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出土文献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出土文献
出土文献

季刊

2096-736

出土文献/Journal Excavated Documents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华简《两中》篇复原研究——出土竹书的微观考古实践

    贾连翔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两中》篇残损严重,现存残简142枚,可缀合为竹简87支.本篇使用了 6个不同竹筒制作的竹简进行抄写,其简背大多有划痕,通过简文内容和划痕等信息,可以对竹简进行初步编连.再根据竹简残损位置和反印墨迹呈现的对称关系,可推知本篇原为一卷竹书,曾以三次对折的方式收卷,可借之检验竹简的编连,并推知本篇原应有简88支,简三九佚失.经统计,完整竹简满简抄写33±8字(重文、合文、残文均计1字),现存2971字,推测原篇约有3014字,结构基本完整,是清华简中又一部长篇竹书.《两中》篇的复原,为竹书的微观考古提供了重要案例.

    《两中》清华简缀合编连竹简形制微观考古

    清华简《两中》夏启受命"枳山之阳"与上博简《鬼神之明》商纣"捷于只社"探研

    魏栋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两中》记载夏启取代伯益为王的历史传说时,提及帝"命启于枳山之阳".简文"枳山"即《孟子·万章上》与《史记·夏本纪》中的"箕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枳山"即"箕山",为"只""其"二声字通假提供了可靠案例.《两中》夏启受命于"枳(箕)山之阳"可证伯益避夏启之地当为《孟子·万章上》的"箕山之阴",而非《史记·夏本纪》的"箕山之阳".上博简《鬼神之明》"受捷于只社"的准确意思应当是商纣被斩获于"只社"."只社"应读为"淇社",是淇水附近商都朝歌境内的地名.商纣被斩首于朝歌,具体地点鹿台/南单之台、只(淇)社之间为微地名、小地名的关系.

    《两中》枳山之阳箕山《鬼神之明》只社

    甲骨文"()"及相关诸字补说

    杜清雨
    28-3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骨文的"()"字旧多释"栅",本文从字形、词汇的角度进行检讨,认为当改释为"棥".甲骨文中的"()""()""()"等也应视作"棥"之异体,相关卜辞可据此重新理解.

    甲骨文

    说"死""葬"

    张昂
    34-5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殷墟甲骨文中,前人释作"囚*"((昷))读为"殙/殒"的"()"字,多见于武丁前后的大量王卜辞之中,其类组分布与"死"字互补,语境与"死"无别,当为"死"字异体."死"是一个常用高频词,武丁前后的甲骨出现数百例与"死"相关的卜辞,与其他类组所见的情况是一致的,该说相比"殙/殒"说更加自然直接."死""葬"二字本一形多用,在甲骨文中已有分化,时代较早的(自)类、历类卜辞中可见其分化的孑遗.

    一形多用

    释西周金文的"送"字

    应金琦
    5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周金文中可隶定为"(遺)"的字,一般释为"遗",但此字无论字形还是用法,都与真正的"遗"不合,释"遗"实不可信.根据字形线索,并结合辞例,本文认为"(遺)"应释为赠送之"送"字.

    西周金文

    安大战国简《仲尼曰》续探

    顾史考
    7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的《仲尼曰》,是一篇基本完整的战国儒家竹书,共由二十五小章组成,几乎每章皆冠以"仲尼曰"三字,内容多与《论语》及《缁衣》《中庸》《大学》等文献中的章节相应而相对简略,另有部分内容未见传世.笔者针对《仲尼曰》前半篇的章节先前已发表一文,试分析各章各句与传世文献相应章句的异同,以便进一步探讨此篇出土文献的性质,以及其能给战国时代孔门文献发展史带来的信息与意义.本文接于该文之后,续以对《仲尼曰》后半篇的分析,回顾整篇的情况并对前所得出的结论加以回思和重新评价.

    《仲尼曰》《论语》孔子语录《缁衣》《中庸》《大学》安大竹简

    清华简《四告二》"帝宾工"说

    李举创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华简《四告二》伯禽的祷告对象是"帝宾工",即帝廷掌管礼仪典常的官员,是人间相关官员在帝廷的对应.简文"明典司仪"后置,标明职司."帝宾工"的出现,为研究西周帝廷的组成与分职提供了重要资料,其职掌也有助于认识商周"威仪"观念的嬗变."典""仪"在西周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即将到鲁就封的伯禽以此内容为祷告中心,希望职掌威仪的最高权威能护佑他秉持典常、容止合度.

    四告帝宾工威仪

    上博简《举治王天下》"穑而尽力"考

    张荣辉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上博简《举治王天下》字迹形态与残笔痕迹,简32"民"后残字拟补为"啬(穑)",简文新释"穑而尽力",大意为[舜]竭尽全力耕耘收种,可与上博简《子羔》篇所载"舜穑于童土之田"及传世文献《庄子·徐无鬼》记录"舜举乎童土之地"相互印证.

    上博简《举治王天下》

    简牍券书制度研究综述

    胡平生
    10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王国维在《流沙坠简》中发现考证简牍"合同"券书,迄今已有110年,出土简牍材料日益丰富,学者研究亦日渐深入.作者长期关注出土简牍券书,本文就是对百年来简牍券书制度研究的一个总结.

    券书合同同文刻齿

    走马楼西汉简新见"长沙临湘少内禁钱计"校缪案编联整理与研究

    雷长巍李建平
    11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马楼西汉简整理过程中,新见"长沙临湘少内禁钱计"校缪案相关简牍60余枚,基于对系列制度的考证及疑难词语的考释,基本可以重新编联相关文书;利用新见材料与里耶秦简有关计类文书对读,可以厘清秦汉简牍中多有争议的"问计官名所"类语句的句读、意义及相关制度;通过复原"长沙临湘少内禁钱计"校缪案件,据此探索汉代中央朝廷与王国"禁钱计"往来及调查审核程序,可为学界研究秦汉文书制度及法律等相关课题提供新材料.

    走马楼西汉简文书复原计官名所校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