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曹汉礼

双月刊

1000-3711

xjdfbtb@163.com

0991-2632857

830002

新疆乌鲁木齐市碱泉一街380号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Journal Endemic Diseases Bulletin(china)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1992年被评为全国基础医学寄生虫学核心期刊。主要报道鼠疫、布鲁氏菌病、克山病、大骨节病、腆缺乏病、氟(砷)中毒病、包虫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肠道寄生虫病、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职业卫生与职业病、计划免疫、放射卫生与放射病、消毒杀虫灭鼠、医学动物与昆虫、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的相关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染料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的调查与评价

    高金龙刘娅坤赵翊李卫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甘肃省酒泉市某染料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开展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 该染料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水泥粉尘、活性炭粉尘、电焊烟尘、煤尘)、化学因素(氮氧化物、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盐酸、硫酸、二氧化硫、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氰化物、甲醇、硝基苯、硫化氢)、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照度)等,均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但水泥粉尘、噪声和一氧化碳存在远期健康风险.结论 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水泥粉尘、噪声和一氧化碳;该企业防护设施齐全,防护措施得当,但未针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组织员工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应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染料制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

    一起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病原学特征分析

    吴春敏胡凤清刘承毅罗燕...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基因序列和耐药等病原特征,为霍乱基因组学等提供资料,为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进行分离培养,用生化试验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布鲁克MALDI Biotype sirius one)鉴定,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群/型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扩增及全基因组测序;对菌株开展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结果 该患者曾饮用生水,同住家人、邻居(曾到过患者家就餐)以及同单元5层10户37人未见发病.患者粪便标本检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该菌携带致病基因且对多粘菌素E耐药.使用PubMLST分型数据库鉴定该菌株为ST841型,且为新型.通过比对获得最近缘的序列为霍乱弧菌参考菌株ERR1024532/1995/Latin America/non O1,与最近缘基因组序列的核基因数目差为328.结论 本病例感染病原为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应加强霍乱弧菌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及食源性疾病疫情监测与报告,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

    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全基因组测序

    重庆市一起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马兰熊华利
    10-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2年1月重庆市荣昌区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病因及影响因素,为鹦鹉热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电话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密切接触者、环境样本、动物粪便样本开展病原学检测.结果 病例男,78岁,超重,患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因发热、畏寒、咳嗽、全身肌肉酸痛、呼吸困难2d入院,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病例血液和痰培养样本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鹦鹉热衣原体阳性;病例有可疑的鸟类交易市场暴露史,潜伏期20 d.共发现密切接触者3人,经7 d居家医学隔离观察后,均未见异常.共检测外环境样本22份,鹦鹉热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该病例可能是因暴露在被鹦鹉热衣原体污染的鸟类交易市场外环境而导致感染;应加强畜禽市场,尤其是鸟类市场的鹦鹉热衣原体监测,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鹦鹉热等人兽共患病的知晓率.

    鹦鹉热鹦鹉热衣原体流行病学调查人兽共患病

    一起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致血管神经性水肿伴感染事件调查分析

    孙中环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一例接种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PCV13)后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伴感染事件起因,明确事件性质,为疫苗安全性观察和规范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患儿接种PPCV13后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情况、疾病诊疗过程、疫苗冷链流通、接种实施、预防接种门诊以及人员接种资质等,收集相关资料,组织专家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结果 患儿接种第3剂PPCV13后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经薛城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诊断为血管神经性水肿,与PPCV13存在因果关联,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 该患儿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与自身过敏体质有关,感染症状可能为血管神经性水肿炎性介质释放引起,也可能偶合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应加强新疫苗、特殊体质儿童、同种疫苗多次接种者AEFI监测,加强临床医生AEFI诊断及处置能力培训,对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教育,减少不良反应危害.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预防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

    一起精神病医院聚集性发热疫情的调查分析

    张鹏云杨晓玲朱鑫魏兰兰...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某精神病医院聚集性发热疫情进行调查处置,分析疫情流行特征和发生原因,为今后精神病院处置类似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疫情进行调查,应用RT-PCR方法进行呼吸道多病原检测,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可能的暴发原因.结果 该院老年精神科病区2023年12月25 日—26 日共报告9例发热病例,罹患率10.11%.经呼吸道多病原检测咽拭子标本7份,甲型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阳性标本5份,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份,肺炎链球菌阳性2份,其他均为阴性,合并感染3例.初步判定为一起以流感病毒为主的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聚集性发热疫情.结论 医务人员带病上岗、流感疫苗接种率低、病房通风不佳,是此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流感精神病院聚集性发热

