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林福华

双月刊

1008-0686

j4e@seu.edu.cn

025-83793017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理工科高校除计算机专业外的所有电类专业的教学类学术期刊,为各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为各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教学工作服务。由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由一般电路响应求冲激响应的时域分析方法

    田社平乔树通张峰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冲激响应、卷积积分是"电路理论"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若已知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则可利用卷积积分的概念求出电路对任意激励的零状态响应.基于卷积积分的概念和性质,提出了一种电路冲激响应的时域分析方法,利用非冲激激励下的电路响应来计算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通过例子检验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与s域分析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时域分析方法直接基于电路的时域响应,尽管略显复杂,但其物理含义明确,且弥补了从时域直接进行求解冲激响应方法的不足.

    冲激响应卷积积分时域分析

    空心变压器电路反映阻抗的深入研究

    周波顾天祺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教材分析空心变压器电路时,对反映阻抗的阐述不够深入,使用的电路实例过于简单,读者困惑于各类阻抗的具体细节.通过详细的计算推导,揭示反映阻抗与回路阻抗本质,完善反映阻抗公式,给出电路去耦模型及分析方法,并借助两个复杂实例阐述其在电路计算中的便利性.通过三个概念(一次与二次回路阻抗、一次开路电压)、三组公式(两组反映阻抗、二次开路电压),直接计算变压器电路的一次与二次回路电流,丰富教材内容.

    反映阻抗去耦模型空心变压器

    平面分层媒质的反射与透射问题探讨

    史琰朱世琛李龙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均匀平面电磁波的传输特性是"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中教学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均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平面分层媒质的讨论是平面波传输现象的核心问题之一.从经典的三层平面分层媒质的透射与散射问题出发,探究阻抗边界的透射与反射现象,并进一步扩展讨论多层阻抗边界下的透射与散射问题.通过石墨烯和频率选择表面的实例展示包含阻抗边界的平面分层媒质的反射与透射问题在吸波材料设计、天线罩设计等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平面分层媒质阻抗边界透射与散射

    研教融合在"电机学"教学中的实践

    杨公德饶飞花为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机学"课程教学质量,将新型励磁分离型轴向磁场永磁电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探索创新"电机学"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研究电机结构参数对新型电机性能影响,减小学生学习"电机学"课程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基于NSGA-Ⅱ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获取最优电机电磁性能,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融合前沿科研成果的"电机学"课程教学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国内大部分院校开展.

    电机学科研成果教学资源

    "DTIC工作坊"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创新研究

    张园于宝明王书旺奚松涛...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混合所有制平台,构建产教协同微型生态圈.建设以电子产品"设计、测试、检验、认证"为特征的"DTIC工作坊",以联动岗位的教学内容为特征,将真实的生产场景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载体,以真实生产业务作为学习项目,按照生产过程开展实践训练,根据生产要求进行学习评价,实现了课堂与岗位无缝融合.将企业资源和岗位需求持续、有效、快速地传导到专业和教学,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创新.

    产教微生态DTIC工作坊双元育人

    电磁波极化的教学探析

    安娜张毅刘庆张德伟...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磁波的极化是"电磁场与电磁波""天线与电波传播"等课程理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认识,如误以为电基本振子辐射的是圆极化波等,就电磁波极化的定义、判断方法以及极化匹配接收等进行了讨论,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且对其相关内容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电磁波极化教学

    对分课堂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赵瑞娟周晓兰薛志强焦传海...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探索基于智慧教室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两线三段六环",即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两条主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答疑、考核评价、体验感受六个环节,并以知识点"常用运算电路"为例,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对分课堂电子技术体验感受

    谐振电路品质因数的计算方法

    曹磊甘志龙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质因数是定量衡量谐振电路固有特性的重要参数,由电路的拓扑结构和元件参数决定.采用解析公式法、洛伦兹曲线拟合法和本征值数值计算三种独立的方法,定量对比了简单RLC串联谐振电路和复杂耦合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及相对误差,讨论了这三种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拓展了现有教学中复杂谐振电路品质因数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的工程应用需求.

    谐振电路品质因数曲线拟合本征值计算

    自动控制原理劳斯判据的教学方法研究

    韩圣千高飞赵巍魏少明...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斯判据是"自动控制原理"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然而,绝大多数教材并没有给出劳斯判据的推导和证明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向学生讲解劳斯判据的使用步骤,而缺少对劳斯判据设计理念的讲解.为了提高学生对劳斯判据的理解,基于现有研究工作,对劳斯判据的设计方法、稳定性的判定原理,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和更容易掌握劳斯判据.

    劳斯判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稳定性

    融入AI大模型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实践

    牟玉亭龙寰蒋浩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机程序设计"是面向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基础课程.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与AI大模型,创新了教学方法,在课前、课中、课后及团队项目中,融入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等主动学习策略,并引导学生合理借助AI大模型展开预习、程序调试和案例检索.以运算符重载为例具体介绍了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显示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习主动性,改善学习效果.

    计算机程序设计学习金字塔理论AI大模型运算符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