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DEAL-IQ序列定量评估2型糖尿病大鼠腹腔实质脏器脂肪沉积及铁过载的应用研究

    倪艳辉张小明肖波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非对称回波最小二乘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quantitation,IDEAL-IQ)技术无创定量评估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肝脏、肾脏及胰腺的脂肪沉积与铁沉积,并研究T2DM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体质量与脂肪沉积、铁沉积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肝肾功、血脂以及病理学改变的差异.材料与方法 10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进行分组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3).实验组进行T2DM的模型建立.待实验组成模后,将两组大鼠进行IDEAL-IQ扫描,通过测定两组大鼠的肝脏、胰腺及肾脏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和横向弛豫率(transverse relaxation rate,R2*)来评估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大鼠肝脏、胰腺及肾脏的脂肪沉积及铁过载,扫描结束后心脏取血评估肝功、肾功及血脂改变.处死大鼠后取肝脏、肾脏及胰腺做常规HE染色观察细胞的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沉积、普鲁士蓝铁染色观察铁沉积.实验数据运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大鼠FBG、体质量与各器官PDFF、R2*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SD大鼠的FBG、体质量、PDFF胰腺、PDFF肝脏、PDFF右肾、PDFF左肾、R2*胰腺、R2*肝脏、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大鼠在T1 SI胰腺、T1 SI肝脏、T1 SI右肾、T1 SI左肾、T2 SI胰腺、T2 SI肝脏、T2 SI右肾、T2 SI左肾、R2*右肾、R2*左肾、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FBG与PDFF肝脏(r=0.773)、PDFF胰腺(r=0.837)、PDFF右肾(r=0.895)、PDFF左肾(r=0.784)、R2*肝脏(r=0.876)、体质量(r=0.980)均呈正相关(P<0.05).体质量与PDFF胰腺(r=0.840)、PDFF右肾(r=0.854)、PDFF左肾(r=0.796)、R2*肝脏(r=0.834)、R2*胰腺(r=0.778)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本实验通过利用MRI IDEAL-IQ技术无创定量评估T2DM大鼠肝脏及胰腺脂肪沉积与铁沉积的含量,并且同时评估了两组大鼠双肾的脂肪含量差异.这项技术有望动态随访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早期评估其肝脏、肾脏以及胰腺脂肪含量和铁含量改变,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磁共振成像IDEAL-IQ大鼠2型糖尿病脂肪沉积铁沉积

    基于人工智能压缩感知技术的鞍区多参数集成序列优化

    罗贺丹刘杨颖秋张浩南刘娜...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辅助下的压缩感知(artificial intelligence-assisted compressed sensing,ACS)技术对鞍区多参数集成序列(MULTI-parametric MR imaging with flexible design,MTP)成像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筛选最合适的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受试者41例.其中鞍区病变患者27例,健康志愿者14例.所有受试者使用3.0 T MRI行不同加速因子的MTP序列扫描,包括敏感性编码(sensitivity encoding,SENSE)技术的AF=3和ACS技术的AF=3、4、5和6(分别简写为SENSE3、ACS3、ACS4、ACS5和ACS6).由MTP序列得到T1 map、R2* map、T2* map、T1WI、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PDWI)图像.两名观察者分别在不同AF序列的参数图及加权图上测量病灶、脑灰质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定量参数,测量脑白质SI、噪声强度(standard deviation,SD)及定量参数.分别计算两组不同AF之间的定量参数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根据图像伪影、病变显著性、灰白质分界清晰度采用五分评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使用Kappa检验两观察者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检验两名观察者客观测量数据的一致性.使用Friedman秩和检验或单因素ANOVA检验分析不同AF之间定量值、SNR、CNR及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0.836~0.998,Kappa:0.839~0.909).选择高年资观察者的主观评分及测量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两组各序列不同AF之间,定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的SNR和CNR在不同的AF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后不同AF(3~6)的ACS序列的扫描时间较SENSE3序列时间分别缩短21.21%、40.77%、52.62%、61.16%.与SENSE3序列相比,当ACS3、4时,T1WI图像和PDWI图像的SNR、CN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ACS5、6时,PDWI图像的SN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AF之间,相比SENSE3序列图像,ACS5、6序列的灰白质分界清晰度主观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CS6序列的病变显著性主观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ACS能够进一步优化MTP序列,综合时间和图像质量的平衡考虑,ACS4值得推荐,能获得质量可靠定量参数及定性图像.

