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态毒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态毒理学报
生态毒理学报

王子健

双月刊

1673-5897

stdlxb@rcees.ac.cn

010-62941072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生态毒理学报/Journal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生态毒理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生态毒理学与环境风险评价研究的全面发展。本刊主要报道:①污染物环境过程研究;②污染物对活体生物毒性研究;③污染物对于种群水平可能导致个体数量、基因率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研究;④污染物对个体水平生物化学、分子、物理结构和功能危害,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群落及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破坏研究;⑤生物标记物测试方法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⑥依据毒性测试数据和化学转化规划,评估化合物对整个环境(人体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危害和风险;⑦环境毒理学测试新技术/方法,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的毒性测试;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原缺氧环境对雌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钟艳张晓静常熙雯刘菲菲...
    25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高原缺氧环境暴露对雌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将20只雌性Wistar大鼠进行生理同步化后随机分为平原组与高原组,平原组置于兰州(海拔1 500 m),高原组运输至青海玉树巴塘(海拔4 010 m)后高原缺氧环境暴露14 d.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体质量和发情周期变化,取大鼠各个组织器官计算器官指数,检测血清、卵巢和子宫组织生殖激素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HE染色观察卵巢和子宫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中激素受体蛋白的表达量.与平原组相比,高原组缺氧暴露后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发情周期紊乱,在血清、卵巢和子宫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显著上调且生殖激素水平紊乱.HE染色结果显示,平原组大鼠卵巢和子宫的形态结构完整,高原组卵巢和子宫组织结构遭到破坏.卵巢组织中激素受体蛋白含量较平原组减少.高原缺氧会导致雌性大鼠生殖损伤.

    高原缺氧雌性大鼠氧化应激激素发情周期

    长江口平原农田土壤中卤代咔唑的分布特征及毒性效应

    孙红斐柯润辉王哲王晓雅...
    262-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PHCZs)是一种与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PCDFs)结构相似的新污染物,具有类二噁英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江苏省太仓地区长江口平原农田土壤中卤代咔唑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总卤代咔唑(ΣPHCZs)浓度范围为20.7~762 ng·g-1(以干质量计,下同)(中值为37.17 ng·g-1),咔唑(CZ)的浓度范围为1.98~155.07 ng·g-1(中值为4.13 ng·g-1).土壤中PHCZs的分布特征受太仓地区家庭零散种植农业模式的影响,呈空间无序性.同系物中同分异构体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PHCZs各组分与总有机碳(TOC)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长江口平原农田土壤中PHCZs毒性当量(TEQPHCZs)范围为2.80~7.98 pg TEQ·g-1(均值为4.73 pg TEQ·g-1),低于沉积物的安全TEQ值(20 pg TEQ·g-1),毒性效应较低.

    卤代咔唑农田土壤潜在来源毒性当量

    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和毒理

    黄宁杨旭张翼飞金鑫...
    27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唑虫酰胺是新一代双酰胺类杀虫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阐明其环境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评估了四唑虫酰胺对水生生物大型溞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风险,其48 h-LC50值为(0.096±0.010)mg·L-1.在0.005 mg·L-1和0.025 mg·L-1,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摄食行为和运动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四唑虫酰胺导致大型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显著升高,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和胰蛋白酶(trypsin)活性显著降低.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四唑虫酰胺在大型溞体内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逐渐增多.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四唑虫酰胺均显著影响了大型溞体内与代谢和蛋白质合成功能相关信号通路.关键差异基因筛选和验证结果表明,与抗氧化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在各四唑虫酰胺处理组均显著上调,而与解毒、消化和核糖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量在各四唑虫酰胺处理组均显著下调.本研究阐明了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的急性风险,并揭示了亚致死浓度下,四唑虫酰胺对大型溞生理功能的影响,相关结果可为四唑虫酰胺在水环境中的环境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农药双酰胺类杀虫剂大型溞急性毒性转录组测序基因表达风险评估

    氯化甲基汞和硒代蛋氨酸联合暴露对大鼠体内汞的蓄积和毒性影响

    何姣姣涂成龙戴智慧
    283-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用氯化甲基汞和硒代蛋氨酸对大鼠进行暴露,为进一步研究汞和硒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作用及其在体内的生物转运机制提供重要支持.冷原子荧光光谱法(cold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CVAFS)检测大鼠汞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ydride occurrence by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HG-AFS)检测大鼠硒含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Bonferroni法分析大鼠中汞和硒分布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 sample T-test)分析各组之间肝肾功能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雄鼠的汞和硒蓄积量高于雌鼠,相同性别内大鼠对汞和硒的蓄积量大小为肾脏>肝脏>脑>毛发≈粪便,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汞蓄积量逐渐增加,硒暴露组大鼠肝、肾、脑中硒的蓄积量在30~60 d内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加,而到90 d时出现了回落的现象;硒汞联合暴露组中相同汞暴露情况下,随着硒暴露剂量增加各组织汞蓄积量也增加;补硒后,汞和硒蓄积量都有所增加,但汞蓄积量低于单汞组;从生化指标和病理观察看,与对照组相比,单汞组和中硒高汞组的大鼠组织损害程度较为严重,单硒组损害程度最轻.综上所述,硒汞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在组织中汞和硒的蓄积分布,硒共暴露以及补硒能促进各组织对汞的吸收,其结果受硒汞暴露量和补硒浓度的影响;汞和硒蓄积量能影响大鼠各组织病理改变程度以及肝肾功能,汞蓄积量越高对组织的损害程度越高.

