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徐梅

双月刊

1672-3805

ndsk2003@163.com

0451-55190006 55190421

150030

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更多>>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东北农业大学主板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2003年,本刊自创刊以来,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坚持“求是、求实、求新”的办刊理念,依托农业大学之农业优势开展编辑工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基于试点地区滁州市元松村的考察

    张勇王彤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着重要的制度供给保障作用。以试点地区滁州市元松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从理论层面阐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逻辑与内在机理;探究元松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实践、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及退出宅基地统筹利用情况,分析了该村通过改革实现"三业"融合、打造宜居宜业村庄的实践路径和取得成效;进而提出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按照"确权赋权活权"的改革思路,通过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基本居住权、赋予农民宅基地财产权及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实现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抓手赋能乡村振兴。

    宅基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试点地区

    资产收益养老:农民补充养老收入的新路径——基于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案例分析

    赵晶晶李放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不足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进路。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承包权退出作为土地资产建设的一条新兴路径,在为农村老人补充养老收入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农民可通过让渡其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来换取一次性货币和社会保障补偿,将土地权益转化为养老收益,实现土地资产向财产性收入的转变。但这一资产收益养老路径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补偿资金的短缺、产业的发展和收益的不确定性让地方政府无法大力推广,以及捆绑式的退出模式和农民的恋土情结导致农民参与意愿不高。基于此,围绕"资产收益养老"这一逻辑主线,构建"唤醒资产—建设资产—补充养老"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重塑土地资产理念,建立农村老年人退出机制、建构多元共治机制、完善多元补偿机制等建议。

    土地承包权退出土地资产养老收入

    小额信贷、绿色生产投入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有机肥和化学农药施用成本

    雷玲王晨周煊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支持是推动农民长效增收的关键因素,其中小额信贷是重要的金融手段。通过将以有机肥和化学农药施用成本代表的绿色生产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并行中介模型,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401份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具有直接的正向促进作用;(2)小额信贷对绿色生产投入中的有机肥施用成本增加和化学农药使用成本减少均产生正向作用;(3)小额信贷能够通过绿色生产投入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为促进小额信贷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收入增长,应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小额信贷对农民的补贴制度,强化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有机种植和智慧农业的支持力度。

    小额信贷农民收入增长绿色生产投入环境保护并行中介效应

    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需求指向、现实考察与实践进路

    何林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文旅融合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乡村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这不仅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更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受到整体规划、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等因素的影响,农文旅在融合过程中整体效能不明显,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亟待提升。因此,需要以文化建设为基底、以政策支持为依托、以产业升级为动能,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做好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科技赋能

    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驱动

    马吉巍桂雪梅王刚毅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种质资源是重要战略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是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劳动者要素的优化升级为关键支点、劳动资料要素的智能化改造为重要抓手、劳动对象要素的拓宽为重要体现,最终实现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整体上看,产权制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投融资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为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提供实践动力。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上的"新质态"驱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因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种质资源创新保护,能够为打好种业翻身仗、筑牢粮食安全屏障、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益。

    农业种质资源创新式保护新质生产力实践驱动

    农产品增值税处理规则的完善

    杨小强王森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想的增值税制应覆盖所有商品和服务。然而,基于公平原则和缓解增值税的累退性需要,如何对农产品课征增值税便成为增值税法设计中的经典技术难题。伴随增值税制度的不断发展,很多国家尝试将农产品全面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例如欧盟在统一增值税制度之初便确立了对农产品免税并实行统一比率补偿的处理方法。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关于农产品的增值税处理规则呈现出免税要件界定不清、农产品增值税抵扣不合理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实效不佳的困境。增值税法上农产品的处理规则应遵循税收中性和税收公平的基本理念,为此,我国在增值税法上应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免税要件的界定、改进农产品抵扣机制、完善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农产品增值税税收中性税收公平

    数字政府建设的法治化路径分析

    赵洋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立法体系有待完善、数字人权保障不足、公共数据开放不够、政企合作机制欠缺、算法决策存在风险等问题。为了保证数字政府建设的平稳运行,可以借鉴域外国家数字政府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从完善数字政府立法体系、加强数字人权全面保护、扩大政府数据开放程度、健全政企合作体制机制、优化算法决策方式方法五个方面进行法治建构,从而推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发展。

    数字政府数字人权公共数据政企合作算法决策

    农村电商刑事法律风险与前瞻治理

    陈鹏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下,商与农的互联互促衍生了"数商兴农"工程,其实施对于当下农村电商纵深性、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赋能效应。而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囿于法律的滞后性、监管的局限性及经营主体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使得假冒伪劣商品、非法经营等刑事风险相伴而至。因此,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树立前瞻意识,防范刑事风险发生。通过增设刑法罪名不仅可以加强农村电商平台经营者的监管责任,同时填补了《电子商务法》中对无须进行市场主体登记的交易主体的监管空白。应强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农村电商领域的适用,树立预防性理念与必要的处罚理念相结合的农村电商刑事制裁理念;构建多元主体监管模式,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农村电商运营主体的刑事风险防范意识。激活农村电商发展潜能的同时防范刑事风险,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刑事风险风险治理监管模式

    文化治理:农村社区公共性生产的行动策略

    李山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社区公共性在其根源上蕴含和再现于作为共同体生活方式总和的农村社区文化样态之中。因而农村社区公共性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畴,其内嵌"公共性的文化"与"文化的公共性"二重属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呈现为特定的文化结构。文化治理是一种以文化为对象和工具的治理形式,其与公共性生产存在耦合性。农村社区文化治理既可经由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以培育"公共性的文化",又能通过农村社区文化治理功能增进来再造"文化的公共性",因而文化治理可以成为农村社区公共性生产的行动策略。目前基于公共性生产的农村社区文化治理行动主要体现为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文化引领力、构建农村社区文化治理新格局、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形态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社区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营造农村社区文化空间体系等实践路向。

    农村社区公共性文化治理公共文化空间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黑龙江彩陶文化产品研究

    周颐周威
    8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彩陶文化产品蕴含着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具有艺术研究、经济社会文化创新等多重价值。但目前存在传统彩陶传承乏力,彩陶文化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产业规模小、创新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彩陶文化传承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在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通过梳理黑龙江彩陶文化发展历程,剖析黑龙江彩陶文化产品开发的基础、分类及内涵,基于彩陶文化产品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文化、技术、人才三方面价值导向,提出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平台、品牌建设、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彩陶文化产品乡村文化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