国包装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深受我国包装行业的重视与关注。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翔实,是包装、印刷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设计、教育、信息、经营管理和制造生产等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性纳米纤维素/玉米醇溶蛋白可食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赵恩靓贾文倩王一宁钱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赋予纳米纤维素抗菌性,提高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丝(TOCNF)为原料,利用没食子酸(GA)对TOCNF进行改性,获得改性后的纤维素纳米纤丝(GA-TOCNF),并将其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共混制备可食性薄膜,探究GA-TOCNF和Zein不同比例对所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当GA-TOCNF与Zein溶液的体积比为1∶2时,制备的没食子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GA-TOCNF/Zein)的拉伸强度为9.04 Mp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5 mm和13.1 mm.与不添加GA-TOCNF的薄膜相比,GA-TOCNF/Zein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89倍.结论 综合评价圣女果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感官评价等指标可得,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对圣女果的涂膜保藏效果优于不涂膜对照组的保藏效果.

    纳米纤维素玉米醇溶蛋白酯化反应可食性膜涂膜保鲜

    1-MCP复合GA3处理对乌龙头贮藏品质的影响

    陈柏颉敏华吴小华王学喜...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探究不同保鲜剂对乌龙头贮藏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保鲜剂,为乌龙头贮藏保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长白"乌龙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含量为3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12 h、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赤霉素(GA3)溶液浸泡3 min和含量为3μL/L的1-MCP熏蒸12 h后于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GA3溶液中浸泡3 min,浸泡后晾干,于0℃下贮藏,每隔4 d测定乌龙头的感官品质、腐烂指数、呼吸速率、质量损失率、叶绿素含量、色度值、粗纤维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结果 对照处理于0℃下贮藏期仅为12 d,贮藏后期出现感官品质下降、叶绿素流失、PPO和POD活性增高、异味严重的现象,失去商品性.贮藏期间,各保鲜剂处理能显著延缓采后"长白"乌龙头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呼吸速率、腐烂指数和粗纤维含量的升高,有效保持叶绿素含量和色度a*值,抑制MDA含量的积累,同时能够抑制贮藏期间乌龙头的POD和PPO活性的上升,提升其抗氧化能力.其中,以1-MCP复合GA3处理后的保鲜效果最佳,保鲜效果优于单一保鲜剂处理.贮藏20 d时,1-MCP复合GA3处理组乌龙头的感官品质为80.2、腐烂指数为0.02、质量损失率为6.44%、叶绿素含量为3.7 mg/g、色度a*值为−5.1、MDA的含量为4.7μmol/g、POD活性为37.2 U/g、PPO活性为16.6 U/g.结论 1-MCP复合GA3处理后的保鲜效果最佳,能够抑制乌龙头腐烂,保持其营养品质,贮藏期延长了8 d.

    乌龙头1-甲基环丙烯赤霉素贮藏品质

    1-MCP结合自发气调袋对百香果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吉宁刘仁婵张妮徐锦洋...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延长百香果的贮藏期,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百香果采后保鲜的效果.方法 采用"台农1号"百香果为实验材料,经1-MCP熏蒸处理后装入膜厚为30μm的PE30袋中,于温度为(8±0.3)℃的环境下贮藏50 d.结果 贮藏到50 d时,未经任何处理的果实坏果率为45.13%,而两者结合贮藏的坏果率仅为19.18%,说明结合处理在延长果实的贮藏期方面有较好效果.此外,使用PE30包装能有效延缓百香果的质量下降和呼吸上升,并延缓果实游离氨基酸和多酚含量的下降.结论 1-MCP熏蒸处理结合PE30袋包装能有效地延长百香果的采后贮藏期,其中PE30包装起主导作用.

