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与文化
当代教育与文化

王鉴

双月刊

1674-5779

jyywh@nwnu.edu.cn

0931-7970305 7971757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西北师范大学《当代教育与文化》编辑部

当代教育与文化/Journal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nd Cul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IRLS视域下甘青涉藏州县四年级学生阅读素养调查

    李金云刘庆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PIRLS测评框架,对甘肃和青海涉藏州县 500 名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而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目的与习惯、教师的阅读指导策略、家庭语言环境以及文化资源等因素对学生阅读素养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在宏观层面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中观层面上设计多元化的课程、微观层面上优化阅读教学,不同层面的支持网络相互协作,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

    PIRLS甘青涉藏州县四年级学生阅读素养

    民族数学教育的先驱:达布罗西欧

    马俊海张维忠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达布罗西欧是世界闻名的数学教育家,因其在民族数学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获得了 2005 年菲利克斯·克莱因奖.他创造的民族数学是一个承认、重视和尊重不同文化群体成员发展的不同数学思想、程序和实践的概念.他分析了不同文化中解释生命和自然演化的历史,并从个人、社会、环境和军事四个维度来追求和平.他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一位深受爱戴的国际领袖、一位慷慨善良的和平爱好者、一位淡泊名利的民族数学教育家.

    达布罗西欧民族数学数学教育STEAM教育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基本属性的四维分析

    庞君芳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享有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是每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如何正确理解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教育公平的本质问题、教育公平的实现基础、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四个维度,剖析平等受教育权的人人享有、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于教育公平的内在价值.

    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核心价值恰当分配全面发展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新解

    陶青
    23-3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提出,并不是取消教育,它仅仅是手段,旨在实现民主社会.社会是理解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钥匙."绝对目的论"在活动之外设定一个固定目的,它是自足的和自我完成的,服务于静止的社会,是在为专制独裁和等级社会开道.进步的社会则格外珍视自主和创新,将后者视作前者进步的重要手段.民主社会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尤其需要人们具备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的精神与冒险、合作、探究和实验的能力.因此,与专制社会的绝对目的不同,民主社会的教育目的应该是暂时的、实验的,在行动中获得检验并持续向前发展;是自由的、灵活的,促进个性的充分彰显和表达;是合作的、协商的,成为运用集体智慧的过程.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新解

    我国基础教育减负政策变迁——基于"工具-目标-教育场域"的三维框架分析

    林琳李芸彤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基于"政策工具""教育场域"和"教育政策目标"维度的三维分析框架,对 1985-2023 年间的 114项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减负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在 30 余年的基础教育减负工作推动过程中,政策工具类型维度中的环境型工具使用最为频繁;近年来在教育场域维度,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校外教育使用频次较高;在教育政策目标维度,基础素养、通用素养政策工具使用频次较领域素养、高阶素养高.建议后续调整环境型的运用频率,增强需求、供给型的运用率;平衡不同教育场域中政策工具的使用,以促进各个周期协同发展;提高教育政策目标的均衡性,注重学生领域素养、高阶素养的培育.

    政策工具基础教育减负教育政策

    新时代良好家风建设的重要价值、主要内容与实践路径

    高闰青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新时代良好家风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涵育时代新人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包含着厚植家国一体的崇高情怀、发扬孝长慈幼的道德风尚、继承耕读传家的精神品质、秉持俭以养德的立身之本等主要内容.新时代良好家风建设需要探寻新的路径,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用日常生活涵育优良家风,用家长言传身教传承良好家风,用家校社协同建设良好家风,成就"积善之家",创造和谐家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造良好的"生态圈".

    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价值主要内容实践路径

    中国式乡村教育生态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向

    任捷莫云娟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命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教育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乡村自然生态危机、乡土文化精神式微与乡村学校认同危机等因素影响.因而,走向生态发展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自觉选择.乡村教育生态发展主要以生态教育思想为逻辑起点,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发展内容,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价值旨归.通过明确兴农指向,集聚乡村资源,协同城乡共生,加速推进乡村教育生态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教育生态发展,加速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中国式乡村教育生态发展生态系统

    斯巴达教育制度的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冯嘉慧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巴达是古希腊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具有典型性的城邦.因其独特的社会环境和城邦发展的需要,斯巴达发展出一套以严厉残酷和尚武著称的教育制度.斯巴达人从一出生就要接受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军事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及智育.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健壮、善战、勇敢、忍耐、服从的公民.虽然斯巴达的教育体制引起后人的批评,但斯巴达的教育制度对巩固国家政权和维护国家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斯巴达教育制度不仅在柏拉图和卢梭等教育哲人那里获得认可,而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也一直发挥持久的影响.但是,有关斯巴达教育的种种想象存在一些误解.事实上,斯巴达教育并非反智教育,也并非长期推行"尚武"教育,斯巴达的"全民皆兵"并不涵括所有民众.斯巴达教育的现代意义在于强化公民教育、意志教育和早期教育.

    斯巴达教育军事教育公民教育意志教育

    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实施类型考察与异质特征——基于类型化视角的混合研究

    彭佳于海波
    59-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课程实施现状,采用类型化分析视角,对 269 份有效问卷与 12 位教师访谈资料进行解释序列混合研究发现:(1)类型考察:教师可以划分为"实施低效型、顺势扮演型、实施高效型、迎难而上型"四类实施类型,不同类型教师折射出的新课标理解与使用情境、工作特征、教学评价倾向与教研参与意愿各不相同;(2)实施层级:分别处于"不予采纳-抵制应对""形式采用-初步领会""基本理解-有效运用""理念内化-调试创生"课程实施层级;(3)异质特征:分别呈现"消极应对课改,原有认知束缚""浅层理解课改,认知-行为矛盾""有效实施课改,价值理念疏离""批判认识课改,个人意义建构"多重异质特征.建议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分类施策,进而连贯不同类型教师课程实施层级跃升通道.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师课程实施异质特征类型化

    澳大利亚新版F-10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及启示

    欧吉祥杨捷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澳大利亚 F-10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无到有"的曲折发展历程,可大致将其划分为自由放任期(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踟蹰探索期(20 世纪 60 年代—20 世纪末)和加速落实期(21 世纪第一个十年)三个阶段.在顺应国家教育发展新战略、国际学生评估竞争屡次失利等语境之下,2022 年,澳大利亚发布了新版 F-10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编排和课程实施指导等层面对数学课程作出了新的修订."新课标"表现出以下特点:以"基础学年"为过渡带,助力幼小平稳衔接;推动"新课标"的数字化转型,以技术赋能"新课标"落地;开展跨文化、学科学习,发挥数学课程综合育人功能.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的启发.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