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信息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信息世界
地理信息世界

李德仁

双月刊

1672-1586

cagisgw@163.com

010-88416713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百胜村1号

地理信息世界/Journal Geomatics Worl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刊载地球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技术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技术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有关信息产业、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针、政策;地球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对地观测、空间定位、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技术总结与经验交流;地理信息产品;地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教育及科普活动;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协会重要活动报道及其他与地理空间信息相关的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国土的基本内涵与发展方向

    陈军翟曦王艳慧阮于洲...
    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对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近些年国土空间数字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标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尚存在着与业务融合不深、技术支撑不够、整体合力不强、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突出表现为高质量信息供给不足、高层次分析能力不强、高层次赋能手段短缺.因此,应以智慧国土为抓手,统筹数字化发展,推进智慧化应用.本文分析了智慧国土的基本内涵,提出以数据—信息—知识为主线,统筹国土空间的数字化发展,实现一体化建模、集成化管理及知识化服务;从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及全域智慧管控的角度,提升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各项工作的智慧化应用水平,实现在实景三维空间研判、用时空信息说话、凭时空知识决策.为了切实地构建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生态、促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后还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创新,开展试点示范,加快专业改革.

    数字化转型智慧国土基本内涵统筹数字化发展推进智慧化应用

    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重庆为例

    甄峰袁超张姗琪顾思浩...
    168-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及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智慧国土逐渐成为赋能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手段.但从实施层面来看,智慧国土如何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探索其具体的实践路径.本文在厘清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国土建设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设计思路,具体将通过数据赋能、技术赋能及场景赋能三种模式,推动实现对城市的高质量全程智治.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结合其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从自然资源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探索智慧国土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我国城市数字化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智慧国土城市高质量发展时空信息总体思路赋能路径重庆

    面向智慧国土的重庆时空数字化变革

    曹春华陈光蒋正坤冷炳荣...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智慧国土理念推动时空数字化变革,是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辨析了智慧国土建设背景下的时空数字化变革技术框架,通过梳理重庆过去在时空数据库建设、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工作基础与成效,发现仍存在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流通不畅、应用不深等现实问题.立足全市时空数字化建设基础,面向数字重庆、智慧国土整体智治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多跨时空信息生态构建、时空应用智能化升级等变革方向.以开展重庆市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融入全市一体化智能化数字平台,在空间规划、空间保护、空间利用、空间安全、空间服务五大应用方向,推动融跨协同的空间治理场景构建和应用,全面提升时空数据供给质量,加强时空数据流通显化价值,全面助力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和数字重庆建设,为全国时空数字化变革提供地方实践经验.

    智慧国土时空数字化变革时空数据库应用场景对策重庆智能化

    智慧国土: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的逻辑进路——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视角

    吴洪涛蒋正坤张治清侯伟...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理性二分法的原理,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视角回顾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历程,探讨智慧国土导向下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的逻辑方向与基本路径.智慧国土是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愿景,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是对智慧国土愿景目标的分阶段落地实施.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应不仅关注于工具理性层面的技术治理,更要结合要素保障、绿色生态、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建立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融合的新型治理模式,形成平衡的、可持续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发展路径.

    智慧国土工具理性价值理性逻辑进路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

    智慧国土构建的技术模式研究——以重庆为例

    刘晓瑜刘万增杨凯胡渝清...
    196-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国土是统筹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数字化发展、促进智慧化应用、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尽管关于智慧国土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针对智慧国土技术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既有为数不多的技术模式的研究也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数字中国建设架构,因此,本文开展智慧国土构建的技术模式探讨.首先,本文从当前智慧国土构建中存在的不足出发,提出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为主线的总体构建思路,总结形成以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全域智慧管控为特征的智慧国土构建总体技术框架;其次,在分析重庆智慧国土构建技术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重庆智慧国土构建的技术创新方向与重点任务;最后,针对当前智慧国土发展现状,为下一步智慧国土构建提出相应建议.研究成果旨在为智慧国土实践的技术创新方向与重点攻关任务提供参考.

