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

徐湖平

双月刊

1001-179X

025-84806201

210016

南京市中山东路321号

东南文化/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人文科学专业刊物。以江苏省为主,兼及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台湾等东南地区的文物,收有考古学、民俗学、博物馆学、区域史、艺术史等方面的具有学术性的论文或馆藏文物、考古发掘、民俗调查等方面的资料性简报、报告、省内有关学科的学术活动的消息报道等。该刊注重从文物、考古学、民俗学和博物馆学角度出发,研究探讨中国东南地区的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以此构成它的鲜明特色。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文化多样性"理念证成与非遗法治创新

    李一丁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文化多样性"理念是一种建基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整合、全面与协同看待人类与自身、文化、环境关系的世界观与认识论.该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事先知情同意实现社区、原住居民和传统知识等要素相联互通.以该理念审察非遗法治十多年进程,我国虽在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地方立法践行事先知情同意等方面成就突出,但仍存在定位归类有待明确、上下位阶法律适用冲突、获取和惠益分享法律制度尚待建构等问题.我国应以最新版《非遗意见》为指引,在立法目的转化、结构框架调整、具体问题解决等方面展现该理念助推非遗法治创新.

    "生物-文化多样性"理念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非遗法治创新事先知情同意获取和惠益分享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的空间叙事与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一项基于人、物与技术革命的博物馆人类学研究

    刘朝晖王星星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博物馆展示"物的叙事"范式不同的是,非遗馆的展示要重构"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呈现具有"灵韵"的日常生活的文化表征空间.人/物并置的空间叙事旨在通过表征空间再生产,把非遗的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融合于非遗展览展示的物理空间;同时,又走出非遗馆,在更大的社会空间里,通过人、物和新技术的链接,再现日常生活的多重真实性,包括通过推动场馆的社区化融合,呈现非遗的空间真实性;以社区/群体/个人(CGIs)互嵌的参与式策展,把握非遗的主体真实性;打造展示与体验合一的模式,体现非遗的过程真实性;以及汲取现当代艺术的批判意识,获得非遗的超验真实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叙事日常生活呈现社区/群体/个人(CGIs)表征空间博物馆人类学

    《东南文化》征稿启事

    《东南文化》编辑部
    23页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排姆村崧泽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24-37,前插1-前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4-8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江苏常州排姆村遗址进行发掘,发现有水井、排水沟、灰坑等崧泽文化遗存,出土了一批时代特征突出的文化遗物.水井体量较大,开凿工艺先进,体现了崧泽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生产技术的进步;水井和排水沟等水利设施的密集出现反映了崧泽文化晚期先民对干旱自然气候的应对.

    排姆村遗址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聚落水井

    浙江嘉兴南湖区西曹墩遗址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
    38-52,前插3-前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曹墩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东南部,是一处与石器加工相关的良渚文化遗址.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嘉兴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嘉兴博物馆先后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和正式发掘,清理良渚文化灰坑、灰沟、井窖等遗迹15处,出土各类文物827件(组),其中包含带有刻画符号的标本150件.这批考古资料为浙北地区良渚文化石器加工产业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丰富了良渚文化刻画符号的研究视域.

    西曹墩遗址良渚文化井窖刻画符号石器加工

    江苏句容潘庄土墩墓D3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镇江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句容市博物馆...
    53-68,前插5-前插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句容潘庄土墩墓D3发现墓葬11座和灰坑1个,为典型的一墩多墓结构,基本呈向心式排列.随葬品主要有硬陶器、陶器、原始瓷器和石器等,时代为春秋中、晚期相交之际.该土墩墓为研究宁镇茅山山脉西麓地区的土墩墓特征及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

    茅山山脉潘庄土墩墓一墩多墓春秋时期

    江苏常州新北区前桥村遗址东周和唐代古井发掘简报

    常州市考古研究所
    69-80,封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桥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前桥村东北部.2021年11月—2022年3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清理东周和唐代古井16口,出土石、陶、瓷、木器等各类遗物70件.此次发掘清理的古井分布集中、形制多样,包含了多个时代,出土器物数量较多、器形完整、种类丰富,为研究江南地区凿井技术、聚落选址、生业环境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常州前桥村遗址东周唐代古井

    南方地区史前花边口沿陶器系统研究

    刘丁辉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石器时代早期,广西邕宁顶蛳山第一期遗存、福建漳平奇和洞第二期遗存和浙江上山文化均发现有早期花边口沿陶器,其中华南顶蛳山—彭头山文化系统的花边口沿、绳纹圜底类陶器对整个南方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史前花边口沿陶器的起源与早期陶器制作工艺的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各地早期花边口沿陶器的出现具有共时性,其主要目的是修整加固器物口部.陶器花边口沿是史前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要素之一,其对外扩散与影响更多地是借助标志性陶器传统进行的,只是在不同文化和地区的接受程度与延续时间有所差异.进入龙山时代,除四川盆地的宝墩文化等保留了花边口沿陶器传统外,南方地区其他区域的花边口沿陶器传承体系基本衰亡或中断,这可能与史前制陶工艺的进步或当地文化传统的转变有关.

    花边口沿陶器新石器时代顶蛳山遗址彭头山文化制陶技术

    龙山文化建筑技艺初探:以藤花落和两城镇遗址典型房址复原为例

    李俨周学鹰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藤花落和两城镇遗址包含大量地面房址遗存.对比两地房址的空间体量与营建技术,可以发现藤花落房址规模呈现出明显等级差异,而两城镇房址的营造理念与技艺均领先于藤花落.从两处遗址的建筑特征考量文化类型,两城镇与尧王城遗址的房址高度相似,而藤花落遗址的房址特征无法证明其属于尧王城类型.

    藤花落遗址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建筑考古考古学建筑史学

    青铜时代早期东南沿海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年代关系

    贡乾坤
    10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青铜时代早期中原地区的新砦、二里头文化与同期环太湖东南沿海地区的马桥文化陶器的比较分析,可知二者间早在新砦文化时就已存在较为密切的交流.两地间的交流基本上以马桥文化吸收来自中原地区的先进因素为主.马桥文化早期大致相当于新砦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阶段,马桥文化早期与中期之交大体处于二里头文化四期之内.从考古学的角度,印证了历代相关文献对大禹或与大禹有关传说事迹在江浙一带的记载,说明在夏代早期阶段,夏族人群已经影响到环太湖东南沿海一带,并与当地先民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交流.

    马桥文化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文化交流相对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