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半月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Journal The Theory and Prac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trneurship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策略研究

    李波魏银霞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巨大变革,有效地监控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是高校质量监测部门的重要任务。目前,混合式教学存在课程设计不科学、线上监控困难、信息化程度不高、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教育理念,混合式课程改革需要落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该文提出了优化混合式课程设计、丰富评价主体、改革评价方法、强化信息技术等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产出导向混合式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设计考核方式信息技术

    基于德尔菲法的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高倩刘德成丁多斌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准确、有效的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促进职业院校教师高质量发展,该文采用文献查阅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和梳理有关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文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提炼出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指标,运用德尔菲法进行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特征重要性筛选与分析,对所选特征进行初步选择与解释并建立模型,邀请专家教授对模型的指标体系进行论证,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根据体现所选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指标权重确定最终的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根据模型结果确定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为知识素养、教学素养、"双师"素养、个性特征和职业素养,权重分别为27。15%、22。281%、17。252%、14。823%和18。495%。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较为科学,可为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指标筛选

    基于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探索——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

    吴红娟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该文依据新工科理念和一流本科建设要求,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依托"互联网+"教学新生态环境,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建设项目库资源,构建科学考评体系,实现基于成果导向、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教学,教学效果良好。

    混合式教学项目驱动成果导向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新工科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路径优化

    白玉萍任淑华罗勤力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分析了技能型社会特征,对照特征提炼了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包括知识技能、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并分析各要素的功能和相互关系。鉴于其整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明确核心素养结构的基础上生成"支持—积累—体验—交互"机制,探索主体和资源协同优化、体系联动优化、文化建设优化等路径,提高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效果,提升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能力。

    技能型社会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生成机制培养路径

    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控制方向课程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栾广宇李爱传刘坤史国军...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与关键环节,"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出了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该文基于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以控制方向课程为例,分析与思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培养新时代新工科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和"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采用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平台等信息技术,为探索适应新工科人才需求下地方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高校新工科电气工程课程建设控制方向应用技术型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背景下办学特色培育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

    于丽波郝萌莉王翠菊
    102-10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对办学特色有明确要求,但现有新建本科院校还处于由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多数院校办学特色不够鲜明或缺失。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凝练办学特色的方法和强化办学特色的建议,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阐述了办学特色培育过程中在专业体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及特色活动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效。

    新建本科合格评估办学特色航空特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质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韦冰庞湘萍韦欢文张倩勉...
    105-10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质量强国、质量强桂背景下,质量人才培养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该文针对新型交叉学科专业——质量管理工程培养目标定位难、课程融合与协同性不足、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基于质量人才岗位需求覆盖行业多、范围广的特点,以产业学院建设为依托,构建"1+3+1"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以质量管理、质量工程为本,电气、机械和食品3个工程应用,配以标准化工程微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的"2+3+1"应用型课程体系。同时,打通课程与产业链,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共编应用型课程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并拓宽行业实践,探索并实践"1+1+N"模式下的应用型质量人才培养新范式。

    新文科交叉学科应用型质量人才质量管理工程产业学院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日语核心素养提升路径与经验探索

    杨雪琳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文科大外语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日语核心素养是高校日语教育深化推进的重要抓手。该文在厘清高校日语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五位一体"分析框架,阐明了高校提升日语人才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即构建一个以日语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为抓手,以革新教材为载体,以创新教学法为方式,以教学评价为推手,以教师能力为保障,以实践环境为支撑的完整日语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浙江省某高校为例,分析了其在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实践中提升学生日语核心素养的基本经验。

    新文科核心素养高校日语"五位一体"应用型日语人才经验探索

    财经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徐世俊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财经素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这两种教育方式存在相互隔离、独立运作的问题。因此,该文探究财经素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财经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体系构建实践应用人才培养

    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东药科大学智能康复产业学院为例

    邱学军赵杰赵昌林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围绕高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讨论了产教融合的现状,从培养条件、培养理念、培养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医药类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任务,在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师资力量、产学研用服务平台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并以广东药科大学智能康复产业学院为例,阐述了医药类高校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与成效,以期为国内外同类高校提供借鉴。

    产教融合医药类高校产业学院培养模式创新创业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