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吕淑珍

季刊

1009-8976

xb503@ccit.edu.cn

0431-85713876

130012

长春市红旗街2494号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2000年12月创刊。设有政治·哲学、经济与管理、历史·文化·语言、文学·艺术、高等教育等栏目。学报立足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接收具有一定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的校外稿件,欢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教师等社会各届赐稿。本刊受理打印稿及软盘,来稿一般在7500字以内,寄稿时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电话和通讯地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数智化外语教学实践

    赵凌志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外语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是应对语言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的核心要素.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策略包括增强数字化意识,创新外语教学模式;提升数字化教学胜任力,优化教学效果;构建数字化教学评估方式.数智化外语教学实践包括教学设计的数字化、教学流程的数字化、教学创新与变革的数字化,外语教师应积极提升数字素养,用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学及自身专业发展.

    高校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数字化智慧教学

    面向新兴产业数字建造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丹王文华韩风毅段羽...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基于我校BIM技术产业学院建设实践经验,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新发展,打造融合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技能培训、服务社会五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新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字建造人才,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新兴产业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数字建造

    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徐学东金鑫董晗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长春工程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协同共建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基于对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以汽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构建"产创驱动、四维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问题.

    现代产业学院智能汽车成果导向产教融合

    应用型高校建筑学专业课校企联合培养教学模式构建

    李梅马明昌马子童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复合型技术技能,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教学体系,而专业课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本项专业课教学研究采用"两院一体化"合作教学模式,建立"一站式"双赢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构建"4个参与、3个阶段、2个环节"的校企联合培养教学体系;提出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案,解决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局限的问题;形成稳定的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双主体"的课程教学团队,建立"联合导师制度",设计类和实践类课程实施"1+1"辅导,为校企联合培养深度融合课堂教学提供有效保障.

    应用型建筑学专业课校企联合培养深度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及实践

    孙巍郑路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对新文科建设内涵的分析,提出了"文化引领—艺工融合—实践赋能"的艺术设计专业新文科建设思路;基于OBE理念,构建成果导向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路径;以提升学生文化艺术素养、高阶设计能力、创新创意能力为目标,实施教学体系改革;依托东北地域装饰文化研究中心,以学用一体、协同共育为重点,构建"一室三师五层次"的多层次实践平台,切实落实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新文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艺工融合校企研协同

    双特色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水利类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

    刘江川王岩康思宇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区域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水利类方面的人才支撑,基于专业的优势与特色,考虑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的要求,以长春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改造升级为例,从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教学资源拓展建设、学习效果过程评价、实习实践能力提升等方面,探索应用型水利水电工程传统专业改造升级的途径,以期对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应用型水利类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双特色应用型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改造升级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微电网技术BOPPPS混合式教学设计

    和思铭郑文曲诺亚马莹...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通过深化"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利用新兴技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特别是针对新工科院校的需求,提出了一个集知识图谱、SPOC以及超星教育平台于一体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和多媒体技术,采取"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复习"三步骤教学模式,旨在系统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智能微电网技术》中的"光伏发电"单元为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有效实施该教学设计,为高等教育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知识图谱超星教育平台SPOC智能微电网技术

    审核评估背景下"技术—交流—思考"三层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钟菲张学敏倪虹霞
    132-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核评估体系对课程思政提出了新的要求,既体现在对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内容的严格要求上,也体现在对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思政功能的充分发挥上.基于此,提出了"技术—交流—思考"三层次的思政教学模式,并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检验了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研究表明,"技术—交流—思考"三层次融合这一创新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独立创新思维.这一模式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推动高校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发展.

    审核评估思政教学技术交流

    土建类专业实践课程群"德才并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潘亮张自国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的耦合互融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土建类建环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的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内涵,构建了"实验中学、实习中练、设计中悟、科研中创"的全过程"德才并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应用型土建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途径.

    土建类实践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长春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孙振明邓馨卉宋海峰迟唤昭...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春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遇到的问题为例,探讨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与方向.重点围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评价体系;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实验室建设,向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数量多质量高的产学研实践基地,满足学生生产实践及创新创业需求;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工程教育背景,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五个方面提供实践课程改革思路.

    资源勘查工程新工科实践教学长春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