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新人才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新人才教育
创新人才教育

季刊

创新人才教育/Journal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弘扬教育家精神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挺膺担当

    周建华
    5页

    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小学劳动课程改革

    程艳霞胡伟珍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课程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重大行动之一.当前中小学校劳动课程观被窄化,导致劳动教育"有劳无育";劳动文化渗透不足,导致劳动教育"根基不实";劳动教学生成性缺失,导致劳动教育"探究缺失";劳动资源链接不够,导致劳动教育"创新缺乏";劳动师资兼而不专,导致劳动教育"专业性弱".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劳动课程建设要遵循其积极的思政、文化、实践、创新与社会价值,实施五项改革策略落实育人效果:树立从"劳动"到"劳育"的全面劳动课程观;建构从"传承"到"自信"的劳动教育文化力;实现从"传授"到"探究"的劳动教学新范式;确立从"知识"到"思维"的劳动素养新框架;深化从"个人"到"社会"的劳动责任观转型.

    创新人才培养劳动教育课程改革

    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与进阶理路

    张磊伍美橙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拔尖创新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第一资源,其思想政治素养的生成与提升是人才自主培养全局中须着力推进的关键工作.鲜明的政治态度立场、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是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养的核心内涵.学校可以从加强思想政治素养考察意识、明确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主体责任、强化聚焦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教学构建三方面着手,丰富和拓展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方式方法.

    立德树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养

    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

    陈洪余万君杨魏陈丽娜...
    18-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作为新时代教师不可或缺的"软技能",正日益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国内外研究显示,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创造力、社会情感能力等认知或非认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为深化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研究、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可采取以下策略:基于实证数据,从视角上拓宽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与个体福祉、教育质量提升、拔尖人才培养效能等之间的关系探究,从路径上采用混合式、横向对比、纵向追踪等方式深入探讨其之间的作用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学生发展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评价探究

    周师宇刘佳乐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具备全面、高水平、与时俱进的岗位胜任力,对于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向科学方向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师胜任力评价应该聚焦教师核心素养、关注资优教育水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评价可采取如下策略:一是研制科学的教师胜任力评价标准,激发学生自主多元发展的内驱力;二是构建数智赋能教师评价系统,引导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三是强化过程、个性、精准反馈,促进教师更有效地因材施教.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小学教师胜任力评价

    综合实践"思创"育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探索——以江苏省启东中学为例

    文云全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适切的土壤和路径.普通高中作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要学段,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应然使命.根据新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思创"课程基地建设,探索"思创"育人路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推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高质量特色化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综合实践"思创"育人

    协同育人视域下推进劳动教育的区域探索

    王怀阳黄达厅
    33-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地制宜、突出综合、多主体协同是有效推进山区县劳动教育的战略方向.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下,苍南县开展一系列实践行动,初步构建"一核四翼"模式,即以"学校"为核心,通过"行政"主导和"教研"驱动,寻求"家庭"支持,依托"社会"共建,形成"行政、教研、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机制.通过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了全县劳动教育师资建设、课程落地、场地建设等项目,让劳动教育真正取得实效.

    协同育人劳动教育"一核四翼"模式

    视觉化教学在高中生思维发展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王璐王佳雨辇伟峰袁中果...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化教学是采用课程全景图等视觉化学习资料,通过结构化参与流程,基于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由师生共创完成既定任务的一种结构化、参与式、共创式教学方式.视觉化教学的"思维可视化"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学习素材呈现结构化"有助于提升深度学习的效果、"视觉引导化"促进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生成.基于"高中生思维提升的视觉化教学模型",通过在地理、生物、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索视觉化教学在外显思维要素、展现思维过程、促进思维联动等层面的价值意义.

    视觉化教学引导式教学高中生思维

    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下过程与控制模块教学设计研究

    赵宇
    45-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采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的实验教学活动,其将探究性学习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对于信息科技课程中过程与控制模块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分为明确探究问题、初步分析问题、预演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和呈现实验结果五个环节,教师则主要为辅导角色,体现在评估实验条件、分析学生特点和学生过程反馈等方面.基于此设计模式开展过程与控制模块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实验教学探究性学习信息科技课程

    浅谈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邱成国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对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两年来,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以强带弱、共同发展,被帮扶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更有效地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使其取得更大的成绩,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一是如何更加深入地理解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如何更加有力地促进区域教育生态改善;四是如何更加科学地把握教育发展趋势.

    乡村振兴县域教育"组团式"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