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长春中医药大学

曲晓波

双月刊

1007-4813

jlzyybjb@126.com

0431-86172610

130117

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该院中西医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临床新成果,报道各种学术活动,以促进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各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代中国女子医学教育路径研究

    黄天骄王育林杨东方
    1063-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中国女子医学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利用学校毕业纪念册、媒体报道等一手材料,探讨多重路径之下近代各医学院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方式及教学成效.讲习社依靠名医社会影响,是国医教育向院校发展的过渡形式;男女兼招的国医学校与女子专门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融通中西的特点,而后者多以培养女科医士为目标;女子西医教育从早期的教会学校到国人自主兴办医校标志着教育风气的本土化;产科学校则注重现代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培养.女子医学教育不仅推动了中国医学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女性提供了新的社会角色和职业机会.而经费短缺、基础教育薄弱是近代中西医教育共同面临的窒碍,政策的倾斜又使中医教育的境况更加严峻,进而呈现出中医在野,西医在朝的局面.通过对女子医学教育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运动中的复杂动态,揭示其在现代化路径中的关键作用.

    女医医学教育近代史医学史性别

    象思维视角下仝小林"糖络病"核心防治策略分析

    王昭博李家伦王佳王涵...
    1070-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象思维是中医药学的核心思维方式,善用象思维是中医药自我创新的关键.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过程中,仝小林教授着眼于糖尿病"高血糖"的特征和"络脉损伤"的结局,提出将"糖络病"作为现代糖尿病概念名词,认为防治因络脉损伤引起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现代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所在.基于象思维与中医三个不同维度的联系,分析仝小林教授所提出构建的以"早期治络、全程通络"为核心防治策略的"糖络病"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为临床运用象思维工具探究中医药治疗现代疾病提供参考.

    糖尿病糖络病象思维糖尿病并发症全小林

    基于"肾虚肝逆"病机探析失眠辨治思路

    吴彬韩振蕴胡文悦牟雷...
    1075-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肾虚肝逆"的中医病理特点与失眠病因病机的相关性,归纳了从"肾虚肝逆"论治失眠的理法方药.从中医病因病机学来看,"肾虚"是失眠的重要病因,而"肝逆"是失眠发病的关键病机.从"肾虚肝逆"论治失眠,应病因病机兼顾,补肾平肝.入睡困难型宜滋阴降火、潜阳安神以促寐,睡眠维持困难型宜填精补血、清降浮热以安眠,多梦型宜补阳固肾、和风安魂以消梦.

    肾虚肝逆失眠补肾平肝

    牛蒡子治疫古今探微

    陈晶晶张文风魏岩
    1079-1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名医别录》将牛蒡列为中品,性味辛、苦、寒,能够疏风祛邪、清热解毒,治疗外感热病、温病初起等,是预防和治疗疫病的必备良药.基于古今文献学、现代药理学对牛蒡子治疗疫病进行梳理,探讨牛蒡子治疗疫病的理论依据,为临床防治疫病提供参考.

    牛蒡子疫病药理学功效应用

    天回医简《脉书·下经》中的不言脉疾病及类病思维

    王晟兴刘阳
    1083-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的第一部分中有大量不言脉的疾病,它们按照风、痹、蹷等共通症状为主要分类手段.该部分独立于言脉疾病之外,但又以经脉为隐藏参照核心,和言脉疾病一样承担着诠释"病久则变化"的功能.言脉与不言脉疾病的分类系统具有"表里"的对应关系:言脉疾病是"表"病的疾病分类系统,与镵石针艾治疗手段相匹配;不言脉疾病是"里"病的疾病分类系统,与毒药(汤液)治疗手段相匹配.同时,二者在疾病的诊疗中又都依靠色脉诊的信息,同属于脉诊系统.所谓类病思维,即是分析古人以类划分疾病的方式来判断其思维模式.《脉书·下经》中的疾病分类方式及其匹配的治疗方法源于先秦秦汉时期医学以症为纲式的辨治方式,又在辨治方法的系统化需求下孕育了辨证治疗模式的萌芽.

