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OPPPS教学模式下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马慧子孙寒王鑫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不清晰、思政元素渗透不充分、教学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文章以统计分析报告写作实践教学片段为例,将BOPPPS教学模式融入统计学专业实验课教学全过程,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润物无声地渗透与传递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反馈闭环,进一步提升课程育人成效,以期为高校实验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有效思路与框架参考.

    BOPPPS教学模式统计学专业实验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启发—辩论"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江秋伟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作为法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法兼修法治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法律职业伦理规范的伦理性与法律性,在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启发知识和辩论观念的方法融于其中.当前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呈现,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基于"启发—辩论"的课程教学,围绕教师启发、学生辩论的课程教学思路,既包含自由回答、分组讨论,又对接民主抉择,以期让学生更好地研习和接受法律职业伦理,实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养的目标.

    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改革启发—辩论

    面向"金课"的电路分析课程"闭环开放"特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刘钢郭新媛陈松刘翔...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打造专业基础"金课",文章以电路分析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遵循特色办学、内涵式发展方向,研究探索"闭环开放"特色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以闭环式课程设计、开放式课程资源、闭环式教学管理、开放式实验任务为抓手,形成线上与线下混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资源与特色整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改革后学生的平均考核成绩大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电路分析"闭环开放"教学改革"金课"标准

    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FPG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徐锋龙惠民刘桂华李翔...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题组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造成的过度教育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基于学习共同体模式,对FPGA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课题组以学习者、知识、共同体为中心构建学习环境,探索出一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潜力、便于学生和他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模式.

    学习共同体FPGA技术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消防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为例

    班擎宇伊伯乐张恒张彬...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是消防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程,为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文章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和创新之处.同时还提出了课程教学平台构建和具体教学设计过程,并总结了构建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后续持续改进的方向.该教改成果可为同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化工技术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

    廉培超彭健陈鑫智王驰...
    73-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化工类专业课程更倾向于理论学习,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忽视了实践环节以及教学价值引导.在"双碳"背景下,昆明理工大学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结合云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了基于"双碳"目标的新能源化工技术案例教学的资源库.该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与化工新能源专业知识交叉融合,构建了多环节的课程考核体系,采用探索、实践、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与个性化学习.改革后的新能源化工技术课程提高了化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思想和创新意识,培养了适应云南产业发展的人才,可为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双碳"目标新能源化工案例库课程改革

    城市生态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与实践模式探索

    黄楚敏邹顺陈洋邓影...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强调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果继续只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次教学改革探索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辅助教学手段,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参与式实践作业"新教学模式进行实际运用,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应用能力,并且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可为无实践课时或者实践课时少的工科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城市生态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

    VR技术在康复照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李海强黄芬梅莫秋桥李洁然...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VR技术是一种情境仿真技术,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情境仿真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教学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广西、广东等地进行调查,分析了VR技术在康复治疗专业实验平台建设和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剖析了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照护课程教学的痛点,探索了VR技术在康复照护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方法,并对康复照护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课程进行VR仿真实践提供了参考.

    VR技术仿真实践康复照护教学模块化设计

    "大思政课"课堂创设的三重考量:内涵阐释、现实困境与具体路径

    吴珊珊何海容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需要充分调动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需要思政小课堂、校内第二课堂、社会大课堂协同发力.建设好"大思政课"课堂,实现从思政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的跨越,需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践教学与实践育人交互融合,使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校内第二课堂有效衔接.其中,社会实践是高校师生与社会课堂联系的重要窗口,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第一课堂的课程属性.社会实践的三重属性使其成为"大思政课"课堂创设的重要活动载体和育人路径.文章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在社会实践设计的基础上构建"大思政课"课堂.课题组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将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讲深、讲透、讲活,然后与社会实践贯通衔接,在协同育人的实践中探索"大思政课"课堂创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大思政课"社会大课堂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思政课建设课堂创设

    新工科背景下"双1234"融合模式课程思政系统化构建与实施

    杜胜男王卫强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组以天然气输送设计与管理课程为例,开展了"双1234"融合模式课程思政系统化建设,其中,结合"1234"显性思政育人架构设计模式指导课程思政整体建设,围绕1个教学理念、建立2个课程资源库、覆盖3个教学要点、达成4个培养层面,完成整体思政体系规划建设;结合"1234"隐性思政融合教学设计模式指导教学落地,坚持1个教学核心、使用2个教学空间、设计3个教学主线、完成4个阶段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和深度学习,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综合育人目标,保证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传授、能力提升相融合,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协同.课程组所构建的"双1234"课程思政融合模式拓展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途径、范式,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实践路径、经验、参考.相应建设成果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及参考价值.

    课程思政"双1234"教学设计工程类课程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