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茶叶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茶叶通讯
茶叶通讯

杨阳

季刊

1009-525X

cytx1962@163.com

0731-84627189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省茶叶研究所

茶叶通讯/Journal Tea Communi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主办的茶叶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茶树栽培、品种、植保、生理生化、茶叶加工、经营管理和茶文化等内容,介绍科研新动态、新成果,推广茶叶新技术、新方法,提供各种茶叶信息,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生产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和饮茶爱好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调查及其性状研究

    吴华玲秦丹丹方开星倪尔冬...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省南昆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珍稀天然无咖啡碱毛叶茶资源.为摸清'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现状并为其保护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对野生'南昆山毛叶茶'进行了系统调查及性状研究.结果发现,'南昆山毛叶茶'野生资源主要呈聚集群落形式存在,群落与群落间相距较远.所调查的104份野生毛叶茶资源均属乔木型或小乔木型,树冠较小,分支较为聚拢向上;叶型变异丰富,多属大叶;叶片较厚,栅栏组织排列紧密;新梢嫩芽茸毛密而顺长;绝大部分野生毛叶茶可可碱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较低,非表型儿茶素GCG和C是主导儿茶素组分.

    茶树毛叶茶种质资源可可碱南昆山

    人工光源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谢侗燕飞曲东江海...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不同光质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有着不同影响,不同品种茶树生长和茶类加工工艺对于光的响应也有所不同.综述了近年来人工光源补光对茶树生理特征、理化成分、色素类物质及香气类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光源在我国茶树设施栽培、茶叶全天候加工以及茶叶品质的提升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人工光源茶树生育茶叶品质进展

    冠突散囊菌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及其发酵茶的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周祎炜燕飞曲东李新生...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菌种,是目前研究较深入的发酵类真菌.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叶后可改善茶汤滋味与香气,赋予茶叶多种活性生理功能.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与鉴定、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冠突散囊菌发酵茶的功能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旨在为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冠突散囊菌茶叶发酵理化特性呈味物质品质功能活性

    早生优质高产绿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3号'选育研究

    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茶研3号'(原名88-03)是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安化群体种天然杂交后代实生苗中选育出来的茶树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湘茶研3 号'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芽叶黄绿色,有较多茸毛,持嫩性强,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和一芽三叶期与早生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相当.春季平均水浸出物含量38.85%±1.67%,茶多酚含量 18.13%±1.93%,氨基酸含量 4.16%±1.20%,酚氨比 4.36.制烘青绿茶外形条索紧细多毫,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明亮.品比试验 4 年(4~7 龄)平均年产鲜叶871.86 kg/667 m2,比对照'福鼎大白茶'高 42.25%.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性.

    茶树品种'湘茶研3号'早生优质高产绿茶

    基于代谢物分析的沅陵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评价

    陈大海黄怀生唐睿王敏名...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沅陵县地处湖南西部,是湖南产茶大县,产茶历史悠久,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为了探明沅陵县地方茶树资源的特性及其直接利用价值,分别对其区域内官庄(GZ)、麻溪铺(WJ)和清浪(QL)等 3 个乡镇的茶树资源进行挂牌调查及鲜叶内主要代谢物检测分析.结果发现,WJ茶树资源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QL的茶多酚含量最高,GZ的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最高;茶多酚和咖啡碱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可碱和茶碱区域间无明显差异(p>0.05),儿茶素组分中仅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他儿茶素组分区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单一生化成分分析,所取样品可聚为三类,Ⅰ类为茶多酚较低、氨基酸较低及简单儿茶素较高的资源,Ⅱ类为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较低和酚氨比值较低的资源,Ⅲ类为高茶多酚、高儿茶素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高的资源.其中较适合加工绿茶的资源有WJ08、QL01、QL02、QL11 和QL14;适合加工红茶的资源有QL07、QL03、QL09 和QL13.特异资源有QL07(EGCG含量>10%)、QL05(高游离氨基酸含量3.961%)、QL11(低儿茶素苦涩味指数4.365)与GZ04(低酚氨比6.881),这些特异资源可为茶树育种及茶叶生产提供原材料.

