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

    许婷婷鲍中义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在"三个务必"的思想内涵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价值立场和行动纲领,"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光荣传统和政治品格,"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精神面貌和制胜法宝."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大学生把稳思想之舵的应然之举,是涵养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题中之义,是激励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的现实需要.要将"三个务必"融入大学生课程体系,提升课程育人实效;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丰富实践育人内容;融入大学生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融入大学生校园媒体,占领网络育人阵地.

    "三个务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高校医学生沉浸实践式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探索——以山西医科大学为例

    王凌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工作.它不仅是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政治要求,而且是促进医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高校"00后"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入党启蒙教育创新性不足、育人功能与学生个体联系不紧密、党建引领与医学专业不相融等现实问题,探索以大一医学生为目标群,聚焦思想认知和持续实践两方面,构建立体化入党启蒙教育体系,在榜样引领、沉浸体验、馆所探究、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持续探索与创新,将医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专业发展教育与实践创新教育深度融合,突出教育"内化—外显"双向构建,提高入党启蒙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多角度帮助大学生实现入党启蒙教育的内涵汲取与正确价值观的外显塑造.

    医学生沉浸实践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探索

    立德树人视域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宋娜王海军王小引单琳琳...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可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的载体,实现德育价值.文章初步探讨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通过制定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教学实效,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以"如盐入汤"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同时,为各高校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参考.

    课程思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新工科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

    杨小凤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笔者从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新工科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践,通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端正"三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职业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进而培养品德端正、全面发展的优秀新工科人才.

    信息类专业立德树人新工科课程思政

    对外汉语语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以教材引言内容为例

    李小倩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为推进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新概念、新理念.对外汉语语法学作为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理论课,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渠道之一.文章以教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引言内容为例,进行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思政元素在对外汉语语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模式和主要融入点,为对外汉语语法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再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改革建议.

    对外汉语语法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汉语教学

    博士研究生国际化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洁王家斌伍钒陈晓栋...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以国家政策需求为导向的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文章以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高等流体力学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包括:立德树人,促进思政融合课程建设;细化课程内容,对标课程思政目标;结合专业特性,建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师以身作则,提升教师思政建设能力.该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创新意识、国际视野与科研探索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情怀、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课程学习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共进"效应,为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博士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共进模式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

    潘刚时林超姜振丽李俏...
    125-12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生产创新的原动力,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构建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文章以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深入分析了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充分总结了当前高校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与不足,以开放性、多样性、成长性、鲜明化和实践性为原则,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的两大环节和三大主体,建立了强化教育导向、夯实培养环节、突出专业特色和完善科学评价的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构建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能力培养安全工程教学实践科学评价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产教协同、理实融通、专创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水利类专业为例

    陈斌徐存东黄赛花周建芬...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全方位实施产教协同,开展专业课程改革,构建实践育人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人才培养方案增设课内"非实验实践性教学"和"工程训练"等环节,全面推行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校企"双导师制",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促使产教协同"提质增效",在理实融通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新工科水利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实融通专创融合

    高职"岗、课、赛、证、训、创"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包之明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面对国家和区域对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高职院校原培养体系下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基于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训、创"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探索教师团队成长路径,打造"专兼结合、校企互通"的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有效解决原有培养体系中校企合作深度与管理不足、人才培养对企业需求对接不足、教师不足等问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赛、证、训、创产业学院

    民航交通行业特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

    赵晓康张晔张久鹏王志坤...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尤其是行业特色院校的首要使命.作为开办民航交通学科的院校之一,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通过专业结构调整和校企密切合作,探索高素质、创新型民航交通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以期打破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瓶颈,为民航交通类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样本和参考.长安大学通过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活动专项管理三方面有机结合,来全方位、多领域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全校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构建学校"大创业"格局,为培养民航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为"双一流"学校建设和创新型国家民航建设服务.

    民航交通行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