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樊代明

半月刊

1000-2790

edjfmmu@fmmu.edu.cn

029-84774674

710033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第四军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半月刊,A4开本,105g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2790,国际刊名代码CODEN DJDXEG,邮发代号52-86;属我国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进入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如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本学报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50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复杂染色体重排胎儿隐藏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化

    张艳亮戴勇涂植光李启运...
    2639-2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复杂染色体重排断裂点区域是否隐藏有亚显微拷贝数变化,确定重排的复杂性,探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在分子细胞遗传诊断中运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对一被传统G显带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诊断为平衡复杂染色体重排(46,XX.t(4;5;15)(4pter→4q23::15q23→15qter;4qter→4q23::5p15→5qte;15pte→15q23::)dn)的胎儿进行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扫描和分析.结果: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胎儿存在3个亚显微拷贝数变化:dup(5)(q13.2)(69274233-70622915,~1.35 Mb),del(15)(q11.2)(18657188-20080135,-1.42Mb)和del(18)(p11.31·p11.23)(7069849-7567290,~0.49Mb),均定位于重排断裂点(4q23,5p15和15p23)以外的区域,与断裂点不相关.结论:被传统细胞遗传分析技术诊断为平衡染色体重排的病例会隐藏有亚显微拷贝数变化,且这些拷贝数变化并非一定定位于重排断裂点区域;对于检测和定位亚显微拷贝数变化,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复杂染色体重排拷贝数变化细胞遗传诊断基因组

    直肠癌根治术后小剂量氯胺酮超前镇痛效果

    廖平生李昌彭艺
    2642-2642页

    氯胺酮超前镇痛术后镇痛

    胃癌组织中心体相关激酶Nek2的表达及其意义

    李富新翁汉钦何小玲刘形...
    2643-2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心体相关激酶Nek2(Nek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收集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及胃切缘组织标本5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胃癌组织及远癌切端胃组织Nek2的表达情况,分析Nek2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痛组织Nek2 mRNA表达水平(2.29±1.67)显著高于远癌切端胃组织(1.26±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Nek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浸润深度、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筹异均具有显著性,其中T3+T4组、Ⅲ+Ⅳ期组、分化较低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显著高于Tl+T2组、I+Ⅱ期组、分化较好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筹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痛组织中Nek2分子表达上调,且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其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新的胃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中心体相关激酶胃癌浸润TNM分期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院内感染的分布

    黄文辉陈媛
    2646-2646页

    超广谱β-内酰胺酶院内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

    纤维蛋白原Bβ-249C/T和Bcl-1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

    杨娜元小冬许亚茹李宏芬...
    2647-2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g)Bβ-249C/T,Bcl-1G/A的基因多态性、血浆Fg浓度、分子聚合活性等指标与脑梗死(CI)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主干支脑梗死(MCI)患者54例,穿通支脑梗死(PCI)患者106例,正常对照组16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法进行Bβ-249C/T,Bcl-1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等4项生化指标和血浆Fg浓度,Fg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的参数,并进行体检.结果:BβBecl-1G/A的A等位基因和GA,AA基因型在MCI组均高于财照组(P<0.05),FgBβ-249C/T等位基因和各基因型在MCI组,PCI组和对照组组间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MCI组Bβ-249C/T的CT+TT型Fg浓度(4.04 4±0.88)g/L,FMPV(0.72±0.12)均低于cc型Fg浓度(5.Ol±0.43)g/L,FMPV(0.83±0.06)(P<0.05).对照组B13Bcl-1G/A的GA+从型Fg浓度(4.03±0.90)s/L高于GG型(3.69 4±0.95)g/L(P<0.05);PCI组B13Bcl.1G/A的GA+AA型FMPV(0.74±0.11)高于GG型(O.69±0.11)(P<0.05).结论:B13-249C/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血浆FMPV功能表达的重要位点,BβBcl-lGA,AA基因型可能仅使血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表达增强而诱发PCI.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Bβ-249C/TBβBcl-1G/A脑梗死类型