    多参数集成序列压缩感知人工智能鞍区磁共振成像

    胎盘梗死并胎儿颅脑急性缺血性改变MRI一例

    王颖超黄刚魏铭罗金娇...
    157-159页

    胎盘梗死胎儿颅脑急性缺血性改变磁共振成像超声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与遗传机制:多模态数据整合的现状与展望

    罗丹赵纯风刘衡
    160-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病理机制涉及神经影像学异常与遗传因素的交互作用.本文综述了ASD的神经影像学特征及遗传变异对脑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影响,探讨了神经影像与遗传学数据整合在解析ASD病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局限并提出未来展望,以期为ASD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干预提供新的方向.

    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影像学磁共振成像多模态影像遗传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癫痫丘脑中的研究进展

    夏淑媛王文任庆发刘宇威...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癫痫是一种由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抽搐、意识丧失、肌阵挛、肌张力降低及肌收缩持续时间延长等.丘脑为癫痫神经网络中的关键枢纽,参与癫痫的发作、传播等重要阶段.MRI技术可探索脑结构、功能活动与神经代谢物的改变,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提供了一种无创的重要工具,对研究癫痫患者的神经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多模态MRI技术在癫痫患者丘脑中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旨在深入了解癫痫的病理机制及发展诊疗策略.

    癫痫丘脑磁共振结构成像磁共振波谱磁共振成像血氧水平依赖

    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孙璇王兵兵白岩吴亚平...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以衰老为主要危险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这导致了严重的医学和社会经济问题.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能无创探测脑微观结构改变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和研究.但是由于部分容积效应等原因,可能影响了DTI测量的准确性.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free water DTI,FW-DTI)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还可以增强标准DTI指标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敏感性.本文将针对目前FW-DTI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自由水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成像

    脑性瘫痪脑结构连接、功能连接及脑网络改变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喻皓月刘衡
    176-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性瘫痪是儿童运动障碍最常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脑性瘫痪常存在脑损伤,如脑结构连接、功能连接及脑网络改变,并致其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改变等,然其脑损伤机制并不明确.磁共振成像可直观地显示患儿脑损伤特点,有助于探索脑性瘫痪的损伤机制,对于脑性瘫痪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极其重要.本文就脑性瘫痪患者脑结构连接、功能连接及脑网络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脑性瘫痪的脑损伤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干预及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脑性瘫痪磁共振成像结构连接功能连接脑网络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震颤为主型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黄俊霖范万峰祖涵瑜王玉堂...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和姿势不稳为典型特征.震颤为主型(tremor-dominant,TD)是PD的一种亚型,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晚期TD-PD患者的震颤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为TD-PD患者的脑结构形态及脑功能研究提供了许多非侵入性科学方法.因此,本文从脑结构和功能成像方面进行讨论,就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 dimensions T1-weighted imaging,3D-T1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神经黑色素敏感磁共振成像(neuromelanin-sensitive MRI,NM-MRI)等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TD-PD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帕金森病震颤磁共振成像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

    7 T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和挑战及在神经系统的典型临床运用

    杨先菲甄志铭陈康吴眉...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场磁共振成像(ultra-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HF-MRI)作为一项前沿技术,凭借卓越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分辨率广受关注.7 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已开始从科研走向临床,在包括高分辨率结构成像、磁敏感成像、多核成像、波谱和血氧水平依赖等磁共振技术方面取得诸多变革,极大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能力.然而,磁场强度的增加也带来了射频场不均匀性增强、比吸收率增高等多方面的考验.这些考验可能会加剧图像伪影,限制特定成像序列的使用,影响UHF-MRI在临床的推广.本文根据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 T MRI使用经验,结合相关文献,阐述了UHF-MRI的核心优势与面临的主要挑战,简要介绍了其在神经系统的优势和潜力,期望能为其他单位开展7 T MRI相关工作提供经验性探索.

    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神经影像学神经系统疾病7T磁共振成像

    小脑高场和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及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胡瑜伟杨先菲李从伟欧沛灵...
    194-19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小脑虽然体积很小,但在运动控制、平衡维持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种疾病,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在发展过程中会累及小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对NDs患者小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其病理机制.目前,小脑高场磁共振成像(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F-MRI)在NDs中的应用,为小脑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提供了大量影像学证据.更先进的小脑超高场磁共振成像(ultra high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HF-MRI)允许我们进一步研究小脑的细微结构及功能特点,具有广阔前景,但尚未广泛应用于NDs研究中.本文综述了小脑HF-MRI及UHF-MRI的研究进展及在NDs中的应用,分析了小脑UHF-MRI成像优势及挑战.未来有望在小脑UHF-MRI赋能下,从小脑角度出发,寻找早期精确诊断NDs的神经影像生物标记物.

    小脑神经影像学磁共振成像超高场强脑结构脑功能神经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