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李学伟

双月刊

1673-9590

bjb@djtu.edu.cn

0411-84106275

116028

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欧班列研究综述

    杨忠振郭威佑连峰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有关中欧班列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从多个文献数据库中收集到2017—2022年间发表的394篇研究型论文,然后借助文献计量技术与可视化分析工具,明确中欧班列相关研究热点、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具体地从分班列开通的必要性、班列影响、班列政策、班列运输组织、班列网络结构分析和班列网络规划6个研究方向,回顾总结有关中欧班列的文献.通过文献总结分析发现,国内的研究者发表的论文较多,国外研究者发表的相对较少.总体上这些研究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类,初期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内容涉及班列运营状况面临的问题分析、发展对策与流程优化等.后期发表的论文中,定量研究逐渐增加,其主要内容集中在班列枢纽站选址、班列线路规划、班列竞争力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指出多通道协同的班列网络优化、俄乌冲突下班列发展路径及北极航道繁荣下班列再定位等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

    文献计量中欧班列班列网络班列政策班列运输组织

    不规则环形交叉口交通流特性研究

    王忠昶侯嵩蕾唐博林庞彦知...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环形交叉口通行拥堵问题,以大连市数码广场不规则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入口交通流的到达时空及速度分布特性,通过Fluent流体对交叉口交通拥堵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并得到环形交叉口拥堵部位及缓解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交叉口入口车流量与时间关系不大,与交叉口地理位置有关,其中早高峰小时入口到达和驶离车流量服从负二项分布,早高峰入口车速服从威布尔分布;环形交叉口拥堵情况多出现在交叉口出入口处,且短交织区拥堵现象较长交织区更严重.当内径由50 m增大至65 m时,交织角角度减小8°,环内压力减小25.6%,同时最小速度增大464%;当内径由65 m增大至80 m时,交织角角度减小4°,环内压力减小20.2%,同时最小速度增大62%.

    Fluent流体数值模拟环形交叉口交通拥堵交通流特性

    城市隧道允许变车道分界线设置方法研究

    方松马健霄沈玲宏徐楚博...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缓解低速车辆对隧道行车安全的影响,探讨城市隧道内部允许变车道分界线的设置方法,采用VISSIM仿真软件,分析城市隧道内部车道分界线设置为允许变道和禁止变道两种状态下低速行驶车辆对隧道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隧道内低速行驶车辆对本车道的交通流平均速度影响最大,车道分界线设置为允许变道时可以明显缓解低速行驶车辆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低速车辆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本车道的平均延误时间,且车辆时速越低、道路交通量越大,平均延误时间越长;禁止变道状态下,低速车辆的存在造成本车道后方车辆的排队积压,导致交通密度显著增大,设置允许变道能够缓解低速车辆对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城市隧道的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工程城市隧道低速车辆交通流

    基于云模型的公交车内拥挤度判别

    殷巍左忠义年士磊冯启龙...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公交车内乘客的舒适性,需要对公交车内的拥挤度进行实时判别.首先对公交车内早高峰的客流量进行实时调查.其次针对公交车内拥挤度判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公交车内拥挤度判别的方法.在利用云模型进行拥挤度判别时,选取乘客拥挤度的度量标准,根据它们在不同服务水平下的边界值计算云的数字特征,将6种服务水平下求得的子云合成标准云,根据早高峰车内人数,将求得的立席密度和乘载率代入云发生器,建立待识别云模型.最后通过对各个站点的待识别云和模板云的拥挤度进行计算,判断公交各个站点的拥挤度.以济南市B218路公交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利用云模型对各个站点的拥挤度进行判别,所选取的站点拥挤系数从64.3变化为118.0,对应的服务水平从C变化为F.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判别公交车内的拥挤度,而且能有效地避免公交车内拥挤度判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城市交通拥挤度公交客流云模型乘客舒适性

    考虑焊接质量的铝合金车体关切焊缝的疲劳寿命预测

    谢素明赵洪帝陈胜程亚军...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和质量分类法研究铝合金车体含缺欠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问题.首先,研究IIW:2015的基于Paris定律的裂纹扩展分析的理论基础和BS 7910:2019的基于考虑焊接缺欠质量的S-N曲线的质量分类法的算法原理;其次,归纳总结了这2种方法进行考虑焊接质量的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流程;再次,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基于BS EN 1999-1-3:2007的名义应力法对某动车组铝合金车体进行疲劳分析,确定车体疲劳关切焊缝部位;最后,分别利用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和质量分类法对车体关切焊缝侧门下角进行考虑初始裂纹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表明:基于质量分类法的剩余寿命为1.4×106次,基于裂纹扩展分析法的剩余寿命为2.64×106次.

