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吉林医药学院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吉林医药学院

隋万林

双月刊

1673-2995

jlmcxb@163.com

0432-64560127,64560137

132013

吉林市吉林大街5号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学院在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检验、营养学、护理学、卫生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感觉信息在小脑皮层神经环路中的传递与整合机制研究进展

    邱德来初春平
    161-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脑作为重要脑结构,将接收的外部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与计算,最终由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发出编码指令,调节躯体平衡、姿势、精细运动,参与情感、认知、学习记忆和社交行为。本文综述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外文献资料,概述外部感觉信息通过不同途径传入小脑皮层神经环路对神经元活动和突触传递调节的时空机制,明确感觉信息在小脑皮层中的传递与整合的突触与受体机制。

    感觉信息小脑皮层神经环路传递与整合

    微塑料聚丙烯和镉联合作用对小鼠睾丸的毒性影响

    王洪艳马佳羽李泽堃冯馨阅...
    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微塑料聚丙烯(PP)和镉(Cd)为受试物,探讨微塑料和金属联合作用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影响,并从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2x2析因设计,将32只雄性健康6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饲料及饮水)、PP组(饲料中添加1%PP)、Cd组(饮水中添加1 mL/L Cd)及PP+Cd组(饲料中添加1%PP+饮水中添加1 mL/L Cd),饲养5周后,用WLJY-9000型精子质量检测系统检测各组小鼠精子质量,化学比色法检测睾丸组织SOD、GSH-Px活性及MDA含量,ELISA法睾丸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P组、Cd组和PP+Cd组小鼠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下降、总畸形率增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酶SOD和GSH-PX活性下降,应激产物MDA含量增加,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增高,各组间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Cd组各个指标水平介于PP组和Cd组之间,经2x2析因设计联合作用分析表明微塑料PP和Cd联合染毒后对小鼠睾丸毒性各个指标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 微塑料PP和Cd对雄性小鼠生殖具有损伤作用,其机制与睾丸组织氧化损伤及炎性反应有关;PP和Cd联合作用时PP可降低Cd的损伤效应。

    微塑料聚丙烯联合作用睾丸组织氧化应激炎性因子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BP神经网络的油菜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刘竹邹纯才鄢海燕陈涛...
    17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油菜花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干膏得率、DPPH·清除率、总峰面积和指标峰面积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法赋以权重,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Box-Behnken响应面法油菜花粉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DPPH·清除率的谱效关系并计算关联度,利用关联度对指纹图谱峰面积进行校正,通过比较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BP神经网络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g∶mL)、回流时间30 min。BP神经网络预测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g∶mL)、回流时间为40 min。经验证,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价指标为1。120 4,优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综合评价指标0。894 7。结论 优化后的油菜花粉总黄酮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油菜花粉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油菜花粉提取工艺Box-Behnken响应面法关联度BP神经网络

    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GC-MS成分分析及其抑菌活性比较

    刘舜慧罗秀针王琼珺林泽燕...
    18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及抑菌活性比较。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闽南产罗勒不同部位(种子、叶、根、茎)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组成;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鉴定菌,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比较罗勒四个部位挥发油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从闽南产罗勒种子、叶、根、茎分别鉴定出30、26、16和26种挥发性化合物;种子和叶片的抑菌活力显著,根部和茎部的抑菌活性弱。结论 罗勒种子和叶子在化学成分种类和主成分含量上相近,并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相当的抑菌活性;根、茎部挥发油的抑菌力弱。

    罗勒挥发油挥发性成分GC-MS抑菌活性

    一种简易的单细胞图案化微流控芯片方法与条件优化

    黄柯陈志强孙园迪董媛...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决可控流体刺激下单细胞水平图案化的精准控制问题。方法 结合微接触印刷图案化方法与微流控芯片技术,优化一种简易可拆卸芯片中单细胞图案化策略。首先利用单因素法优化蛋白图案化与细胞图案化步骤,分别改变离子体处理时间、FN包被时间、清洗次数、印章接触时间、F127浓度、F127处理时间、细胞接种时间和细胞密度等,最终得到单细胞图案化最佳参数。然后利用3D打印与真空负压封装,实现微流控芯片可拆可密封,保证图案化细胞与流体剪切力二者都精准可控。结果 根据单因素法条件配比,得到蛋白图案化最佳参数:等离子体氧处理1 min、FN包被30 min、印章接触时间6~24 h、清洗2次。细胞图案化最佳参数:F127浓度2%,处理时间1 h,细胞密度2×106mL-1,细胞接种时间为15~30 min,单细胞图案有效维持时间6~8 h。基于3D打印模具与真空负压封装的微流控芯片可同时提供两种强度不同的流体剪切力。结论 优化后的单细胞图案化微流控芯片方法为图案化驱动的多细胞体系与力学环境耦合机制提供较为理想的实验平台。

