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节能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交通节能与环保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蔡凤田

双月刊

1673-6478

tseep@ccpress.com.cn

010-85285530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外馆斜街3号

交通节能与环保/Journal Energy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ransportation
查看更多>>《交通节能与环保》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办刊宗旨是:报道中国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本刊依托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凝聚交通行业著名专家、学者及科研机构,构建起传播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平台,全方位展现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港口生产、轨道交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方面的科研成果与学术发展水平,推动中国交通环境的绿色和谐发展。《交通节能与环保》以科研理论为主,兼顾政策解读、科研成果、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施工技术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示范项目、汽车工程、港航工程、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环保、轨道交通等。主要服务对象为:交通领域从事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高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船舶碳减排国外政策制度管理经验研究

    赵芳敏李芫梦李涛芮睿...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欧盟、美国、挪威和日本在船舶碳减排方面的政策框架、技术创新、绿色能源应用、国际合作和环保港口建设等方面的举措。研究发现,国外国家在法规要求、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电动船舶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等清洁能源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趋势。然而,各国仍面临技术成本、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国际标准协调等共同挑战。最后,研究提出了中国在船舶碳减排领域的启示和建议,强调了政策完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和港口环保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以推动中国航运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船舶碳减排绿色航运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内河船舶碳排放监测技术探究

    魏坤昊李涛鲁盛静吴新华...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内河船舶碳排放监测可以为船舶碳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船舶碳排放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包括排放因子监测法、台架试验法、现场人工监测法、在线监测法和远程监测法。分析了各监测技术的特点、优势及不足,探究了各监测技术在我国内河航运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船舶尾气碳污染物监测方法

    长江重庆段水样大气-水两相分配平衡实验研究

    李涛段君雅任利利田玉军...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模拟化学品泄漏后水中漂移扩散情况,通常使用数值模型,如Chemmap。Chemmap模型的设计仍存在多项不足之处。本研究通过实验测定苯、苯乙烯、萘、三氯乙烯四种单体以及苯和苯乙烯混合物在长江重庆段水样中大气-水分配平衡常数,建立了实验方法体系。结果发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在无法获得分配平衡系数或数据不可靠或理论估算值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采用实际水样的实验方法获得相应系数。

    港航工程平衡系数长江危险化学品Chemmap

    长江干线"零排放"政策下船舶防污染面临问题及对策研究

    郭锦怡吴震曹立新田红薇...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干线船舶往来频繁,常年运营船舶20万条左右,船舶在航行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水域环境产生潜在影响。为从源头上防治船舶污染,自2020年起,重庆地区率先实施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零排放"治理模式已基本覆盖长江干线。本文梳理了长江干线船舶防污染法律法规、"零排放"实施背景和现状,提出"零排放"政策下船舶污染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为下一步船舶防污染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船舶防污染零排放问题及对策长江干线

    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对策探究

    周文平王昊刘丹丹李悦红...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干线是全球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水运通道,随着长江干线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通航环境的日趋复杂,船舶事故对长江水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风险也逐渐加大。因此,有必要开展针对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对策的探究。本文对船舶污染应急监测技术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分析了我国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情况,对长江干线船舶污染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出了4条对策:未来应该着重发展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在敏感点位置做好在线监测,以实现及时预警;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加强应急监测人才队伍的培养。

    船舶污染长江干线应急监测

    长江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信息系统研究

    陈曦李涛周俊陈辉...
    28-3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大保护是国家战略,同时长江航运也是中国的运输经济命脉。长江上的运输船舶及港口码头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需要统一进行环保处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协助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联单管理电子化,为长江船舶、港口码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理单位提供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在线预约与办理服务。本文针对长江船舶水污染物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内容、总体架构、系统功能、建设成果进行归纳和研究,并对系统后期的应用提出建议。

    长江保护水污染信息系统

    河道底泥电渗脱水及重金属去除试验研究

    张旭良刘晨景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河道底泥对环境的影响,本文采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和柠檬酸的复配溶液,以及建筑废弃泥浆试验得到的最佳絮凝剂,对河道底泥进行电渗处理试验。以出水量、电流密度、含水率分布、容许承载力及试验后河道底泥的重金属含量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判电渗试验效果。结果表明,电渗脱水处理效果明显,絮凝剂可以显著提高脱水效率;在重金属去除方面,不同区域重金属的去除率不同,其中阳极重金属去除率最高。

    重金属去除电渗脱水电渗-真空预压联合废弃泥浆河道底泥

    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研究

    杨瑞李响周垣孜徐晓健...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港口地区丰富的风、光可再生资源,构建了由"源网荷储"四部分组成的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建立了状态监测与能量管理系统保证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定了包括横向多能互补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互动的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运行模式。港船多能源融合系统可以实现新能源、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港口船舶多能源融合系统源网荷储

    水翼船动力装置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伍赛特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水翼船的技术特点及我国水翼船行业的发展,以船舶动力装置为论题切入点,阐明了蒸汽机、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核动力装置及联合动力装置的技术特点,重点对柴油机及燃气轮机两类动力装置在水翼船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研究。柴油机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及技术成熟度,曾长期在水翼船动力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考虑到当前水翼船动力性及轻量化等方面的特性要求,航空改型燃气轮机目前在水翼船上有着更好的应用前景。

    水翼船燃气轮机柴油机联合动力装置内燃机汽油机核动力装置高性能船舶

    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济南中央商务区交通体系构建

    盛玉钊林本江丁灿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南中央商务区是未来集中展示济南全市改革发展成果,代表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省会形象的标志性区域,将汇聚高端业态和超高人气,成为创新、创业、创意的总部基地。为了实现片区低碳交通有序运转,商务区按照"内外衔接、运行高效、低碳易达"的发展目标,在轨道引领、公交优先、慢行优质、多种交通方式协调的绿色低碳理念下,从道路、公交、慢行、停车等四个方面构建了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同时建立了商务区的交通模型,用以预测片区路网运行效率,分析评价绿色低碳交通体系运行效果。

    绿色低碳济南中央商务区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