    铝合金车体焊接结构裂纹扩展质量分类法

    基于子模型的镁合金车体刚度联合优化

    时森陈秉智张旭臧兰兰...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提升镁合金车体底架边梁刚度为目标,提取车体底架边梁边界,建立边梁子模型,对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获得边梁型材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HyperStudy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建立关于应变能、质量的边梁尺寸形状协同优化代理模型,开展边梁结构型腔多目标优化,同时对最优构型进行刚度分析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原结构,车体边梁最大下挠减小18.47%,刚度明显改善,通过结构优化可有效补偿镁合金车体刚度下降.

    车体边梁子模型代理模型多目标优化

    玻璃钢隧道防护门优化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王悦东魏壮王秋实董祺...
    51-5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玻璃钢(FRP)材质的疲劳试验数据,利用单侧容限法拟合出置信度为95%、存活率为97.5%的p-S-N曲线,得出玻璃钢防护门的疲劳极限.使用Box-Behnken(BBD)抽样方法完成了试验设计,建立了防护门的应力幅值和长度、宽度、厚度的二阶多项式,利用二代遗传算法(NSGA-Ⅱ)、粒子群算法(PSO)、二次规划法(NLPQL)3种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对防护门的应力幅值和体积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NSGA-Ⅱ算法时体积和应力幅值优化效果最好,体积减小率为13.73%,应力幅值减小率为14.68%.根据优化结果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和优化结果一致,证明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根据BS 7910:2019对优化后含缺陷的防护门进行结构安全性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含裂纹缺陷的玻璃钢防护门满足结构安全性需求,a/c值越小,裂纹在后期扩展中越容易趋近BS 7910:2019中FAD图的临界线.

    铁路隧道p-S-N曲线优化分析玻璃钢单侧容限安全性评估

    高原内燃机车柴油机空气滤清系统流场仿真

    邓纪辰梁海涛崔洪江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降低内燃机车柴油机空气滤清系统的流动阻力,提高流动均匀性,采用CFD仿真计算方法,对高原环境下内燃机车柴油机的空气滤清系统进行流体动力学计算分析与研究.首先,完成机车柴油机空气滤清系统在0 m海拔高度时的性能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空气滤清系统结构进行优化.其次,对优化后的空气滤清系统进行海拔高度分别为2200、4000、5100 m高原环境下的CFD计算.最后,对袋式过滤器的排列方式进行研究,将袋式过滤器在初始过滤器排列的基础上,重新排列出shun-66、cha-56、cha-653种排列方式,研究不同排列方式的流动均匀性和湍流性能.结果表明,cha-56排列方式的湍流性能最好,进气阻力最小,同时流动均匀性也最优.

    高原环境机车柴油机空气滤清系统结构优化CFD

    7FDL-16柴油机气缸盖热结构耦合应力分析

    李明海庄斌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CATIA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利用Space Claim模块提取流体域,在Fluent模块设置流体边界条件并仿真流动,先后导入Ansys Workbench稳态热和静应力分析模块,设置热边界条件和应力载荷,得到气缸盖的温度场以及热结构耦合应力分布云图.热结构耦合应力分析可得:热应变最大处在火力面鼻梁区,最大变形量为0.0021 mm,应力最大处在两排气门之间的鼻梁区,最大应力值为398 MPa,安全系数为2.71,满足实际结构工作的要求标准.

    柴油机气缸盖热结构耦合应力分析热应变

    空间变异性软土层管廊隧道安全可靠度分析

    蔡丹丹姜育科沈才华王业钊...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宿迁地区钻孔资料统计分析,获得了沿综合管廊轴向软黏土地层底高程的截断式正态分布函数;结合不同黏土土样的改进广义指数蠕变本构模型,基于随机有限元模拟技术建立了同时考虑地层厚度和蠕变特性空间随机分布的综合管廊运营期安全预测随机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宿迁地区综合管廊运营期10 a后的变形和结构内力已趋于稳定,管廊结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为3.00~3.50 MPa,最大值比最小值大16.67%,管廊最大等效应力概率密度近似偏态分布;管廊结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差异沉降概率密度近似正态分布.软土层的空间变异性对综合管廊安全预测结果有一定影响,建立考虑软土层空间变异性的综合管廊运营期可靠度预测方法可以更全面掌控风险,对综合管廊的优化设计和施工安全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合管廊空间变异性蠕变随机有限元截断式正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