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建筑
重庆建筑

官正梅

月刊

1671-9107

cqjz2002@yahoo.com.cn

023-63859165;63854487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

重庆建筑/Journal Chongqing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服务山地及西部地区建筑行业,反映重庆及西部地区建筑行业研究、开发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新设备所取得的成果。读者对象:从事城乡建筑各专业的中、高级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热爱、关心城乡建设事业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层间隔震结构在主余震型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分析

    曾杰王中强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大底盘单塔层间隔震结构的SAP2000数值模型,将隔震结构模型与抗震结构模型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20条真实主余震序列型地震动,选取层间位移和楼层剪力作为响应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单主震作用和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并且结构在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其响应略大于单一主震.在罕遇地震下,结构在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明显大于单一主震.说明余震的作用使层间隔震结构的响应增大、损伤增加,且随着地震强度等级的增加,余震对层间隔震结构的影响更明显.

    层间隔震结构SAP2000主余震动力响应

    密拼叠合混凝土空心板受弯性能研究

    周礼婷沈琪雯余周蔡欣宇...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新型装配式空心楼盖,采用附加钢筋密拼连接的方式,将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预制底板连接起来,实现预制底板之间有效传力,解决了重载、大跨度楼盖施工效率低等问题.为了验证该楼盖的受力性能,共设计2个试验试件,研究带拼缝的密拼叠合混凝土空心板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发展规律、刚度退化、变形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装配式试件的刚度、承载力、屈服荷载、极限荷载等力学性能与现浇试件基本一致,提出的密拼叠合混凝土空心板拼缝连接性能可靠.

    装配式结构叠合空心板静力试验受力性能

    龄期对混凝土构件回弹值和超声波速的影响

    王筱玥陈顺超贠建洲黄京...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长龄期对混凝土构件超声波速与回弹值的影响,制作了三组不同强度等级(C20、C30、C40)的混凝土构件(尺寸为2 400 mm× 400 mm × 2 400 mm),在龄期为4 d、7d、14 d、28 d、90 d、180 d、365 d、730 d、951 d、1 350 d、1 730 d时进行回弹值和超声波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线性拟合,研究回弹值和超声波速与龄期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混凝土构件的回弹值和超声波速度随着龄期的增长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在超过一年后基本保持稳定.在强度等级小于等于C30时,随着强度等级的增加,回弹系数的增长速率也随之增大;而在强度等级大于C30时,趋势相反.此外,混凝土构件的回弹值与超声波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但存在一定的阈值,超过该阈值后回弹值和超声波速度均趋于稳定,不再显著增长.

    长龄期混凝土回弹值超声波速超声回弹综合法

    软土地区深基坑SMW工法桩与锚杆组合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郝明会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护施工是深基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施工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深基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施工具有较高的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软土地区深基坑SMW工法桩与锚杆组合支护施工技术.根据深基坑实际情况设计SMW工法桩,开展基于SMW工法桩的深基坑围护施工,通过锚杆喷注,完成深基坑支撑施工,以此完成软土地区深基坑SMW工法桩与锚杆组合支护施工.结果表明,施工后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构件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均在1.6以上,深基坑围岩抗隆起安全系数均在2.0以上,高于最小限值,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支护效果较好.

    软土地区SMW工法桩锚杆组合支护施工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抗隆起安全系数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郎占顺郁盛帅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有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中,喷射混凝土环节面临有效配比无法确定的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难以保障基坑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对后期的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以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建设为背景,开展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研究.严格按照基坑开挖、钢丝网安装、混凝土喷涂、土钉安装施工、支撑结构安装、光伏板安装等步骤,完成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施工.其中,为保证基坑结构稳定性,在混凝土喷涂这一步骤中,将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实时监测喷射混凝土的配比,并进行自适应调整,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优化,以确保基坑结构稳定性.对施工效果分析得出,新的施工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基坑结构稳定性,为后续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新能源基坑支护施工复合土钉墙光伏发电站

    基于ABAQUS的深大基坑土方开挖有限元模拟分析

    刘伟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大基坑土方开挖与施工阶段面临着土体的稳定性不佳、施工管理具有风险等多种问题.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不同工况下土方开挖建模,提出了一种深大基坑分层开挖模拟方法.模拟结果表明,基坑开挖至工况一时,若不设钢筋混凝土支撑底面,其基坑底部会产生向上约10 mm的土体凸起位移,施工支撑成型后,基坑位移减小6 mm;此外,随着开挖深度进一步增大,土体中部基坑位移云图辐射面积增大,且基坑回填具有减小基底应力和位移的作用.该研究可为深大基坑土方开挖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基坑土方开挖有限元模拟ABAQUS变形分析

    流态固化土特性影响因素及应用进展

    申约拿王新泉王康宇李枭...
    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态固化土是一种具有可泵性、自密实性以及强度可控性的新型岩土工程材料,可有效解决建筑工程产生的建筑渣土、废弃泥浆等固废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问题.该文阐述了流态固化土制备方法及主要类型,分析了流态固化土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影响因素,总结了其工程应用及优势.研究表明:流态固化土是一种工程应用前景广阔的工程材料,流态固化土流动性主要受水固比影响,强度与固化剂掺量呈正相关.目前,流态固化土存在固化性能差异大、固化机理研究薄弱、施工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流态固化土新型固化剂的开发、流态固化土固化机理探究以及施工成套技术研发将是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流态固化土固化剂流动性强度特性耐久性

    古建筑测绘课程"三位一体、双向协同"的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段亚鹏李媛媛刘琪琪
    94-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我国政策要求和高校"专业、能力、德育"并重培养方针,针对古建筑测绘课程存在重知识和能力、轻综合素质培养的现状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利用红色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和营造技艺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三位一体、双向协同"的教学示范体系."三位一体"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培养目标,"双向协同"即"专业教学+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同时,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字化遗产版块,传统模式与现代技术融合,实现向史而生、传承创新.课程教学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全面提升新工科人才素质.

    古建筑测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探索研究

    马杰王淑欣文露张金尧...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设计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将其和思政教学结合,是教学改革过程的重点.该文论述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城市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学习的必要性,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概论课程中,通过城市设计课程具体案例的应用和实施,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从而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这对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新工科课程思政城市设计教学研究专业课程

    韧性治理系统风险,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评《乡村韧性规划理论与方法》

    田达睿马君奇
    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