    大鼠蓄积

    轮胎微塑料污染对分蘖期水稻生长的影响

    徐新宇邓扬悟
    295-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使用量的激增,由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轮胎磨损颗粒物(tire wear particles,TWP)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但关于TWP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其影响机制也尚不明确.本文以分蘖期水稻为受试植物,通过水培实验探究不同粒径(90、100、125、150和180 μm)、不同浓度(100、500和 1000 mg·L-1)TWP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WP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有明显的浓度效应,无显著的粒径效应.TWP污染对水稻地上部指标(根长、株高、根质量、叶质量等)和根系形态(根长、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等)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TWP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先被促进后被抑制,CAT活性先被促进后被抑制;TWP污染促进水稻根和叶SOD活性,但抑制根系活力和根POD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当TWP浓度为100 mg·L-1时,所有处理组水稻叶POD活性均被抑制,而在TWP浓度为500 mg· L-1时,对所有处理组水稻叶POD活性均产生促进作用,当TWP浓度为1 000 mg·L-时,促进效果有所减弱.可见,轮胎磨损颗粒显著改变水稻的抗氧化酶活性,同时诱导水稻根胁迫反应,通过植物根系和叶的氧化-抗氧化系统诱导应激反应.

    轮胎微塑料水稻氧化损伤胁迫光合作用根系活力

    氯氰菊酯对脊尾白虾的致死和毒性效应研究

    胡杰齐丽华郭业鹏曹瑞...
    31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氰菊酯(cypermethrin,CYP)是农业生产活动中常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水生甲壳动物具有高毒性.为探究氯氰菊酯对海洋甲壳动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以脊尾白虾为研究对象,通过96 h-LC50与环境浓度相结合,探究了不同浓度氯氰菊酯暴露10 d后,对脊尾白虾肝胰腺组织结构及损伤水平、解毒代谢过程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组织内钠钾ATP酶(Na+/K+-ATPase)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获得氯氰菊酯暴露下脊尾白虾毒理响应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脊尾白虾24 h、48 h、72 h和96 h的LC50分别为65、50、38和32 ng.L-1,属于剧毒物质.不同浓度氯氰菊酯暴露6 d后,脊尾白虾肝胰腺组织结构被破环,出现基膜断裂、空泡化及细胞坏死等现象.16 ng·L-1和32 ng·L-1氯氰菊酯暴露下,脊尾白虾Ⅰ相代谢酶7-乙氧基-异吩噁唑酮-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和Ⅱ相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抑制的趋势;在16 ng·L-1氯氰菊酯暴露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抑制诱导交替出现,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均出现先诱导后抑制现象;机体内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且具有剂量依赖效应;32 ng·L-1氯氰菊酯暴露下,Na+/K+-ATPase和AChE活性在实验周期内均被显著抑制.综上所述,氯氰菊酯对脊尾白虾属于剧毒物质,暴露会导致脊尾白虾肝胰腺不同程度的组织结构损伤,引起体内产生氧化应激响应,造成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影响解毒代谢过程,导致机体渗透压调节的失衡和神经信号传导紊乱.本研究结果补充了氯氰菊酯对海洋甲壳动物的急性毒性数据,为近岸海域和河口区SPs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氯氰菊酯脊尾白虾急性毒性氧化应激神经毒性

