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体育科技
当代体育科技

林月峰

旬刊

2095-2813

ddtykjbjb@163.com

0451-51869099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当代体育科技/Journal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网球裁判员综合素质提升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

    代伟男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梳理出网球裁判员综合素质指标,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网球裁判员群体特征进行总结,依据相关指标,结合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网球裁判员综合素质现状,提出相应的提升途径。为普通高校网球裁判员队伍的培养提供新的方向,加速普通高校网球裁判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网球裁判员综合素质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完善措施探讨

    刘成海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完善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该文针对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调查了部分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的情况,重点分析了这些学校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的学科建设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训实习等内容。研究发现,我国建设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的学校数量较少,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的师资较强;各院校的课程体系有待优化,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各学校可以在明确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角度出发,建设和完善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突出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

    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建设现状院校建设

    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助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孙雨
    116-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助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退役安置体系滞后以及学训矛盾等发展困境。学校体育能够拓宽人才培养规模,弥补我国竞技项目短板,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提升训练水平,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明确学生运动员身份属性,狠抓文化教育工作;推动学生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体教融合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体育

    黄河故道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李文明宋广侠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徐州黄河故道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体育传统。这些传统包括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传统武术、传统节庆活动等,这些文化遗产和体育传统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黄河故道地区的传统文化和体育传统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有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好传统体育传承及创新发掘工作,能够促使徐州黄河故道体育旅游资源取得良好的效果。

    徐州黄河故道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创新

    高校辅导员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杨小强张蓉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体育文化是重要的高校校园文化板块,辅导员应该发挥指引、组织、协调和激励作用,使校园体育文化得到落实,促使其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但通过调查发现,受到培训政策不完善、管理制度不适配等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在校园体育文化中无法真正发挥引领等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加强体育培训、改善管理机制等途径提升辅导员的职能水平,从而保证他们可以真正发挥指引、组织作用。

    高校辅导员校园体育文化体育培训体育观念

    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的体教融合现实问题研究

    王梓涵李江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教融合作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理念,关乎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与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体教融合进程当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准确识别与分析,发现体教融合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相关部门职能定位模糊、管理层面欠缺网格化调节、主体利益机制大不相同,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主要是认知惯习的差异性、资本调和的有限性、场域结构的松散性。

    体教融合后备人才培养困境审视场域理论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普通生运动队伍的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刘宇晨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从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普通生运动队伍管理优化策略的角度出发,对现行高校体育运动队伍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认为现阶段高校普通生运动队伍具有队员异质性、训练业余性、目标多元性的特点。发现高校普通生运动队伍在管理中主要存在管理理念、学训矛盾、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建议立足于体教融合背景,提出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协调学业与训练的关系、补充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举措,以推动我国高校普通生运动队伍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体教融合高校普通生运动队伍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困境与路径

    冯仁慧
    135-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舞蹈作为兼具"艺、体、美"三项德育优势的高校体育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及现实困境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践进路,以期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发挥其思政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相应借鉴。研究发现: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思政具有完成大学体育的时代使命和促进体育课程思政发展的时代意义;现实困境为课程思政配套资源不完善以及教师的思政素养不足;进路选择为做好体育舞蹈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加强体育舞蹈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体育体育舞蹈课程思政思政教育

    高校推进思政课程融入体育体质测试中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鹏王继健徐晓敏陈程...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场所,需要将思政课程与体育体质测试相结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该文对高校推进思政课程融入体育体质测试中的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将思政课程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融入体育体质测试中,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具体的实践措施和建议。总结全文的观点和建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思政课程体育体质测试建设理论身体健康

    中华体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以杭州亚运会精神为例

    申琦尹鹏飞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的教育形势,中华体育精神成为重要的教学元素,其不仅包括中华体育发展历程,还涉及中华体育坚定文化自信等思政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将中华体育精神作为思政课堂的重点建设对象,将其纳入思政课程体系,借助中华体育精神提升思政课堂价值水平,有利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符合思政教育发展方向和思政教学需求。

    中华体育精神思政课堂杭州亚运会精神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