    单细胞图案化微流控芯片微接触印刷力学刺激钙信号3D打印

    胰腺癌免疫基因组学分型、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曹非张国耀史磊马天江...
    19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基因组学建立胰腺癌免疫分型,并进一步探讨其免疫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 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178例胰腺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及临床特征数据,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ESTIMATE及CIBERSORT分别评估各胰腺癌免疫分型样本中免疫微环境及免疫细胞的组成;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对组间差异进行log-rank检验;GSEA鉴定不同免疫分型GO富集通路。结果 根据基质评分、免疫评分和肿瘤纯度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免疫组,三组间预后具有统计学差异。高免疫组所包含的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数量最多,肿瘤纯度最低;HLA、PD-L1(CD274)和CTLA4表达明显增高;浆细胞、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CD8+T细胞以及γδT细胞含量最高,而MO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最少;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免疫组患者;抗免疫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胰腺癌免疫分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高免疫组患者具有较高的抗免疫活性和较低的生存率。

    胰腺癌基因组学免疫分型免疫活性生存率

    归脾汤加减治疗儿童学习困难型多动症的临床研究

    曲振廷叶关毅李环徐小磊...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儿童学习困难型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1名符合DSM-Ⅳ儿童多动症标准的学习困难儿童,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5人,对照组46人。对照组进行心理行为矫正治疗,研究组在心理行为矫正治疗基础上口服加减归脾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和Weiss功能性缺陷量表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nners评分结果发现,研究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5。22%)(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研究组Conne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Conners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多动症问题得分明显降低,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情况有明显改善(P<0。01)。Weiss评分结果发现,治疗后,研究组的Weiss功能性缺陷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脾汤加减治疗儿童学习困难型多动症有显著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归脾汤多动症学习困难

    滁州地区医院感染细菌监测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迟静孙淼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滁州地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方法 通过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滁州市儿童医院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智能识别并实时上报2022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1152例次,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152例次医院感染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44。10%)、泌尿系统感染(18。75%)、血流感染(13。72%);共分离出病原菌111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15%,检出率较高的是鲍曼不动杆菌(6。63%)、肺炎克雷伯菌(6。81%)、大肠埃希菌(7。71%)和铜绿假单胞菌(6。27%);革兰阳性菌占22。22%,检出率较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51%);真菌占25。63%,主要为假丝酵母(15。59%)。特殊耐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1。16%、ESBL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21。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28。57%。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1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耐药率均超过60%,对亚胺培南(34。21%)、妥布霉素(31。58%)、左氧氟沙星(10。53%)耐药率降低。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90。70%),对呋喃妥因(4。65%)、亚胺培南(2。33%)、头孢替坦(2。33%)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2。86%)、庆大霉素(2。86%)、妥布霉素(2。86%)和左氧氟沙星(2。86%)耐药率最低。结论 滁州地区医院感染细菌构成比主要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细菌耐药率较高。

    医院感染耐药性耐药菌药敏试验病原菌分布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许石双荀佳慧董静
    208-21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功能电刺激镜像疗法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以纤维化为主的胰腺癌超声图改变1例及临床跟踪报告

    闫岩杨冬艳盖保东闫志锋...
    211-213,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腺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困难,是预后最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本例胰腺癌病理主要以大量纤维化,偶见腺体,与其他文献报道的相关胰腺癌病理不同。引起周围软组织增生,病理提示可见切面灰白色、质硬、大量纤维成分增生,可疑病变胰腺内异形腺体成分少于周围软组织内异形腺体成分,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腺癌。高度怀疑为胰腺癌浸润引起周围软组织引起软组织大量纤维化增生,此为继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在超声图像上多为胰腺肿大、回声不均、边界不清,而以大量纤维化回声为主、偶见腺体回声的病例实属少见。

    胰腺癌纤维化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