    典型室内吸烟环境细颗粒物与黑碳动态变化及人群暴露特征

    杜伟崔占朋王金泽姜肃...
    324-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大多数城市尚未出台室内控烟法令,导致公共环境室内吸烟行为较为普遍,对室内空气质量和相关风险人群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仍缺乏研究表征吸烟引发的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动态变化特征,阻碍了控烟政策的制定.本研究基于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细颗粒物(PM2.5)和黑碳(BC)监测仪,结合相关风险人群暴露特征调研数据,探究了典型吸烟环境(棋牌室)的室内污染水平、动态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和吸烟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及风险人群的额外暴露.结果表明棋牌室日均PM2.5和BC浓度分别为(154±68.9)mg·L-1和(3.7±1.4)mg·L-1,其中营业期间的浓度为非营业期间浓度的6.5倍和2.6倍.PM2.5、和BC浓度的室内外比值(I/O)分别为63和4.1,表明室内源排放是棋牌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吸烟可以迅速升高室内PM2.5和BC浓度并产生浓度峰,峰值可达(502±111)mg·L-1和(8.5±2.9)mg·L-1.吸烟导致棋牌室PM2.5和BC的排放强度分别为(332±218)mg·L-1·min-1和(3.2±1.8)mg·L-1·min-1,风险人群因吸烟导致的日均PM2.5和BC的额外暴露分别为74.5 mg·L-1和0.67 mg·L-1,年均额外暴露分别为213 mg·L-1和0.19 mg·L-1,表明室内吸烟引发的额外暴露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风险.本研究为吸烟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提供了基础数据,研究结果可为控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细颗粒物黑碳吸烟室内空气额外暴露

    白洋淀上游流经城区前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与环境因子的关联研究

    王力源周贺秦梦史密伟...
    333-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细菌群落作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研究可为水生态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流经城区白洋淀上游河流细菌群落的高通量测序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城市环境因素对白洋淀上游水质的影响,并深入探究细菌群落功能与污染物动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对白洋淀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上、中、下游的水质等级差异显著.城区中汇入的各类污染物不仅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使得污染严重流域高丰度的细菌种群减少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还与细菌群落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代谢功能密切相关.同时,河流虽汇集了城区的各类污染物,但下游的细菌群落结构和部分氮、磷代谢功能均有恢复为上游水平的趋势.此外,高丰度的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受各类菌群和污染物的抑制作用较大,但验证其与NO3--N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白洋淀上游流经城区前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与环境因子动态变化的关联研究,为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白洋淀上游流经城区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动态变化

    东海三门湾主要海产品中典型重金属累积状况

    冉茂霞莫晓史永富叶洪丽...
    349-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我国东海三门湾主要养殖海产品重金属累积状况,评估当地沿海居民因海产品摄入导致的重金属健康风险,并以此了解海产品中重金属的累积特异性,本研究于2022年10月-12月选取三门湾养殖场进行取样,共取76份样本,包含10个品种,分析样品中总砷、无机砷、总镉、总铅和总汞这几种典型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估这10种海产品受重金属污染的情况,应用目标危害系数及复合危害系数评估当地沿海居民长期食用海产品的健康风险,同时对海产品中无机砷的赋存形态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仅部分虾蛄、梭子蟹中镉含量高于限量值(3.0 mg·kg-1),所有样品中的无机砷、铅和汞的含量均低于限量值.不同种类的海产品对重金属累积存在显著差异,这10种海产品除受到镉不同程度的污染外,另外3种重金属污染均处于正常水平,当地沿海居民长期摄入这10种海产品由重金属引起的健康风险属于低关注级别.每种海产品中的无机砷含量低于总砷含量的5%,且与总砷含量之间表现出弱相关性.本研究可为了解三门湾养殖海产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为评价当地沿海居民食用三门湾养殖海产品引起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了解海产品中重金属累积特异性和重金属安全限量值的研究提供基础科学信息.

    典型重金属海产品健康风险无机砷形态污染指数危害系数三门湾

    纳米塑料对硫酸铜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作用

    希日古丽·麦木提敏土玛日斯·木合塔尔王云努扎艾提·艾比布...
    359-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水环境中聚苯乙烯(PS)纳米塑料的共存对应急杀藻剂CuSO4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影响作用.带不同基团3种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单独处理和CuSO4+纳米塑料共存情况下,通过测定藻密度、叶绿素a(Chi a)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了聚苯乙烯纳米塑料与Cu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S-COOH、PS、PS-NH2这3种纳米塑料均能缓解CuSO4对藻细胞胁迫.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CuSO4、PS-COOH+CuSO4,PS+CuSO4和PS-NH2+CuSO4暴露后藻密度分别抑制了 42%、7%、5%、36%,Chl a含量降低了 55%、6%、7%和45%,说明PS-NH2与CuSO4共同暴露对藻细胞生长和叶绿素合成的抑制作用与其他2种纳米塑料更为显著.相应地,PS-COOH、PS这2种纳米塑料显著缓解了 CuSO4对藻细胞内MDA含量、SOD活性的胁迫.与空白对照相比,PS-COOH+CuSO4和PS+CuSO4处理组MDA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增加了 31%、35%和7%、5%,而CuSO4和PS-NH2+CuSO4处理后MDA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增加了99%、66%和22%、5%.同样的,除了 PS-NH2外,其他2种纳米塑料均能显著降低在CuSO4处理蓝藻水华过程中铜绿微囊藻胞外藻毒素(MCs)的释放.以上结果表明,带不同基团PS纳米塑料的共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CuSO4的除藻效率.

    纳米塑料CuSO4铜绿微囊藻联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