    天回医简《脉书·下经》不言脉表里类病思维

    国医大师王烈以"妄为证"论治儿童精神行为异常疾病经验

    林美玲丁利忠
    1087-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国医大师王烈教授以"妄为证"论治儿童精神行为异常疾病经验."妄为证"是王烈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病名,用以概括儿童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综合征.该类疾病的发生以小儿先天的生理特征为根本,加之后天因素影响.根据临床表现、病证特点,将妄为证分为三期论治,发作期清心平肝、佐以滋阴,方选妄为散加减;缓解期养心安神、益肾填精,方选安脑饮加减;稳定期补肾益脑、固本防复,方选滋肾散加减.

    妄为证儿童精神行为异常三期论治中医药疗法王烈

    石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治法经验

    赵琳石建华翟丽娜
    1091-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建华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积累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石建华认为,甲状腺结节的病机核心在于气血瘀滞,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和气血.在临床实践中,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并创新性地将中西医结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用药方面,其善于运用中药化瘀散结,同时结合西药调节内分泌,旨在全面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石建华坚持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并重的治疗原则,力求在根治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甲状腺结节中西医结合疗法石建华

    基于肝脏代谢组学探讨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

    沈子扬赵良友吴丹刘树民...
    1095-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肝脏代谢组学技术,探寻桦褐孔菌醇提物对大鼠肝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2.0g·kg-1)、中剂量组(1.0g·kg-1)、低剂量组(0.5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2周.采用超高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对各组大鼠肝脏进行代谢组学分析,辅以生化分析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动物肝脏出现中央静脉淤血、胆管增生和肝细胞肿胀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桦褐孔菌醇提物高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可降低血清中白蛋白(ALB)含量,中剂量组可升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含量,高剂量组血清中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上升.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肝脏样本中鉴定出30个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参与了 7个代谢通路调节,其中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是主要代谢途径.结论 桦褐孔菌醇提物可能通过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变化,促进炎性因子生成,引起SD大鼠出现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可为进一步研究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桦褐孔菌醇提物肝脏代谢组学肝损伤生物标志物初级胆汁酸

    黄连解毒汤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王锦钟莹周媛万艳...
    1102-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SIMD)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大鼠中随机抽取7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建立SIMD模型,分为核富集丰富转录本1(NEAT1)沉默组、空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连解毒汤组,每组7只.造模28 d时进行干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予氯沙坦钾5 mg·kg-1灌胃,NEAT1沉默组、空载组、黄连解毒汤组予12 g·kg-1黄连解毒汤灌胃.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RNA FISH法检测长链非编码RNA-核富集丰富转录本1(lncRNA-NEAT1)亚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表达,RT-PCR法检测lncRNA-NEAT1、微小核糖核酸-132-3p(miR-132-3p)、解偶联蛋白 2(UCP2)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后,黄连解毒汤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减轻,心肌细胞肿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现象较模型组明显改善.lncRNA-NEAT 1激发紫红色,在心肌细胞细胞核、细胞质中均有分布.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黄连解毒汤组、空载组、NEAT 1沉默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lncRNA-NEAT1 mRNA 相对表达量、Bax、Caspase-3、Caspase-9 表达均降低(P<0.05),NEAT1 沉默组最低;miR-132-3p、UCP2 mRNA相对表达量、Ki67表达均升高(P<0.05),NEAT1沉默组最高.结论 黄连解毒汤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是下调lncRNA-NEAT1、竞争性结合miR-132-3p后解除对UCP2抑制,促进UCP2表达后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

    脓毒症心功能障碍黄连解毒汤动物模型作用机制

    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

    刘可佳姚伟伟韩超汝宋世珅...
    1107-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比较2组疼痛消失时间、停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感(VAS)评分,血清P物质、CD3+、CD4+、CD8+水平变化;比较2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停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CD8+水平、VAS评分、血清P物质均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25.00%,15/60)(P<0.05),临床疗效总显效率(88.33%,53/60)高于对照组(65.00%,39/60)(P<0.05).结论 火针联合穴位放血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缩短各项不适症状消失时间,减轻疼痛感,改善免疫水平、血清P物质,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期带状疱疹火针穴位放血视觉模拟评分止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