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翁兴旺

季刊

2095-7661

bjb@csctc.net

0731-85201105

410015

长沙市南湖路沙湖街128号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成果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测评与提升

    成亚玲谭爱平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在数字化意识、数字化资源开发、利用数字技术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活动、改进学习评价等方面还有所不足,教师数字素养亟待提升.首先,从当前我国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的现实困境与需求出发,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完善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的数字素养标准.其次,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融合"质性分析+量化评价"的全方位数字素养测评模型,测评模型将教师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客观数据和问卷测评等主观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对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持续监测与追踪评价.最后,从区域教育管理部门、职业院校、教师个体等维度提出了多方协同的教师数字素养一体化提升策略.

    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测评模型持续监测追踪评价

    产教研培用一体化:职业院校产业教研室构建与实践路径

    叶伟谢圣国姚淼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职业院校产业教研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现路径,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组织变革的影响,指出职业院校产业教研室需进行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人员结构的转型,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随后,提出了产业教研室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包括其开放的组织形态、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广泛性的服务面向和灵活性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探讨了产业教研室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以及其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融通枢纽方面的功能定位.最后,提出了产业教研室实现的具体路径,包括组织结构优化、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教师团队建设、与行业企业深度对接等策略,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产业教研室

    多感官教学策略在移动通信基站配套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王小稳曾瑜民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及现在的教学模式,发现现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缺乏个性和创新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结合多感官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创造性地融合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将多感官教学策略应用在移动通信基站配套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中,可使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多感官教学移动通信基站学习兴趣教学改革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研究

    张军刘霞云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师资培养是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基本保障.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存在的师资培养效果有差距、师资培养内容脱节、师资培养基地建设滞后、师资培养激励机制有待加强等问题,以A学校为例,从提升师资培养质量、优化师资培养内容、加快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和完善师资培养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师资培养体系的优化策略和建设成效.

    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师资培养

    高职信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嵌入式边缘计算人才培养为例

    李兵卢伟李凯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信创战略与新工科建设内涵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育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以G高职嵌入式边缘计算软硬件开发信创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例,探索并解决高职信创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课程思政、校企协同,改革嵌入式边缘计算方向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实践方法、创新平台,贯彻"岗课赛证"的教学理念,构建多维度的校企融合嵌入式边缘计算软硬件开发信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成效显著.

    高职教学信创岗课赛证OBE1+X认证

    基于岗位需求导向的电子信息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

    王伟雄王秀丽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电子信息专业的企业用人需求,深入探索研究专业领域内的"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机制.通过企业岗位调研、校企开发课程标准和模块、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赛项以及以证抵学分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使得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实现了企业用人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生自我能力展现之间的高度融合.因此,"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岗位技能需求岗课赛证高技能人才电子信息专业

    基于产业学院的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焦鑫李赛娟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产业学院视角下的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考察合作企业的反馈以及毕业生调研数据,识别当前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交叉融合、课程设置优化和教学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策略.结合高职院校在产业学院模式下的实践,验证了这些优化措施在提升学生能力和满足企业需求方面的有效性,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岗课赛证"模式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欧阳帆
    90-9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行育人模式改革,"岗课赛证"成为育人模式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课程岗位深度融合、优化教材建设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育训并举体系、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加强课程师资建设及促进学习成果转化等方式,提升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并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数据与会计岗课赛证职业能力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数字营销教育创新路径

    文铮张佳林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其根本源自科技创新,最终指向产业升级,关键在于人才的培育与支撑.高职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快速演进也对高职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分析新质生产力与高职教育双向驱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职数字营销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四个路径:行业脉动同步,课程内容动态更新方略;学习互动革新,学生需求响应式教学;教师能力提升,实战技能与资源整合策略;实践创新双翼,学生能力培养新模式设计.旨在推动高职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共同孕育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数字营销人才.

    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数字营销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体系建构

    徐屹帆夏晓天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思政是大数据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的应然追求,对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在实践中存在平台部署相对分散、教育输出内容良莠不齐、团队媒介素养具有局限性以及互动体验设计和供给适配度低等问题.利用精准思政思维,通过精准部署和统筹多层次网络空间、精准识别客体需求输出优质内容,从而搭建起精准化的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有助于提升高校网络育人的思政指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益探索.

    精准思政网络育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