    百香果1-MCP自发气调袋贮藏品质

    低压静电场结合包装对采后樱桃番茄品质的影响

    曾敏王军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常温环境下低压静电场(Low Voltage Electrostatic Filed,LVEF)结合不同商业包装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探索基于LVEF处理的樱桃番茄采后常温货架期间适宜的商业包装方式.方法 待测樱桃番茄随机分为LVEF处理组、LVEF+PP组、LVEF+PET组和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在温度为(23±1)℃和相对湿度为75%的同一培养箱中储存16 d,LVEF处理在整个储存期内持续进行,定期测定樱桃番茄在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 LVEF处理能抑制质量损失率和丙二醛含量的上升,同时减缓亮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和番茄红素含量的下降.在LVEF贮藏环境下,PET包装在采后樱桃番茄的质量、硬度、色度、可溶性固形物和抗坏血酸等质量指标方面优于PP包装和未包装的樱桃番茄.结论 LVEF处理对采后樱桃番茄有一定保鲜效果,且在LVEF贮藏环境下,PET包装樱桃番茄比PP包装的保鲜效果更好.

    樱桃番茄低压静电场包装品质

    纳他霉素结合ε-聚赖氨酸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黎晓媚何雪梅李静戴涛涛...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纳他霉素与 ε-聚赖氨酸复配对火龙果贮藏品质的协同作用,为火龙果保鲜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以红肉火龙果为材料,采用3个复配浓度(纳他霉素与 ε-聚赖氨酸的复配比例为1∶1,质量浓度分别为400、800、1200 mg/L,分别记作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火龙果,于温度(25±2)℃、相对湿度(75±5)%下贮藏,对火龙果的感官指标、内容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贮藏0~12 d,与对照组相比,3个处理组的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45.50%~57.06%(P<0.05);腐烂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为16.31%~38.30%;硬度和L*的降低幅度分别为8.88%~21.02%、4.25%~6.24%;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呼吸强度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13%~11.79%、2.41%~46.76%.在贮藏10 d期间,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19.47%~33.9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09%~27.59%、1.11%~32.77%.在贮藏8 d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了11.52%~36.19%;在贮藏12 d时,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显著提高了1.73%~23.98%.结论 3种处理均可延缓火龙果质量损失率和腐烂率的上升,减缓果皮L*和硬度的下降速度,降低呼吸强度和MDA含量,提高SOD、CAT、POD、APX活性.其中,处理1(即400 mg/Lε-PL+400 mg/L Natamycin)更好地维持了火龙果的商业品质.

    火龙果纳他霉素ε-聚赖氨酸贮藏品质酶活性

    预处理及解冻方法对马铃薯冻融品质的影响

    杜慧慧李可兴刘采云李黛妍...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马铃薯冻融后的品质,为PEF预处理在蔬菜冷冻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探讨预处理方法(脉冲电场、热处理)和解冻方法(常温解冻、水里解冻、冰箱解冻)对马铃薯冷冻–解冻过程及品质的影响,分析冰晶成核温度、融化温度、汁液损失比、色泽、硬度等理化指标,并通过低场核磁共振仪分析冻融后样品不同状态下水分间的迁移情况.结果 热烫和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简称PEF)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冷冻时间、提高冰晶成核温度.PEF预处理样品在最大冰晶体形成带的滞留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样品降低了26.3%.在不同解冻方式下,PEF预处理和热烫预处理均可降低马铃薯冻融后的汁液损失.在常温下解冻,对照组、热烫组、PEF预处理组的汁液损失率分别为24.12%、17.39%、15.53%.PEF预处理和热烫预处理可减缓食品在冻融过程中的颜色和硬度的变化进程.结论 PEF预处理可以改善冻融后马铃薯的品质,可为PEF在果蔬冷冻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马铃薯脉冲电场热烫冷冻解冻

