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技术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技术经济
长江技术经济

季刊

长江技术经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期水源地及受水区碳平衡时空演化特征

    吴仪邦冯精金陈喆赵静...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和受水区域碳平衡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绿色发展政策、提高减碳增汇政策的科学性.以县域碳排放量和植被固碳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碳平衡系数、Kernel密度函数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期前后,其水源地和受水区域县域尺度碳平衡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碳平衡能力呈现出"下降-稳定"趋势,汉江流域汉江及丹江沿线各县(市、区)碳平衡能力降级情况严重;受水区域碳平衡能力呈现出"上升-波动下降-波动上升"的时序特征,以中大型城市辐射圈的碳失衡情况逐渐严重,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36县(市、区)碳平衡能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碳平衡碳源碳汇县域尺度引调水工程时空演变

    金沙江上游与其他流域典型植被碳含量差异性探究

    李富兵付珺琳程学军郑学东...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摸清植被碳含量本底信息是估算金沙江上游植被碳储量的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对比分析金沙江上游的主要植被类型碳含量与其他流域的差异,并对差异性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一树种碳含量在不同流域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金沙江上游除马尾松外,其他树种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地区.金沙江上游地区独特的海拔、气温、光照、降水、土壤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等多重因素对金沙江上游地区植被碳含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金沙江上游植被碳储量估算、固碳增汇优势物种选择提供参考.

    金沙江上游植被碳含量针叶林阔叶林

    典型城镇山洪灾害影响与防控韧性提升路径——以黎川县为例

    邓卫斌
    19-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区范围是防洪减灾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升城区山洪灾害应对能力,以江西省典型山区黎川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洪水调查、沿河居民户房屋高程调查和河道断面测量等,评价其现状防洪能力,建立水文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洪水影响进行评价并确定水位预警指标.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山洪灾害防控思路和对策,包括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推进治理,消除短板、全方位提升抗灾能力,滨水和谐、多方面促进功能融合,立足"智慧"、数字化赋能转型升级等.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县域应对极端山洪灾害决策提供参考.

    山洪灾害预警影响分析韧性提升对策

    浅析2022年洞庭湖干旱灾害特点及成因

    彭飞宇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洞庭湖区的旱涝灾害频发.为更好地应对洞庭湖干旱灾害,降低成灾损失,以2022年洞庭湖干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洞庭湖区降雨、蒸发、来水及水库蓄水等情况,梳理了 2022 年洞庭湖干旱的特点及成因,探讨了洞庭湖干旱灾害防御体系的作用和优化空间.结果表明:降雨量偏少、蒸发量偏大、江湖来水偏枯及水库调蓄能力不足是洞庭湖干旱的主要原因.应对洞庭湖的干旱灾害需要优化洞庭湖区的干旱防御体系,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源供应的稳定性.本文旨在提升对洞庭湖干旱灾害的认识和理解,为相应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范提供参考.

    干旱降雨量蒸发量水库蓄水洞庭湖

    西南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保持现状

    聂峰史超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西南地区 217 座处于堆弃过程中的弃渣场进行实地调查,从选址、堆置形态、水土流失防治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探究弃渣场的人为水土流失现状特征.调查发现:①西南地区弃渣场选址多位于坡地、沟道等基底坡度较大区域,主要采取不规范的推进式自上而下堆置方式弃渣,渣体形态演化可依次分为依坡倾倒堆置形态(Ⅰ阶段)、单级松散边坡强碾压坡顶平台堆置形态(Ⅱ阶段)、多级松散边坡堆置形态(Ⅲ阶段);②Ⅱ阶段末期和Ⅲ阶段初期的局部过载、分级扰动、植物建植期是弃渣流失的主要阶段;③弃渣过程中仅拦挡措施实施的时效性及完成程度相对较高,截排水、苫盖、植物措施等易被忽视.研究成果可为弃渣场的综合管理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弃渣场生产建设项目选址堆置形态水土流失防治

    基于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的城市河湖生态补水方案——以武汉市东沙湖水系为例

    谢珊钱晓燕向碧为杨森...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城市河湖生态补水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沙湖港、罗家港位于武汉中心城区,是东沙湖水系引江济湖的引水通道.结合东沙湖水系整体布局和水系连通的情况,研究探讨了从长江引水补充沙湖港、罗家港的生态补水方案,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值模型,模拟沙湖港、罗家港生态补水方案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从武钢泵站引长江水,罗家港、沙湖港(青山港—罗家港段)TP和NH3-N浓度显著降低,沙湖港(徐东大街—罗家港段)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换水,但该段水质改善效果极其微弱.由于长江水质的TN、TP含量较高,生态补水对于降低TN浓度的效果非常有限,在利用长江补水进港渠时,还需要防止长江水带来富营养化风险.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定量评估城市河湖生态补水效果提供借鉴.

    生态补水方案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武汉市

    关于绿色转型立法的几点思考

    席芙蓉刘佳丽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地方立法的步伐,将相关主体责任、扶持政策、奖惩机制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解决机制性障碍,从而保障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对国际、国内当前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立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从确定立法适用范围和边界、确定立法目标、实现重点机制性突破、考核立法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地方立法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绿色转型绿色发展地方立法地方条例

    水利项目整合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方案分析——以滨江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

    胡玉镜孙忠桂唐政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积极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专项债.对于水利项目来说,公益性突出而收益不足是申报政府专项债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将市场偏好程度高、非水利的经营性项目进行打包整合,拓宽项目的收益来源,从而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的自求平衡,是水利项目申报政府专项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以滨江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深度挖掘项目收益,实现整合项目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融资平衡.

    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平衡滨江田园综合体整合项目

    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王少权崔月明
    57-6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作为两大环保制度,在审批、监管和追责处罚阶段的衔接有助于形成制度合力.分析了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衔接的现实困境,如现行立法规范下排污许可证申请与环评审批衔接不畅、排污许可监管与环评监管衔接不畅、排污许可和环评追责处罚措施均不够合理等,提出了采取分类管理思路弱化环评审批程序、在立法和执法上衔接排污许可监管和环评监管、合理设置建设单位法定义务并完善生态环境部门问责机制的出路建议,以期为构建生态文明、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支撑.

    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衔接立法协同监管

    湖北省典型灌区水利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

    姚惟刚黄灿桥闵凤阳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湖北省江陵县颜家台灌区和公安县合顺垸灌区两个典型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渠系硬化衬砌及疏浚为主的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前后螺情、血吸虫病病情的变化情况,评估了灌区水利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硬化衬砌及疏浚为主的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后,颜家台灌区内有螺面积平均下降 33.34%,活螺平均密度下降22.01%,人群感染率下降 100%;合顺垸灌区内有螺面积平均下降 100%,活螺平均密度下降 100%,人群感染率下降 100%.这两个典型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对降低活螺密度、控制血吸虫病有很好的效果.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灌区控螺防病水平提供了实践参考,对于支撑加快消除血吸虫病目标和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血吸虫病灌区水利血防工程钉螺硬化疏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