    智慧国土技术模式技术创新时空数据时空信息时空知识国土空间规划智慧管控

    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点事件统计聚类方法

    刘敬一唐建波郭琦姚晨...
    205-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挖掘地理空间数据中点事件聚集模式对于揭示流行疾病、犯罪分布热点区域及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格局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形状、密度和大小的显著空间点聚集模式的识别,目前以空间扫描统计为代表的方法虽然可以对空间点聚类的显著性进行统计推断,减少虚假聚类结果,但其主要用于识别球形或椭圆形状的聚簇,对于沿着街道或河道分布的任意形状、不同密度的显著空间点聚簇识别还存在局限.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空间点聚集模式统计挖掘方法.首先,采用Voronoi图来度量空间点分布的聚集性,将空间点聚类问题转化为热点区域探测问题;其次,结合局部Gi*统计量探测统计上显著的空间点聚簇;最后,通过模拟数据和真实犯罪事件数据进行实验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探测任意形状的空间点聚类,并对空间点簇的显著性进行统计判别,识别显著的空间点簇,减少随机噪声点的干扰;聚类识别结果优于现有代表性方法,如DBSCAN算法、空间扫描统计方法等.

    空间点聚类显著模式空间数据挖掘统计检验犯罪热点分析Voronoi图

    汶川震区山洪灾害场次洪水最大携沙量预测模型

    许懿娜段乐刘超聂锐华...
    21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汶川地震后,震区产生了大量松散堆积体,受强降水影响产生了破坏性更强的山洪灾害,加剧了灾害的危险性,增加了灾害防治的困难度,研究震区山洪灾害可为评估灾害的风险性及后续的管理提供依据.本研究以66处历史山洪灾害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可量算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山洪灾害的携沙量影响机制,确定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物源量四个影响因子作为主控因子,基于 SPSS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场次洪水最大携沙量及最大携沙距离的估算模型,并选取了汶川县和都江堰市的共 23 处山洪水沙灾害数据进行了模型的验证且与其他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靠性好,精度更高.研究成果有助于预测汶川震区潜在的山洪水沙灾害区域,为山洪水沙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汶川震区山洪灾害携沙量最大携沙距离预测模型

    震害评估任务驱动的遥感信息服务链构建方法

    杜志强周天畅甘巧燕
    229-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是全球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利用遥感数据对灾区进行动态震害评估,有助于支持应急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损失.然而,随着Web服务和在线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根据不同震害评估任务需求,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和处理服务进行智能组合,构成遥感信息服务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任务驱动的遥感信息服务链构建方法,通过分析震害评估任务与遥感服务的特点,基于本体构建统一描述语义的震害评估任务描述模型与遥感信息服务描述模型,研究逐级精化的服务多级语义匹配方法,并从服务类型、服务功能、服务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服务匹配.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构建出 12 条可用服务链,用时均在70 min内,且最优归一化服务质量指标达到0.607.研究成果能够支持遥感信息服务链构建,可为震害服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地震灾害震害评估任务驱动服务链语义匹配

    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台北市路划构建方法研究

    罗渝东
    240-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划是相同方向的有序路段集合,也是道路网络的高阶语义,在道路网制图综合中得到广泛使用.针对传统的路划构建方法在选择配对路段时,需要设置不同阈值且对坐标误差敏感、缺乏多尺度信息等问题,本研究借助多尺度表达思想,探讨一种基于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SA)算法的全局优化的路划构建方法.首先,建立一种局部平顺性与全局延展性的多尺度判断准则,实验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台北市矢量道路点和线两种数据集,进行矢量边界裁剪;其次,对该道路网数据进行图论建模,点数据集用于构建点,线数据集用于构建相邻关系;最后,通过改进的SA算法进行模型推演,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本方法较传统方法在台北市矢量道路网数据集中取得了更长的路划平均长度、更少的路划条数;本方法构建的路划集的准确率比传统方法高了15.9%;所得到的路划结果能够清晰地认知出道路网的主干及层次关系.

    多尺度判断准则路网建模路划构建全局优化模拟退火图论

    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董泽楷王海军彭小桃孙端...
    248-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作为区域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综合反映及衡量指标,进行其时空变化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对国土空间合理优化管控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相关研究日益丰富完善,但研究尺度多以城市为单位,方法层面多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要素空间异质性的探究.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构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模型体系,计算2010~2020年珠三角各县(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指数,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对开发强度空间特征以及各影响因素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总体呈增长态势,空间差异显著;高强度区主要集中于广州市、深圳市等中心地区,低强度区主要集中于肇庆市、江门市等周围地区;②珠三角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正向空间集聚效益显著,冷热点空间分布格局与对应开发强度数值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③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支出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珠三角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时空异质性的主导因素,三者均为社会经济影响要素,在各县区中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与不稳定性.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珠三角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