    不同温度下樱桃番茄有氧呼吸速率的测定及其应用

    尹兴黄震崔久刚冯洁...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下樱桃番茄的呼吸速率,并用模型参数进行表征.方法 有氧条件下采用密闭系统,在温度为0~30℃内测定樱桃番茄在不同时间的气体体积分数,计算O2的消耗速率和CO2的生成速率.对樱桃番茄的呼吸过程用Michaelis-Menten模型的进行数学拟合.25℃下,应用呼吸速率模型选择樱桃番茄的最佳包装材料.结果 结果表明,樱桃番茄的呼吸速率符合Michaelis-Menten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回归较好.樱桃番茄的呼吸动力学温度依赖性可以用Arrhenius方程进行表征,决定系数R2>0.99.同时应用Michaelis-Menten模型验证PE1和PE22种材料,得出PE1袋更适合作为樱桃番茄的包装材料.结论 Michaelis-Menten模型对樱桃番茄保鲜有重要意义.

    樱桃番茄有氧呼吸Michaelis-Menten模型Arrhenius方程保鲜

    基于CFD技术的预冷参数对盒装荔枝微环境温湿度的影响

    郭嘉明蒋易宏林济诚张霄丹...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外环境参数对荔枝包装盒内环境的影响,获得荔枝包装盒内外环境温度湿度规律.方法 建立盒装荔枝果实和外流场的三维模型.结合荔枝果实和包装物理特性,对预冷过程中包装荔枝果实内外环境温湿度变化进行数值分析,获得包装内流场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达到二分之一冷却时间之前,提高风速可以缩短预冷时间,并且能够加快荔枝果实的传热;在达到二分之一冷却时间之后,风速超过6 m/s后,荔枝果实温度变化不显著,相邻风速间果实温度标准差的差值较小,标准差趋于稳定;包装内相对湿度主要受荔枝果实温度的影响;预冷初始阶段选择较低环境温度,有利于加快荔枝果实与空气的传热,促进果实温度的降低,但是荔枝果实间的温度差异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增大.结论 在预冷期间,外环境参数温度和风速对包装内环境温湿度有较大的影响.

    荔枝预冷数值模拟

    纳米复合食品接触材料研究进展

    原晓喻冯静园葛贝宁张馨雨...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全面推进食品包装的功能化、智能化、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对纳米复合食品接触材料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究.方法 首先,概述纳米复合食品接触材料的多样性发展,并剖释纳米技术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机械强度、气体阻隔、抗菌保鲜、活性智能监控和生物降解等性能的影响;紧接着,深入分析实际工况下(环境温度、接触时长、食物酸碱度等)食品接触材料中纳米物质的迁移行为规律;最后,纳米材料的毒理性作为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估的重点关注因素,还探讨纳米物质对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等的潜在毒性.结论 现代纳米技术改善了柔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性能,实现纳米复合食品接触材料的多功能化,在肉类、面包、果蔬等食品包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也为食品包装工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纳米复合食品接触材料活性抗菌智能监控生物降解迁移研究

    纸质食品包装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SPME-HSGC-MS追踪检测

    薛美贵柴欣生李伟李小东...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制品(盒、袋、桶、杯等)中挥发性饱和烃矿物油(MOSH)组分的含有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以确定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各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挥发的性能以及对所包装食品(食品模拟物)的潜在危害性.方法 将样品裁切(5 mm×5 mm)后,取适量样品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进行萃取富集,然后使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特征离子碎片检索以及标准样品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同时,为确定各样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能,在时隔6个月之后,对以上样品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检测、分析.最后,根据2次检测的结果,判断市售一次性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的迁移性,以确定其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所测的16种样品中均含有挥发性MOSH组分,并且其含量随着时间而降低;同时发现,没有印刷图文或印刷图文面积极小的纸质包装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向外迁移的速度较低.结论 SPME-HSGC-MS适用于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中挥发性(半挥发性)MOSH组分的检测与分析.为降低由纸质食品包装材料及制品中挥发性MOSH组分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建议纸质包装材料或制品制作完成后,在不增加仓储压力的情况下,放置一段时间,并加大其存储空间的通风,再用于食品包装.

    纸质食品包装制品饱和烃矿物油固相微萃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