    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在儿童常见慢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邹红云王惠妩余伍忠何江...
    2651-2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引起本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主要食物致敏源,为儿童常见慢性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以变态反应科、皮肤科、儿科和呼吸科门诊就诊的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食物不耐受体外检测试剂盒(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统汁分析.结果:87例门诊患儿中,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总阳性率为86.2%(75/87).牛奶、鸡蛋/蛋白/蛋黄、小麦3种食物的特异性IgG阳性率位居前3位,其次分别为大米、大豆、虾、螃蟹、西红柿、牛肉、玉米、鳕鱼、蘑菇、鸡肉、猪肉.IgC浓度分级结果表明,除鳕鱼外,各种食物均以引起轻度不耐受(IgG浓度+1级)为主.Igc阳性患儿中,对1-2种食物不耐受者居多,占IgG阳性升高患儿的69.33%(52/75).除男性患儿虾的Ig6阳性百分比显著高于女性患儿(P<0.05)外,其余各种食物的IgG阳性百分比在不同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牛奶、鸡蛋/蛋白/蛋黄和小麦是本地区患儿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主要致敏源,儿童尤其是已有相应一些临床症状的患儿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儿童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特异性IgG食物不耐受儿童

    抗氧化剂对脐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化学发光的影响

    赵晋刘晓菊郭忠
    2654-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褪黑素,亚硒酸钠,N-乙酰半胱氨酸(NAC)及槲皮素对脐血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化学发光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进行NK活性测定;化学发光法进行NK细胞杀伤靶细胞过程中发光强度(CL)的测定.结果:褪黑素1~100μmol/L组,亚硒酸钠0.43~6.96μmol/L组可明显增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褪黑素10μmoL/L组,亚硒酸钠0.87~3.48μmol/L组,槲皮素6.25μmol/L组可明显增强脐血单个核细胞杀伤K562细胞过程中化学CL.褪黑素,亚硒酸钠,NAC及槲皮素等4种抗氧化剂均使化学发光时间延迟,褪黑素组、槲皮素组出现明显的双峰.结论:抗氧化剂脐脐血NK细胞具有免疫调控作用,可能与新生儿出生时存在的氧应激状态有关.

    脐血抗氧化荆NK活性化学发光

    活化T细胞膜信号分子表达与结肠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方军郭树军李永研李凯...
    2657-2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作用于活化T细胞前、后的膜分子表达及与结肠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人外周血(PBLs)T细胞被刺激前、后的表型结构和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变化;采用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CpG ODN参与刺激作用结肠癌细胞前CD28分子表达略高于刺激前,而CD3分子表达则明显高于刺激前.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效应细胞作用肿瘤细胞48 h时部分肿瘤细胞发生坏死,部分出现凋亡;72 h时肿瘤细胞凋亡明显;而结肠癌患者采用CpG ODN共刺激PBLs后,CD3和CD8增高(P<0.05).结论:CpG ODN共刺激可使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增加,促使细胞因子及其激活的杀伤细胞分泌增加,至结肠癌细胞出现凋亡;肿瘤细胞凋亡与膜分子变化关系密切.

    T淋巴细胞共刺激膜分子结肠癌细胞凋亡

    2009年"肿瘤发生与转移分子机制"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综述

    2659页

    菊藤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田心王长海李蕊马静...
    2660-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心脏组织及血清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探讨中药菊藤胶囊抗高血压的炎症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用人鼠血压测定仪测定大鼠尾动脉压;取各组大鼠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脏组织TNF-α,CRP的表达.结果:SHR给予药物干预前,各组血压相当,4 wk后空白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菊藤胶囊绀和卡托普利组均能降低血压(P<0.05),而菊藤胶囊组与卡托普利组的血压水平相当.血清ELISA测定结果显示,CRP菊藤胶囊组(27.8±12.0)ng/L较卡托普利组(48.7 ±12.9)ng/L水平降低(P<0.05),2组与空白对照组(71.3±16.4)ng/L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TNF-α菊藤胶囊组(22.5 ±8.3)ng/L较卡托普利组(24.0±9.2)ng/L差异无显著性,2组与空白对照组(39.3±16.7)ng/L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心脏组织免疫组化观察显示其阳性表达特异性不强与实验周期过短有关,但参照对比观察显示,心肌细胞阳性棕黄色颗粒空白对照组密布于组织上,染色较深;卡托普利组较少且染色较浅;菊藤胶囊组部分散在阳性着色,染色较淡.菊藤胶囊组、卡托普利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TNF-α,CRP的表达均降低.结论:菊藤胶囊可以降低血压和SHR血清TNF-α,CRP水平,下调心肌组织的TNF-α,CRP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心肌损害.

    菊藤胶囊SHRTNF-αCRP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