    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儿茶素,沅陵

    茶园间种桉树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柳肖艳琴陈秋月周增志...
    3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发现云南昌宁、云县等地部分茶园间种了桉树.本研究采集了间作和未间作桉树的茶鲜叶分别烘干和阴干制备茶样,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了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黄酮醇、茶氨酸等41 种成分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了间种桉树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茶样内含生化成分经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间作桉树茶样的没食子儿茶素、山奈酚、槲皮素、甘氨酸、鞣花酸、木犀草素、花旗松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等 9 种成分含量显著升高(VIP>1,p<0.05,FC>1.2),而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VIP>1,p<0.05,FC<0.83).感官审评发现,间作桉树的阴制茶样香气与滋味都辛辣,品质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昌宁、云县等茶区茶园间种桉树会降低茶叶品质,不宜在茶园间种.

    茶园间种桉树茶叶品质

    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研究

    代祥穆兵胡振民胡双明...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春茶手采+夏秋茶机采"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生产模式.为研究春茶后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机采效果的影响,以'福鼎大毫茶'与'龙井长叶'为试验品种,在春茶提早结束和正常结束后分别进行轻修剪和重修剪,探讨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茶产量性状及机采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剪时间主要影响叶层厚度,春茶提早结束进行修剪的茶树叶层厚度高于春茶正常结束后修剪的茶树;不同修剪程度主要影响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及新梢的一致性,轻修剪的茶树树高、树幅、百芽重、产量和新梢一致性优于重修剪处理;修剪时间与修剪程度交互作用主要影响发芽密度,春茶正常结束后进行轻修剪茶树发芽密度最高.不同修剪处理对夏秋季机采鲜叶目标芽叶得率及破碎叶占比无显著影响.

    茶树修剪机械采摘性状茶鲜叶

    冬季遮阳网茶园昆虫趋色性及其群落结构分析

    曹原李捷兰建军郭春伟...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园建设固定遮阳网可助力干旱时节抗旱和冬季防冻,但茶园病虫害也常发.目前,有关固定遮阳网茶园昆虫群落缺乏研究.以浙江松阳县建有的固定遮阳网茶园为对象,冬季采用13 种颜色的诱虫色板每隔10 d依次对 5 块遮阳网茶园内昆虫进行诱捕,统计24 h内捕获的种数和个体数.结果共捕获6个目37个科的2940个昆虫(蜘蛛);诱捕量最多的为双翅目,种数、个体数分别占总物种数、总个体数的29.7%和69.5%;聚类分析将13种色板中的荧光绿、芽绿、米黄、土黄、橘黄、草绿、荧光黄和素馨黄色板聚为一类,每种色彩的每块板平均诱捕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是(19.4±2.4)种和(286.9±55.4)个;墨绿、大红、天蓝、土褐和纯白 5 种色板聚为一类,每种色彩的每块板平均诱捕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是(11.8±3.3)种和(129.0±36.4)个;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茶蚜和黑刺粉虱等,主要天敌是尺蠖原绒茧蜂和单白绵副绒茧蜂.研究认为遮阳网茶园成为主要害虫和重要天敌的越冬庇护场所;芽绿、素馨黄、荧光绿和荧光黄等色板可作为监测茶园虫情的手段之一.

    茶园昆虫趋色性群落结构遮阳网冬季

    不同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比较分析

    罗慧王庆华施宗运刘春艳...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普洱茶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方式数控发酵传统发酵茶叶品质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有机绿茶贮存期评价方法探讨

    李佳韩宝瑜梅献山
    6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绿茶香气的质和量与其贮存期密切相关.采用常温下逐年贮存1~16年的有机绿茶样,使用电子鼻(E-nose)分析其香气.以化学计量学方法以及机器学习方法,比如核岭回归(Kernel ridge regression,KRR)、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等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电子鼻传感信号与茶叶贮存期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各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BPNN模型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拟合能力,集中地验证进一步证实了BPNN模型的泛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金属氧化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传感器的电子鼻分析方法可作为有机绿茶贮存期评估中的替代方法,结合BPNN模型,为实际生产中长期贮存的绿茶品质鉴别提供有效的预测模型.

    绿茶电子鼻贮存期回归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