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体育科技
当代体育科技

林月峰

旬刊

2095-2813

ddtykjbjb@163.com

0451-51869099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当代体育科技/Journal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课程构建与应用研究

    李雪峰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调整,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日益凸显。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构建基于职业体能的体育课程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的职业体能课程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通过对职业体能类型的梳理,明确各类职业对体能的具体要求;然后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对职业体能进行分类,为课程的针对性设计提供依据;之后再以跨境电商、新能源汽车、机电专业为例,设计以职业体能为基础的体育课程构架,并创新性地引入菜单式体育课程包模式,以满足不同专业和职业体能的灵活性需求。通过实施这种课程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体能水平,增强其未来职场的适应能力。

    高职院校职业体能课程构建应用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瑜伽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

    王爱玲李旭龙杨惠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通过项目式教学提升大学体育课程的新文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分析项目式教学对瑜伽课程新文科建设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从学习主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支持环境设计、评价方式设计等维度入手探讨了如何设计瑜伽课程项目式教学方案。提出了分析培养目标,确定项目主题;聚焦现实需求,设置驱动问题;针对核心素养,设计学习目标;基于学习目标,开发学习内容;丰富任务形式,管理项目进程;开展多元评价,诊断学习效果等六个关键环节,以期为提升大学瑜伽课程的综合育人效能提供理论参考。

    新文科大学体育瑜伽课程项目式教学

    柔韧素质训练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方炜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训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强化学生的运动速度与力量,提升学生柔韧性,培养坚强的意志。该文主要针对高校跆拳道教学中柔韧素质训练应用进行探究,明确柔韧素质训练的价值,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合理的训练方案,以期实现柔韧素质训练水平的提升,降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受伤风险发生概率,增强学生锻炼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跆拳道教学柔韧素质训练高校拉伸训练

    基于OBE理念高校公共体育课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邸袁伟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探索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混合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理念滞后、内容单一、方法陈旧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结合OBE理念与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了政策引导、教师培训、技术支持和环境营造等实施策略的重要性,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OBE理念高校公共体育课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新时期大学健美操公共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研究

    李硕张晓峰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时期大学健美操公共体育课程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健美操课程发展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内容单一、课程思政开展滞后以及评价体系建设薄弱等问题。提出实践路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追求,构建系统性课程目标体系;多举措并进,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重视理论知识融入,均衡化推动课程发展;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促进教师与学生协同发展。

    大学体育健美操高质量发展立德树人

    社会力量赋能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存不足与路径研究

    李适东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力量可以为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从而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该研究旨在厘清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工作的价值作用,并构建政府、学校与社会共建的合作体系,以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发现,社会力量赋能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有利于学校"一校一品"发展;扩大学校体育师资队伍;提高体育育人效能;推进终身体育观念;减缓学校经费压力。但社会力量赋能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仍存在政策效果一般、权责边界不明、主体关系较弱、教育理念偏差、服务优势不足等问题。由此,建议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协同育人机制;统筹学校体育发展的资源调控与分配;构建学校体育发展的多元主体参与平台;激发学校体育发展的社会参与意愿;促成学校体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社会力量学校体育新时代路径研究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王浩杰林伟贤陈静越郭久聖...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等方法,探讨了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主要问题有课程改革模糊、教学断层、实施失衡和评价低效。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对策建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行体育政策;深化体教融合理念,灵活实施教学;设置专业化、均衡化课程内容;改进评价体系,提高准确性和有效性。

    体教融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实践

    健康中国背景下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特征研究

    杨一波
    67-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会通过其所具备的组织特征,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对其特征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成员的行为规律和组织运转的内在机制,是针对性培育和发展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基础。因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研法、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中国"背景下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组织动因具备多层次性、组织模式具备多类型性、组织的活动内容具备多样性和群体性。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健康中国组织特征群众体育

    供需耦合视角下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机制研究

    徐若西陈上党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体育服务作为连接城乡居民与健康生活的重要桥梁,其满意度直接反映了服务的质量与效果。由于居民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及居住区域等多方面的不同,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但无论如何,服务的核心始终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满意度,并进行了合理分类,同时针对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公共体育服务政策提供有力依据,为解决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整体质量,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体育健身服务,从而提高全国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供需耦合城乡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差异

    银川市体育设施空间分布与资源配置研究

    苏斌马潇源
    75-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运用空间分析工具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探究了银川市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与资源配置情况,以期为银川市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通过对银川市体育设施的现状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银川市体育设施总体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衡。同时,体育设施类型多样,以体育场地为主。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增加体育设施投入、优化布局、提高使用率和完善政策体系等建议。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县区的投入,提高县区的体育设施水平,让市民能享受到更好的体育服务。通过此次研究,期望促进银川市体育设施的发展,提高市民的体育健身水平,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体育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布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