    2022年云南省某中学一起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分析

    郑杰黄东升李国辉赵永...
    21-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年云南省保山市某中学水痘暴发原因,查找影响因素,评估其疫苗保护效果,总结水痘暴发疫情的特点及防控经验.方法 对所有患病学生和同班级同数量既往无水痘发病史的未患病学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单因素采用卡方检验,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此次水痘疫情罹患率为2.04%(75/3 6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课间活动范围(OR=0.337,95%CI:0.116~0.977)、接触玩耍后立即洗手(OR=0.279,95%CI:0.082~0.945)、公共教室上课后立即洗手(OR=0.264,95%CI:0.081~0.859)、使用肥皂洗手液(OR=0.085,95%CI:0.019~0.374)、水痘第一针接种史(OR=0.121,95%CI:0.036~0.405)是预防水痘发病的保护因素.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保护效果(VE)=72.97%;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保护效果(VE)=100.00%.结论 疫情发生后采取了健康宣讲入校园、规范晨检、病例及时隔离、协调水痘疫苗调拨接种等措施的快速联动,这是本次水痘暴发疫情控制在一个较小范围且病例数较少的主要原因,为今后防止水痘等传染病疫情扩大、蔓延提供了经验.

    水痘暴发疫情疫苗保护效果

    2020年宁夏城乡女性宫颈癌筛查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买娟娟姚文莲伊美霞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宁夏城市与农村女性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宁夏宫颈癌筛查率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经济条件好、中、差的实际情况,于2020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宁夏的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从每个市的21个街道/乡(镇)各抽取2个社区/村,采用滚雪球法从每个社区/村随机抽取48名符合要求的女性,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1 760人,29岁~及40岁~年龄组、已婚和知晓部分宫颈癌防治知识是城市女性宫颈癌筛查的保护因素,职业为个体是危险因素;离异、知晓宫颈癌部分防治知识、认为"宫颈癌的预防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是农村女性宫颈癌筛查的保护因素,无HPV感染史、不知晓"高危型HPV感染是患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和不同意"女性初次性生活不可过早,并且应有固定的性伴侣"是危险因素.结论 宁夏城乡女性宫颈癌筛查的影响因素不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宫颈癌筛查率.

    宫颈癌影响因素筛查率

    某轮胎制造企业员工高频听力损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张鑫杨玉华张国庆张丽萍...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某轮胎制造企业员工高频听力损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3年某轮胎制造企业1 847名接噪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现场调查及作业场所噪声测量等形式收集资料,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噪声测量主要岗位21个,超标岗位11个、超标率52.4%;检查1 847人,检出高频听力损失219例、检出率11.9%.男性(x2=32.577)、中专及以下学历(x2=5.441)、吸烟(x2=16.975)、高血压(x2=7.735)、噪声高暴露岗位(x2=17.179)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P<0.05),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趋势x2=8.400)和工龄增加(趋势x2=18.680)而呈增高趋势(P<0.05),炼胶、硫化工段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成型、质检及其他岗位(x2=23.639,P<0.05),主要接触噪声和炼胶烟气、硫化烟气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主要接触噪声和其他有害因素人员(x2=26.211,P<0.05),从不和偶尔佩戴耳塞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高于经常佩戴耳塞者(x2=20.146,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778,95%CI:2.207~6.467)、35 岁~组(OR=1.496,95%CI:1.032~2.170)、年龄>45岁(OR=1.538,95%CI:1.012~2.335)、工龄 10 年~组(OR=2.165,95%CI:1.416~3.312)、工龄>20 年(OR=3.391,95%CI:2.159~5.325)、炼胶工段(OR=3.914,95%CI:1.348~11.360)、噪声高暴露(OR=1.774,95%CI:1.090~2.888)和接触炼胶烟气(OR=5.098,95%CI:2.533~10.262)是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OR=0.725,95%CI:0.536~0.979)、偶尔(OR=0.602,95%CI:0.424~0.853)和经常(OR=0.356,95%CI:0.237~0.534)佩戴耳塞是保护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影响工人高频听力;应引起重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保障工人身体健康.

    轮胎制造高频听力损失影响因素

    2011-2022年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李盛李之果李普郭庆...
    33-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22年甘肃省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1-2022年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报告病例资料,对其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22年武威市共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病例3 115例,报告发病率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不同年度布鲁氏菌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255.692,P<0.05).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和11-12月,共报告2 185例、占总病例数的70.14%;凉州区报告病例数最多、占37.78%,天祝藏族自治县最少、占12.46%;男女性别比为2.55:1,年均发病率男性(22.77/10万)高于女性(9.2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233,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69岁组、占86.6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2.86%.结论 2011-2022年武威市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并呈明显的人群和季节性分布特点;应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和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宣传,加强监测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

    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2018-2022年白银市居民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分析

    周红马骥雄鲁朝霞赫永虎...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8-2022年甘肃省白银市居民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导出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所有已审核的白银市常住居民的死亡个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编码,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2018-2022年白银市居民4类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APC=6.97%,t=5.480)、标化死亡率(APC=6.94%,t=5.263)均呈上升趋势(P<0.05);早死概率为10.31%~12.0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3,P>0.05);每年早死概率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5.30%,t=3.442,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死概率较高.结论 4类主要慢性病是白银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重点关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男性是重点关注人群.

    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